第1018章 反扑(四)(1 / 1)

对于蔡婉这种出身的人来说,谈什么真正的感情基本和放屁也没有多大的区别。生在世家之中,注定了不管男女,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为了家族而奋斗,忠君爱国之类的不过是一句空话,在家族中或许会被提到,但能做到的却是凤毛麟角,否则的话,文天祥、方孝孺这等人也不会成为稀少的个例。在这一点上,荀彧也好,荀攸也罢,包括这个时代的大部分人,和蔡婉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苛责一个女人并没有什么意义。唯一的区别是,像荀彧这等人,在保全家族之后,会用自己的性命来告诉世人什么叫忠臣不仕二主。像荀攸这等人,会在自己觉得对得起曹操的看重之后,选择为了家族和自己投降。不过他们终究是少数,大多数还是像蔡家、蒯家这样,当效忠的君主无法再保证自己安全和得到的利益之时,他们便会痛快地改换门庭,甚至捅自己的旧主一刀。家国天下,在整个封建王朝所统治的年代里,家永远是排在第一位的。正如蔡婉所说,当初他嫁给刘表的时候,不过二八年华,也就是十六七岁,而当时的刘表已经快到五十的年纪,就如原本历史中孙夫人嫁给刘备一样,这是一桩地地道道的政治婚姻。美人爱才子,这话一点都不错,而刘表作为‘八厨’之一,也确实当得起的才子的名声。但问题是,对于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女孩来说,哪怕是生在蔡家这个世家大族中的蔡婉,心中同样也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期待能嫁给一个风度翩翩,才华倾世的少年郎,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爱上一个年纪和他父亲差不多的老头子?纵然他再有才,但年纪摆在那里,一个五十岁的老头子怎么可能弄懂一个十六七岁小丫头的心思?而且看着那张满脸皱纹,须发花白的面孔,你让一个小女孩怎么喜欢得起来?刘表对蔡婉其实不错,至少在表面上一应用度从来没有短缺过,蔡婉享受的也是正儿八经楚王妃的待遇,日子过得也算舒心,一切看起来都很和谐。但谁都清楚,这一切都建立在刘表对荆州统治稳固的基础上,一旦出现危机,就如现在一般,平日里的恩爱夫妻便会你算计我,我防备你,说上一句同床异梦绝对不为过。就好像张扬孰知的那句俗话一般,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对于贫寒人家来说,夫妻互相扶持的着实不少,但对于世家大族来说,除了像历史上刘备的糜妇人、甘夫人那般成为附庸,随时被丢弃之外,就只有蔡婉这种,为了家族捅自家丈夫一刀的女人。君不见,就连那本三国演义之中,刘备的孙夫人都差点将阿斗截到江东,虽然不是她的本意,但家族的命令其实却很难拒绝。而且,若是以最大的恶意去揣测一下的话,孙夫人知不知道孙权和周瑜的计划呢?应当是知道的,孙家虽然谈不上什么世家,但孙夫人不是什么蠢货,该有的智慧不缺。她难道不清楚,刘备漂泊半生,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她难道不知道,孙权和周瑜两人打得什么主意?毕竟在刘备娶她的时候,就差点被留在江东,还是她自己出面才喝退追兵。至于说怕她返回江东之后,阿斗没人照顾,那更是一个笑话,诺大一个蜀汉,连几个仆人都找不出来?再者说,刘备入蜀之后便娶了吴懿之妹吴夫人,怎么都无需发愁阿斗会被饿死吧?所以说,她清楚,但她还是做了,不管是出于对自己能够安然带回阿斗的自信,还是什么别的原因,事实无可争辩。而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刘备一死,孙夫人便返回江东的原因。这就是世家大族,这就是政治婚姻,怪不了蔡婉,也没法去怪孙尚香,这个时代就是如此。对于如今的蔡瑁、蔡婉兄妹来说,必须要为蔡家的未来而谋划,至于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也只能听天由命。在接下来的几天之中,蔡瑁成为蒯府的常客,经常会登门请教蒯氏兄弟,若非礼法不合的话,说不定他还会亲自去见见诸葛亮的大姐,不过蔡瑁的女儿倒是也没闲着,在这段时间之内,和蒯家好好联络了一番感情。而蒯家对蔡瑁也十分的客气,只是一旦问到诸葛亮的喜好时,蒯越总是会淡然一笑,闭口不言。不过在闲谈之中,上了心的蔡瑁还是敏锐地找到一些有用的消息。据说二十余岁的诸葛亮还没有娶妻,这在这个时代可并不多见。回到家中之后,蔡瑁开始琢磨起这个看似没有任何用的消息,并且他还从自家女儿的口中得知诸葛亮的大姐似乎对诸葛亮的婚事比较上心...当时,蔡瑁盯着自家女儿的眼神就有些不对,别看如今的蔡瑁已经四十余接近五十岁,但老蔡家在这方面似乎有传统一般,他的女儿同样年纪不大,否则的话,蔡婉也不可能撮合自家侄女和刘琮的婚事。可...背叛刘表也就罢了,毕竟他打算除掉自己一家,若是悔婚用自家女儿来绑住诸葛亮的话,是不是显得太下作,吃相也太难看?而且,听说这诸葛亮重才不重颜,自家闺女长得漂亮是不假,但刺绣、女红能算才吗?不过怎么说,蔡瑁对于月老、红娘的行当好像突然之间上起心来,不断在自家兄弟之中询问着年龄合适还未曾出嫁的女儿。...祖大寿就住在襄阳西南角的一处宅院之中,距离刘表的楚王府只不过隔了两条街的距离。他本是幽州人,而且出身不高,在高句丽攻破幽州之后,他避祸南下,本想来荆州享受安宁的生活,却没想到抵达襄阳的第一天,他便因为守门士卒的倨傲和盘削大起冲突。作为一个正儿八经的幽州汉子,祖大寿的脾气不算好,而且他的本事不差,否则也不可能在高句丽大军所占幽州之后还逃出来。于是乎,脾气不好的祖大寿对上蛮横惯了的襄阳守门士卒,一场大战便在所难免。凭借掌中一口抢来的长刀,祖大寿连劈一十三人,从襄阳北门直接杀出城外,不过在新野附近的时候,他遇上了闻讯赶来的刘磐。在数千大军的面前,个人的勇武再难有发挥的余地,若非刘磐爱惜他这一身武艺,只怕祖大寿当场就得被乱箭射成筛子。之后的事很简单,刘磐同样也看不惯襄阳城蔡瑁手下那群兵痞,在得知前因后果之后,刘磐便出面保下了祖大寿,留他在自己的身边做了一个亲卫。后来刘表询问他们是否有可用之人时,除了黄忠之外,刘磐便报上了祖大寿的名字,当时的刘磐并没有多想,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刘表竟然没用早已成名,当年还一箭射穿张扬左臂的黄忠,而是挑选了名不见经传的祖大寿。之后祖大寿便从刘磐的身边消失,来到了刘表的身边。对于刘磐和刘表,祖大寿是心存感激的,毕竟若是没有他们,自己不说会不会被杀,至少现在应该还在为每天的饭食奔波,不可能过得如此舒心。不过自从奉命来到襄阳之后,祖大寿却并不开心,因为他整日根本无事可做。除了呆在自家大营之中操练兵马之外,就是自己个磨练武艺。刘表倒是对他不错,一应要求全部满足,甚至连襄阳的城防都交给了他,襄阳将军吴巨都得听他这个没有任何官职的家伙调动,并且还在祖大寿的住处给他安排了十几个年轻貌美的婢女。不过对于刘表的这番好意,祖大寿并没有领情,也不想去领情。他更想出现在战场之上,哪怕没有仗打,和刘磐切磋武艺也是一件快事,总好过在这襄阳城中宛如老鼠一般过活。可祖大寿清楚,如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刻,不谈别的,只谈刘表、刘磐对自己如此看重,他就应当为刘表好好效力,对得起这份看重。刘表在这段时间内,随着病情的加重,疑心病也越来越重,本来只是架空了蔡瑁、蒯越、蒯良三人,可到了后来,他看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觉得想要害他。唯一能信任的,也就刘琦、刘磐等寥寥数人,甚至连张允都被排除出了这个行列。可惜的是,不管是刘琦还是刘磐,这个时候都不在襄阳,而祖大寿便成为了刘表最为信任的人。刘表相信,有祖大寿和他麾下这三千人马,定然保证襄阳安然无恙。只是,情况在这一天发生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