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章 斥候之争(下)(1 / 1)

在看到自家大营的这一刻,这些斥候们才松了一口气。看见前方有自家的骑兵在附近巡视,领头的斥候深吸一口气,大喊道:“发现晋军!”出营巡视的骑兵楞了楞,回头向着营地的方向大喊道:“发现晋军!”喊声一层接着一层传向营地,随后号角声震天动地,整个大营都开始沸腾起来。无数的高句丽将士从帐篷之中涌出来,不少人已经拔出了刀剑警惕地看着营门的方向。紧张的情绪在众人身上蔓延,不过所有人依旧在自己小校的呼喝下开始整队,不过片刻功夫,整整五千骑兵便肃立成整齐的阵形,不安地等待着将军的命令。“晋军在哪?”当那十余名斥候靠近后,这处先锋营的统率郭侃大声喝问。斥候统领下马禀报道:“启禀将军,咱们在阿拉山口附近遇到了晋军的斥候,至少有一百多人,至于晋军有多少大军,小的不曾看到!”死一般的寂静,唯有粗重的喘息声还回荡在空中。所有人都无比清楚,百余人的斥候部队一般都代表着汉人大军最少在五千人上下,可是根据上头传来的消息,这一次可是小人屠倾尽全力的一战,哪怕只是前锋也应当不只五千人。郭侃回头看了看自己麾下的将士,让他失望的是,入眼之处全部都是木然,还有恐惧。当年丸都城下的一战并没有经过多久,十余年的时间使得那战还在不少人的心底之中隐藏着,如今再听到这个名字,大部分人又会升起对于那一战的恐惧。当然,当年的战士并没有剩下多少,但很多人在当年那一战时还是个孩子,那恐怖的回忆并没有随着时间而消散,反而随着时间沉淀在了他们的心底,成为恐怖的梦魇。不过,也并非没有不畏惧的将士,他们大都为扶余人,并没有见识到张扬的兵锋,但这些年来草原上发生的事可瞒不过他们。乌桓倒下了,曾经强横无匹的南匈奴倒下了,如日中天的鲜卑倒下了,甚至就连远遁避祸的北匈奴都倒下了,一次两次是幸运,但这么多强横敌人的倒下,足以说明晋军很强!郭侃的年纪不大,今年不过刚刚二十余岁,但如今的他已经是一名宿将,在征战扶余之时,他开始展露头角,到攻伐幽州之时,他已经成为了军中的中级将校,直到亲手击败颜良之后,他成为了高句丽大军中的大将。不过,他却并非高句丽人,而是地地道道的汉人,他的父母在黄巾之乱还没开启之时便不堪忍受那沉重的赋税,举家逃往高句丽,所以他出生之后,所接触的大多为高句丽人,在心底,他同样把自己当成了高句丽人。当年丸都那一战,他亲身经历过,不过和大部分心底畏惧的人不同,他的心中只有无尽的怒火和不服,也正是因为如此,李渊才慎重地派他前来这幽州的边境驻守。但是,如果以为他年纪不大,武艺高强便脾气十分暴躁,那可就大错特错了,作为一名大将,首要的条件是稳重!郭侃略微沉吟片刻,沉声道:“立刻派人去通知大王...不!”话说到一半,郭侃又打断了自己的命令,继续道:“待侦查到晋军的数量和领军将领之后再去,否则的话,大王不好做出判断。”不得不说,郭侃确实有名将之姿,反应很迅速,而且并不缺乏谨慎。深吸一口气,郭侃回身大喝道:“出一千人,分成十队出去哨探,本将要知道敌军前锋的数量和领军之人,记住,不惜一切代价!”郭侃回身,只见自己麾下的五千大军全部面色发白,隐隐有些退却的意思。不需要开口询问,他对于这些麾下的心理清清楚楚,便开口许诺道:“本将在此发誓,死于哨探的斥候,家中的抚恤按三倍发放。如果大王不许,那本将就算去当一个马贼都给你们凑齐!”高句丽虽然是农耕文明,但很大程度上,他们又与草原部落有些不少的相同之处,而且在李渊登位,融合扶余人之后更是如此。就比如这将士的抚恤,虽然不是没有,但其实和没有差别不大,基本就算按照炮灰来意思一下。更有甚者,什么抚恤都没有不说,你留下的牛羊和女人还会成为别人的战利品。只有活着的人才能享受一切,他们奉行的就是这么一种在草原上通用的准则。但郭侃的信用在整个高句丽大军中都是有名的,如今他既然已经做出了承诺,那就是一根羊毛都不会少。富贵动人心,在苦寒的草原之上更是如此,他们之所以愿意跟随在李渊的身后提刀征战,为得绝对不是战死之后那微薄的抚恤,而是战胜之后的尽情掳掠,如今有郭侃的承诺,得到抚恤的同时,自己的家人也能够得到他的庇护,这些足够让无数人献出自己的性命。于是乎,沉默的一千余将士出发了,剩下的四千将士同样沉默的看着他们离去,周围一片寂静,唯有马儿的轻嘶时不时地响起。不管郭侃承诺了什么,死亡总是让人敬畏的,虽然这一千余人已经做好了用自己性命去换取丰富抚恤和家人无忧的准备,但面对死亡之时,他们却难有什么脑袋掉了碗大一个疤,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的豪迈。郭侃并没有因为这一千人的离去而放下心来,眼底反而升起一抹浓重的忧色,他心里十分清楚,他们这次面对的是一个前所未有强大的敌人,稍有不慎便可能粉身碎骨。转头低声对自己手下的千夫长道:“这段时日袁尚那厮惶惶不可终日,颜良和张颌两将独力难支,大王本来还准备一口气吃掉冀州,可...晋军来得太快了。”千夫长忧心忡忡道:“将军,实力相差太过悬殊,我们虽然拿下了汉人的幽州,但这个地方比高句丽也强不了多少,而且那些汉人对咱们很排斥,若非刀枪逼迫的话,根本别想让他们为我们效力。如今小人屠大军将至,若只是一支偏师倒还罢了,怕就怕小人屠准备从幽州直入中原,那样一来,那些归降于我们的汉人恐怕会调过头来对付我们,如此一来,此战堪忧。”“将军不如跟大王说说,咱们退吧,一直退回高句丽去,那小人屠急着一统中原,不会在意我们的。任他们打生打死,最好能够两败俱伤,我们到时候再起兵前来便是,何苦替那些汉狗抵挡小人屠?”“是啊。”另一名千夫长也忧心忡忡道:“将军,如果是小人屠亲征,我们没有机会的,只能逃,逃得越远越好,否则当年丸都那一战...”“要知道当年的小人屠不过是刚刚起兵,麾下不过几万人,看看他如今有多少,三十万大军,这些人只怕是一人一脚都能把咱们全部踏成肉沫。”对于属下的心中充满畏惧,郭侃早已心中有着准备,毕竟在得到张扬集结三十万兵马即将赶到的时候,他的心里同样也不平静,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属下心中的畏惧已经到了如此地步。“莫要胡言乱语!”郭侃轻喝一声,皱眉道:“你等看看小人屠的崛起之路,乌桓、匈奴、鲜卑,他哪一个手下留情过?如今摆在我军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表示臣服,献出一定的牛羊来祈求小人屠手下留情,按照汉人好大喜功的性格,他们很可能会接受。”“但我们的对手是小人屠,他和一般的汉人不同,对于他来说,臣服就代表着灭亡,从此高句丽这个称呼将永远的消失,就如同曾经的匈奴、乌桓一样。至于退后,结果也是一样,小人屠会一直追杀我们,直到天涯海角,我们逃无可逃,小人屠会挥舞着他的利刃,斩下我们的头颅,筑成他最为喜欢的京观。”“另一条是尽起大军,和小人屠决一死战!”“我王雄才大略,别忘了,三王子勇猛无敌,世间没有人是他的对手,大王子和二王子都是人杰,有着他们的统率,我们未必就怕了小人屠!”环视围拢在自己身边的四个千夫长,郭侃眼中满是浓重的杀气,喝道:“之前的话,本将不想再听到第二次,而且谁若是敢传扬出去,休怪本将不讲情面!”军心不能乱!这是郭侃现在能够办到为数不多的事,至于是战是逃,在发现晋军的那一刻起,便已经不在他的掌控之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