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6章 形势逆转(五)(1 / 1)

一座座木屋之中,一柄柄长枪不断突刺而出,将无数路过的骑士连人带马刺倒在地。箭矢纷乱的在天穹之上漫天飞舞,将一名名骑兵和他们**的战马射到在地。可玄甲军却根本不知晓攻击来自哪里,无数的尸体躺倒在长街之上,宛如寻常尸体一般,但在玄甲军铁骑经过之时,却有不少的‘尸体’猛然一跃而起,将高踞马上的一名名骑兵斩落马下。没用了多长时间,甚至连半个时辰不到,晋军将士就将他们熟悉无比桑干城变成了一座硕大的屠场,玄甲军时时刻刻都饱受着性命的威胁,但却无法进行有效的回击,这其中的憋屈无需多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晋军将士对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玩得更加熟练,在大战之中的成长是惊人的,他们之前还是一群空有严格训练,没有任何大战经验的新丁,但在适应鲜血之后,他们变得无比熟练,仿佛天生就是为此而生的一般。上党郡的晋军弓箭手完全发挥出了他们身为猎人的本能,将高句丽最为精锐的一支大军彻底沦为了被他们玩弄在鼓掌之间的猎物。混乱的巷战让王保保这个智勇双全的大将彻底失去了对麾下将士的掌控,而伤亡也在随着时间急剧增大,精疲力竭的玄甲军将士在这样一个骤然逆转的战事面前并没有显得手足无措,只是在同袍无尽的鲜血和刻骨的仇恨面前,王保保这个刚刚进入高句丽大军不久,还没有证明自己实力的战将逐渐失去了麾下将士的信任。这和王保保的能力无关,主要还是资历和威望不足,如果此时把王保保换成侯君集这员在幽州之战中证明过自己的大将的话,便完全不可能发生这种事。无数的玄甲军将士不顾王保保的将令,开始成群结队的进入狭窄的长街深处,想要将那些卑劣无比的家伙找出来一个个全部杀死,为自己的同袍复仇。但大多数的情况却是他们不仅无法为同袍复仇,反而将自己和大军全部置于了越来越危险的境地之中。王保保仰天长叹,他此刻的情况用一句话来形容无比贴切,那就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他并不是没有经历过巷战,也不是对眼前的情况毫无办法,只是他的命令已经无法顺利传达,不只是玄甲军的将士,甚至连有的低级将校都置王保保的将令与不顾,加入到了复仇的行列当中。“走吧...”眼见着自己身边的将士越来越少,王保保无奈地对着还听从自己命令的将士下令。随后他们不再顾忌来自道路两旁的攻击,快马加鞭冲过燃烧着烈火的屋宇,疯狂向着城东的方向狂冲而去。等他和李世民成功汇合的时候,麾下只剩下了三百余骑兵,这还得算上他从残存的鲜卑人中挑选出来的一百最忠诚的亲兵,不堪厮杀的虚弱终于在勇猛无敌,仿佛永远不知疲倦的玄甲军身上露出了影子。有些人已经俯卧在了马背上,和寻常的逃卒无异,有的人甚至连自己的战刀都已经丢弃,空空如也的箭壶在无声的诉说着大战的惨烈,他们颤抖不止的双臂已经感觉不到任何的酸痛,但却也无法再顺利抬起。不得不说,他们尽力了,也无愧于精锐的称谓,但疯狂行军和作战,却得不到任何休息的他们已经精疲力竭,在看到自己统帅的那一刻,不少的士卒被战马抛下了马背,重重的栽落在地,甚至连爬起来的体力都没有了。王保保麾下的凄惨程度已经不亚于一支溃败的大军,若非心中还残存着对李世民的一点念想,他们能不能活着跟王保保逃出升天都是一个未知数。而他们仿佛永远不会消失的勇气和战意也终于在失利的战事和寒冷的天气之中被消耗殆尽。看到这一幕的李世民同样被惊呆了,此时的他心中猛然闪过一个念头,他方才十分不屑的瓮中捉鳖,如今看来似乎并非不可能实现?实际上,和经验不足的王凌一样,刚刚投靠李世民的王保保同样犯了一个错误,不过他却并非因为什么经验不足,而是因为立功心切。如果他不和分兵之后的王凌、牵招两人纠缠,趁着大火没有完全燃烧起来的时候向着李世民靠拢的话,如今的情况可能或许又有不同。可惜的是,他心中想的是能像攻破王凌部一般,直接在长街上将牵弘部同样击溃,可惜的是,回过神来的王凌和冷静无比的牵弘都不蠢,他们如今没有人需要去救援,根本没有给王保保这个机会。可等到这个时候,战局的发展已经出乎了王保保的掌控,如果此时李世民在身边的话,完全能依靠他无比的威望来强制命令麾下将士不准复仇,可王保保并不是李世民。于是乎,王保保便吃了大亏。当然,此时此刻的李世民不会也根本无心去追究这些细节,他只知道,如今的局势真的已经有些危急的味道隐藏其中了。而紧随在王保保的身后,侯君集也率领着麾下的人马冒着漫天的烟火赶到了李世民的身边,他的损失并不惨重,不管是牵弘还是王凌都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到了离他们更近王保保部身上,这就导致侯君集受到的关注并不多。不过就算如此,李世民麾下的三千玄甲军依旧损失了三分之一,望着剩下的这些疲惫不堪的将士,李世民没有任何的犹豫,当即率军向着城东转移而去,并且一路点燃长街两旁的民居,除了给麾下的大军稍微取暖之外,还能让躲藏在屋宇之中的敌军无处藏身,最后还能给追击的敌军带来一点麻烦。看着面前滔天的大火,牵弘冷笑一声,战事进展的顺利让他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自信,他同样没有犹豫,立即命令麾下的斥候给王凌报信,并请他点绕了城北的屋宇。仿佛是在竞争一般,刚才还杀得不可开交的两支大军开始奋力在城内放起火来,人人争先的样子似乎是深怕自己被落下一般。牵弘的打算也很简单,哪怕不要这座桑干城,把城中全部烧成一片白地,他也要将这支敌军全部留在城中!而效果也很简单,城中北、南、西三面先后起火,高句丽大军唯一的退路只剩下东面一条,只要他留守在城墙上的士卒能够拖延一定的时间,等他和王凌率麾下将士赶到之后,这些精疲力竭、士气低落的高句丽骑兵还有什么翻盘的希望?辰时刚过,可桑干城从昨天半夜便燃起的大火非但没有熄灭的迹象,而且因为各种因素,火焰越发旺盛,熊熊燃烧的大火借助着愈演愈烈的寒风在城中疯狂蔓延,滚滚黑烟升腾而起,并且随着朔风不断改变着形状,整个桑干城中咽气弥漫,战火这个词在此刻无比的贴切。此时的牵弘已经和王凌汇合,不过城中的大火确实阻隔了他们追击的道路,但是他们却并没有耗费时间扑灭大火,而是直接率人冲到了距离最近的北城门处,顺着城墙向东门的方向狂奔起来。东城之下的李世民则在瞪着自己因为疲惫和烟熏变得通红的眼睛,喝令麾下的人马在搬运着城门甬道之中的滚石和檑木。这些东西为了方便取用,平常就放在城墙跟上的民居之中,而邓刚在夺取城门之后并没有闲着,他立即指挥将士将这些东西全部堵在了城门之前,甚至还拆了不少附近的民房,以此来弥补自己麾下将士不足的弱点。高句丽大军被李世民分成了两部,一部在搬运着杂物,另一部则在顶着漫天的箭雨艰难地夺取着城墙。邓刚大声呼喝着麾下的将士还击,桑干城的城墙不高,所以并不能给予晋军将士多少的帮助,但邓刚却没有一丝一毫的畏惧,手提长刀,身形壮硕的他就如同一个战神一般,凌然肃立在城墙之上,手中的长刀不断劈砍,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严格来说,他更像是牵招的家将,因为这个幽州汉子早在牵招投靠张扬之前便是牵招的部将,对牵招可谓是忠心不二。他的武勇在晋军之中排不上号,他的智谋同样不出众,但他的执行力和忠心却少有人能及。既然牵弘命令他坚守此处,那在他死之前,就绝对不允许任何一名高句丽大军出去!而经过战后的统计,这临近大战结束时,桑干城东门的这一战才是此次大战中最为惨烈的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