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4章 李渊(1 / 1)

李渊是个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但在后世人们的心目之中,他大概是和英明神武沾不上边的,甚至在一些史书和人们的心中,他竟然还是一个平庸无能,起兵靠被动,天下靠儿子,一事无成最后不清不楚登上皇帝之位的人,简单来说,他就是一个平庸的老好人。但事实真的如此吗?绝对不是,纵观全史,李渊或许算不上最为英明神武的那个,但也绝对不是一个什么庸人。在很多人的眼中,李渊不出名,或者说他们除了唐高祖李渊这个名字之外,其他的基本什么事迹都不清楚,远远不如曹操官渡之战,刘备夷陵之战,孙权逍遥津之战这等不论胜败都能名垂青史的大战朗朗上口,同样不如他的而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出名。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渊保持着两个历史之最,一个是历史上称帝最快的人。从太原起兵开始,李渊四个月取长安,半年之后建立唐国,登基为帝,大隋半壁江山在手,这一点无人可以比拟。不过或许有人会说,李渊的底子很好,曹丕继承魏王之后没多久也登基称帝,难道能说明他比一辈子没有称帝的曹操强吗?这一点的说服力确实不够,但李渊的另一最则是中华历史之上统一最快的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从公元617年他起兵反隋到公元624年统一天下,他只用了7年。换成话说,他就是最快统一乱世的皇帝,这一点将杨坚、朱元璋、嬴政、刘邦等一干开国大帝全部比了下去,这等本事绝对不是一个庸才能够办到的。要知道三国战乱了多少年,如果从曹丕称帝开始算,到司马炎统一天下,这就用了60年,如果从黄巾之乱算起的话,这时间将被延长到将近一百年。关于这一点,或许还有人会说,这并不能证明什么,只不过是有两个好儿子罢了,若是没有李建成和李世民,可能这天下都不会有李渊什么事。更有甚者,认为太子李建成也是一个废物,李渊全凭李世民才能有的天下。这个观点,不能算错,毕竟李唐能够占据天下,李世民的功劳绝对不可磨灭。但李渊和李建成是否真如史书说的那般废物?不见得。李渊长子李建成,论军功以及政略的表现,绝对可以算做历代开国太子之中的第一人,其余扶苏、刘盈、杨勇、朱标等辈皆不能及。试想一下,杨广废掉他兄长杨勇虽说算不上轻松,但也没多么困难,至少没有到起兵相抗的地步。英明神武如李世民想要继承皇帝之位却不得不发动玄武门政变,杀兄杀弟,最后逼迫父亲李渊给他让位,这说明李世民不如杨广吗?绝对不是,只能说明强如李世民都无法用平常手段拿下李建成,只能兵行险着。而李渊本人更不是什么平庸之辈,他出身北周八柱国之一的李家,先祖乃是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父早丧,七岁便袭爵唐国公。而因为隋文帝的独孤皇后是他的姨母,所以他很受隋文帝垂爱,之后历任各地官职,直到隋末大乱之后,青云之上,成为大唐开国君王。完全可以这么说,李渊、李建成、李世民父子三人是真正的虎父龙子,论他们之间争斗的质量之高,纵观整个中华历史都可以算做是首屈一指,空前绝后。只不过,李渊对子女的教育实在太好,好到人们只记住了唐太宗李世民,而把他这个同样强悍的帝王当成了一个平庸的老好人。这些东西,是张扬在仔细和系统探讨之后得出的结论,在此之前,张扬同样以为李渊和李建成并不值得重视,本来只是打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和谨慎小心的心思询问一下李渊的生平,但经过一番仔细的研究之后,他猛然发现,如果自己不把李渊放在眼中的话,之前桑干城那一败绝对不会是他征讨高句丽的最后一败。但要说有多么畏惧,那也不见得。李渊究竟如何,不战上一场还不能知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他绝对不如李世民。既然鼎鼎大名的李世民都败在了自己三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将手中,那李渊又有什么好畏惧的呢?...如果说草原上无尽的羊群给人以一种美感,草原给人以一种宽广辽阔之感,那么踏着漫天风雪铺天盖地而来的骑兵冲击则只能让人心脏加速跳动,脑袋发懵,双腿发软的感觉。史可法此刻就是如此,他坚守了代县三年,但来攻打代县的始终是一支偏师,但当十万高句丽大军兵临代县城下的时候,他还是感到自己的身躯有点不可遏止的颤抖。唯一幸运的是,城墙上的人都在一脸凝重地看着敌军,并没有注意到他的形象,否则的话,被代县百姓视为救星的史可法今天可能就要出丑了。不过这也不算奇怪,这和当日张扬率军前来还有所不同,张扬的阵形是一字长蛇阵,而且麾下大军是分批前来代县的,震撼力自然比不上这支刚刚从常山郡血战而回,排成整齐阵列的高句丽大军。再加上他们清楚晋军是援军,心中虽然不可能没有一点畏惧,但却比不过如今高句丽的这等威势。“郝将军,这至少得有五万骑兵吧?”史可法轻轻开口向自己身边的郝昭询问,心中对自己迎接张扬入城的做法庆幸无比,否则的话,自己这座小城凭什么来抵挡这数万大军?“不,连同步卒的话,最少十万。”郝昭收回自己眺望的目光,看着周围跟随史可法话语望向自己的目光,一脸笃定道。“啊...”周围响起一阵轻微的低呼声,史可法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不敢置信道:“郝将军莫非是在说笑?”要知道整个代郡在最为强盛之时,全郡的人数差不多也就只是如此而已,如此多的大军...郝昭微微一笑,重重点头道:“末将为斥候统领,侦查敌军人数乃是基本功课,自然不会瞎说。”见史可法一脸担忧,郝昭笑道:“史大人无需担心,您看大王那里没有一点动静,说明大王并没有把敌军放在眼中。再者说,我军同样有十万大军,一群高句丽野人,又有何惧?”说这话的时候,郝昭一脸自信和笃定,仿佛出现在城下的不是十万大军,而是十万头待宰的羔羊一般。不过在大部分晋军将士的心中,这么说也着实没有错,甚至不少人都在摩拳擦掌,准备给不久之前桑干城中的同袍报仇。史可法点了点头,虽说郝昭的话无法让他完全不担心,但总算安抚住了他的情绪,重重把头一点,道:“既然如此,那本官本组织城内的百姓,大战或许帮不上什么忙,但搬运些粮草辎重,救治一些受伤将士还是可以的。”郝昭道:“史大人无需麻烦,我军之中便有医护营,乃是大王专门为了救治伤兵而组建的,至于搬运粮草辎重...同样用不着,依大王的性格,定然不会死守城池,等高句丽人来攻,而是会直接攻出去!”“攻出去...”史可法的脸色有些难看,谁都清楚汉人强在步卒,而吞并扶余的高句丽大军则以骑兵为主。当初幽州那一战他虽然没有亲眼见过,但也清楚,罗艺、袁谭当初的心思和郝昭差不多,但结果呢?若非出城野战的话,幽州怎么会那么快便全部落于高句丽人的手中。“郝将军还是劝...”话说到一半,史可法改口道:“不,郝将军,请您立刻带我去见大王,高句丽人不可小觑,轻敌大意之下,难免会重蹈大公子和齐王的的覆辙啊!”郝昭诧异地看了史可法一眼,倒不是对史可法称呼袁谭、袁绍大公子、齐王不满,而是对于他的悲观有些不理解。“大人想见大王,末将自会带路,只是...高句丽人纵然不弱,难不成还能强过当年的鲜卑不成?大王既然能以弱势兵力击败鲜卑,如今兵强马壮,又怎会怕了高句丽。”“斥候出城侦查敌情!”没等史可法回答,一声大喝突然传来,只见一名传令兵开始顺着城墙开始狂奔,并且口中不断呼喝。“末将领命!”应诺一声,郝昭转头对史可法道:“大人,军情紧急,容不得末将耽搁,大人若是想见大王,自去城楼之上便是,我军断然不会阻拦。”说完,也不等史可法回答,郝昭突然狂吼道:“斥候营,随我来!”郝昭红光满面的呼啸着,仿佛来的不是无数如狼似虎的敌军,而是一群代表着功劳的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