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章 兄弟反目(下)(1 / 1)

李渊死后,高句丽第一场君臣众议不欢而散,李建成不满于李世民对他权威的挑衅,李世民则不满于李建成的保守,一众文武大臣同样心怀忐忑,不过他们担心却并非什么李家兄弟的内乱,而是在晋军强大的兵锋之下,可能保证自家已经到手的利益?完全可以这么说,这是一次没人满意的众议,也为之后的事埋下了无尽的祸根。“高句丽当亡于李建成之手!”回到天策上将府后的李世民不再忍耐,破口大骂,甚至直呼李建成的名字。“二王子慎言!”长孙无忌先是劝了李世民一句,随后回头对一众奴仆、家将沉声道:“今日之事,谁若是敢传出去的话,后果应该无需我来多言!”“小的不敢!”一众奴仆被吓得瑟瑟发抖,连声应诺。“都下去吧。”挥手令众人退下,长孙无忌才回头对李世民道:“二王子,如今之势,不管您说的多么正确,在世子眼中,您都是为了大王留下的那个位置,此时您不管说什么,做什么都是错。”“那便看着高句丽败于那人之手不成?”李世民显然余怒未消,满腔怒火道:“父王败了是不假,但蓟县乃是幽州第一雄城,大兄手中还有四万大军,进攻固然不足,但坚守城池的话,小人屠又能如何?”“如今天寒地冻,而且天气只会越来越冷,草原上运送粮草不便,张扬多了数万俘虏要吃饭,他的粮草可还充足?若是能坚守蓟县,待小人屠粮草不足趁势反攻,此战完全能够由败转胜。若是能摘下小人屠的人头,我军完全能够趁势反攻河套、并州,取小人屠的基业为己用,到时候,别说什么保全高句丽,就算是讨平天下也未尝不可。大兄却因为些许偏见,置高句丽于死地,我岂能不怒?”如果这话被张扬听到的话,他一定会赞一句中华历史之上最会用兵的帝王果然名不虚传,如此劣势之下竟然还能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找到破局的办法,这份本事,绝对不弱了李世民千古一帝的名头。因为此时此刻,张扬确实没把李家兄弟放在眼中,他甚至都在想领军南下了,如果真按李世民的计策来,将战事一直拖下去,拖到有些自大的张扬领兵南下之后,不说能够反攻河套、并州,但将晋军逼出幽州却并非不可能。如果再能联合袁尚、杨坚、朱元璋、孙权等人的话,高句丽甚至还能稳住局势,共抗张扬,这天下究竟会落于谁手还真不好说。可惜,在面对至高无上的那个位置之时,少有人能保持镇定,就算英明如李建成也是如此。古往今来,没有倒在外敌手中,却倒在内乱之中的家伙不计其数,他们并非全部都为昏庸无能之辈,其中不乏英明神武之人,可惜,并非谁都拥有上帝视角,身在局中的他们难免便会做出一些在外人和后人看来无比之蠢的决定。李建成的决定能不能算错呢?绝对不算,在李渊身死,兵力不足的情况之下,求稳未必不是什么坏事,因为李世民激进的办法固然有可能会成,但若是不成呢,那个时候可不会再有一点补救的机会,高句丽的灭亡将再也无法避免。相反,在李建成看来,如今的高句丽已经很难再对张扬构成威胁,如果他再退到丸都的话,小人屠还有什么理由紧追不舍呢?至少如果换位相处,李建成一定会兴兵南下,争夺中原的大好河山,而不会把时间和兵力耗费在高句丽那苦寒之地。这么一说的话,暂时的退却确实能够给高句丽争取到休养生息的时机,同时也能坐观汉人诸侯打生打死,若时机允许的话,他一定不会放弃南下的机会。对于李建成的想法,李世民未必不清楚,只是他却不赞成这种把争霸天下希望全部寄托在敌人会不会松懈和露出破绽之上,在他看来,这种行为就如同你是一个赌徒,明知庄家是老千,但依旧拿着自己的身家性命去希望老千会失手。这个可能性有吗?绝对是有的,但概率又有多大呢?作为李世民的智囊,他的想法自然瞒不过长孙无忌和房玄龄,只是如今这种局势,李渊骤然身亡,没有只言片语留下,李建成占据着世子之位,又笼络住了大部分高句丽贵族。李世民虽然不能说毫无还手之力,但与他交好的大多为汉人将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又能如何?摇摇头,长孙无忌长叹道:“二王子,如今该担心的或许不是这些,而是世子会不会为了继承大王之位,而对我等动手。”“大兄?”李世民楞了一下,摇头道:“大兄此人最是宽厚,虽说不容于我,但断然不会下杀手。”“杀二王子固然不会,但软禁呢?”房玄龄的声音幽幽响起,“如今大王...世子继承王位已经势在必得,此时最大的变数是谁?就算世子于心不忍,四王子和世子麾下文武可愿放任二王子去影响世子继承大王之位?”李世民沉默了,虽然不想承认,但他心中却清楚,李建成或许会顾念骨肉亲情,但李元吉和他却绝对没有缓和的可能,这位也绝对不会顾念什么兄弟情义。但要让李世民对李建成动手,他却同样有些不忍,李渊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小校,常年领军在外,李建成就如同慈父一般照料他们兄弟姐妹,如果说对李元吉,他不会有任何手软的话,对李建成他却没办法做到如此无情。沉默半晌,长孙无忌咬牙道:“二王子,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如今已不是我等要如何,而是别人要我等性命,若是再不奋起一搏的话,请恕我等要逃命去了。”李世民满脸愕然,不解道:“诸位也要离我而去了吗?”长孙无忌苦笑道:“不是我等要如何,而是世子或许会顾念骨肉亲情,不对二王子如何,但我等留下却断无活命之理,还请二王子放我等一条生路。”房玄龄倒还罢了,要知道长孙无忌可是李世民的大舅子,连他也说出这等话来,足见他们对于局势的不乐观。思虑半晌,李世民猛然长身而起,郑重无比道:“既然如此,不为我自己,为高句丽之存亡,孤亦不能就此沉沦,只是当今之势该当如何,还请两位教我!”长孙无忌当先开口道:“二王子,邓愈将军素来与我等亲近,此时前往营中严明利弊的话,他一定会相助我等!”李世民点点头,道:“只是邓愈将军麾下最大只有一万大军,大兄手中还有三万大军,我们断然不是对手,如之奈何?”房玄龄道:“二王子,苏烈将军素来与臣交好,臣愿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其相助二王子!”李世民大喜道:“好,如此一来,我们便有两万大军,足以和大兄相抗。”说到这里,李世民依旧有些担忧道:“只是据胜保和邓愈两位将军所言,晋军追兵转瞬即至,我等纵有两万兵马相助,但实力最多与大兄就在伯仲之间,骤然掀起内战的话,短时间内怕是无法分出胜负,若此时晋军兵至,岂不是白白便宜了小人屠?”长孙无忌笑道:“二王子此言差矣,我等劝服邓愈和苏烈两位将军,并非要二王子起兵和世子兵戎相见,只是为了能让城中的局势平衡罢了。”“那又该如何逼大兄让位于我?”到了这个时候,李世民也不再矫情,言语之间对那高句丽至高之位的觊觎丝毫没有掩饰。“二王子,城中自有我等来平衡,想来胜保将军在没得到命令之前也断然不敢妄自开启战端。二王子此时应当率亲兵前往唐王府,兵谏世子,相信凭借三王子之勇,此事并不困难,四万大军也不必内耗。”兵谏只是好听,其实长孙无忌的意思很明白,那就是武力夺取唐王之位,雄才大略的李世民自然不会听不出其中的意味。“好!”李世民抛开心中那点兄弟之情后,此时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大声下令道:“拉拢邓愈和苏烈两位将军,以及平衡城中之事,便拜托两位先生了。两位先生切记,若是不到万不得已,尽量避免妄起刀兵,如今这四万大军乃是我军最后之希望,万万不可有失!”“王保保,你速速整合亲兵,再招三弟前来,随我走一趟唐王府!”长孙无忌、房玄龄、王保保三人对视一眼,齐齐抱拳领命道:“我等谨遵主公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