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1章 科举(下)(1 / 1)

襄阳的天气算不上好,零星的雪花从天空中飘洒而下,冬日里太阳被乌云遮蔽,天地间一片昏暗,倒是和曹操此时的心情十分相像。“大王?”身后唯有亲卫将周亚夫紧紧相随,在看到曹操有些魂不守舍之后,他忍不住开口,轻轻叫了一声。曹操一愣,突然停下脚步,扭头向身后看去。在发现是周亚夫这员从他正式起兵之后便紧紧相随,不离不弃的大将时,曹操苦笑一声,摇头道:“亚夫,孤常以为,那小人屠之所以能有今日的局面,完全是他运气好。如果孤有他的运气,有他麾下那等文臣、武将的话,定然不比他差,甚至比他做的更好。”“论兵法,他确实不差,但孤也未必会输给他,论谋略,只怕十个张扬绑在一起,也非孤的对手,论治政,在这点上,孤从前最有自信,也认为这是张扬的最大的缺点。他一味仇视世家,从不掩饰,老实说,孤也不喜欢世家,但孤能让他们为我所用,还无需担心反噬的危险。”“曾经无数次,孤嘲笑张扬就是一个鄙夫,只知用武力和屠刀来解决问题,在并州、凉州、益州,他杀得人头滚滚,那个时候孤在嘲笑他,嘲笑他目光短浅,没能想明白这天下终究是怎么一回事。但今日,那科举...那科举端得是妙不可言!”“孤不如他。”曹操颇为激动道:“亚夫,你知道吗,这是生平第一次,孤觉得自己比不上他!”周亚夫愣住了,在他的心里,曹操一直是顶天立地的人,哪怕情况在恶劣也不会绝望,但如今...他竟然在曹操的身上感受到了一股颓然之意。张了张嘴,周亚夫想要劝慰曹操两句,但却没有一点声音发出,他不知道自己该说些什么。曹操的注意力却根本不在周亚夫的身上,他似乎是在自言自语道:“不知不觉间,他已经从一个黄巾贼成为了天下第一的诸侯,拥立天子,占有大汉三分之二,麾下三十余万雄兵...如今更是颁布科举,令天下庶人归心。”“这绝不仅仅只是寒门士子的事,而是整个天下百姓的事。哪家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读书识字,哪家的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为官做宰。张扬给了他们一个机会,他们将不会去管这天下是谁的天下,不管如今的皇帝姓刘还是姓张,他们只知道一个人,那就是张扬!”“当年张扬颁布求贤令,孤欢欣鼓舞,因为他和我想的一样,这天下不应该是世家的天下。孤这些年一直在想,如何给寒门子弟一个机会,为如奉孝那般的士子们寻一条出路。但思来想去,孤却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可不成想,不成想竟然被那小人屠想出了如此妙招,孔明说的没错,他确实是在为万世而谋,孤真的不如他!”周亚夫跟了曹操十余年,何曾见过曹操的情绪如此低落,如此失态?沉默片刻,周亚夫忍不住开口道:“大王,既然如今我们已经看出了那小人屠的诡计,那就一定有应对之法!”“应对?如何应对?”曹操苦笑道:“这不是什么阴谋诡计,而是阳谋,堂堂正正的出招,难不成孤还能明令禁止治下的寒门子弟前往晋阳应试?”“孤堵得了一个两个,十个百个,可怎么堵得住荆州所有的读书人?孤堵得住他们的人,可能堵住他们向往小人屠之心?”“小人屠先是贱卖书籍,已经得了所有士子之心,如今他又给了所有士子,甚至百姓和他们孩子希望,孤又如何杜绝?”“这...”周亚夫哑口无言,他不是什么单纯的武夫,虽然比不上诸葛亮、蒋济等人聪明,但也不笨。他清楚的知道,正如曹操所说,人心所向,何以破之?曹操摇头道:“你且看吧,今年大考或许还会有不少人心存疑虑,裹足不前。但只要有一个平民百姓通过考试成功为官,天下人将会全部归心。不出十年,天下贤才将尽入小人屠之彀中。”“世家之人不蠢,他们定然能够想明白张扬的用意,但又有什么用呢?就如孤所说,这是阳谋,张扬堂堂正正出招,他们的阴谋诡计将不会有任何的作用,除非...”周亚夫心头一动,问道:“除非什么?”“除非孤能在三五年内灭亡张扬,然后将他的一切拿来为我所用,否则,万事休矣!”周亚夫脸色顿时垮了下来,如果说计谋他还不擅长的话,对行军作战他可熟悉无比。三五年灭亡张扬?这怕不是一个笑话,以张扬如今的威势和实力,他们能保证三五年不被张扬灭掉就是好事,还想反过来?曹操突然大笑起来,颇为畅快道:“不过,就算那小人屠创立科举成功,孤却也未必会输给他。孤不知道他怎么想的,但在和孙权大战之前推出科举,此战他可还能全力施为?”周亚夫有些懵了,他不懂这两件事有什么关联,便开口问道:“大王所言何意?”曹操似乎突然想明白了一般,兴奋道:“世家不是傻子,他们也不是砧板上的鱼肉,任由张扬宰割。他如今兴科举,就如同在挖世家之根,那些人岂能没有一点反应?”“孤承认张扬在面对世家的时候一直很强势,他的屠刀也十分的锋利,但孤想不明白的是,他为何要在这个时候将科举抛出来?”“如果是孤的话,孤会等,等彻底平定天下之后再行此策,如此一来,孤手中有数十万雄兵,纵有宵小不服,起兵伐之便是。但如今,兖州的大战一触即发,此策一出,小人屠已经彻底成为天下世家公敌,纵然身在战阵也得担心治下世家作乱,岂能安心考虑战事?”“而且江东世家排外,他们之前根本看不上孙家,对孙权的支援也很有限,可如今张扬的所作所为已经彻底将他们逼到了对面。如果张扬一统天下,他们作威作福的日子将会不再复返,你说江东世家此时还会不会对孙权有所保留,还会不会不愿支持孙权大战?”“这便是我们的机会!”似乎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又似乎是在给自己信心,曹操一脸笃定道:“只要我们能抓住这次机会,一举攻取西川,这天下大势,犹未可知!”说到这里,曹操不再多言,而是立刻率领周亚夫立刻返回了大堂之中,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稳定了一下文臣武将们的心,随后传令众人速速去准备。不过在众人全部离去之后,曹操并没有闲下来,而是找来了自己的长子曹昂。曹昂今年二十七岁,老实说,他不像曹操的种,身长七尺五寸有余,生得器宇轩昂,举止间透着沉稳。“父王,您找我?”曹操点了点头,看着自己的长子,眸子中闪过一丝温情和满意。老实说,他对自己这个长子很满意,宽厚仁慈,待人接物儒雅有理,谋略、带兵谈不上顶尖,但也绝对不是什么庸碌之才,可惜...出生在了这乱世。“子修,今日之事,想必你也清楚了,你如何看?”曹昂楞了一下,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可是曹操第一次在正事上询问他的意见,从前的曹操一定会让他多听、多想、少说,今日这是这么了?但他却不敢怠慢,一脸郑重道:“正如父王所说,张扬此举固然能笼络天下士子之心,然则必然得罪世家。此举如同变法,商公变法成,使秦富强,一统天下,然商君却难逃五马分尸之刑,我军若能利用好机会的话,未必没有反败为胜之机。”商君就是商鞅,他的变法让秦国富强,最终一统天下,但他本人的结局却绝对算不上好。“好!”曹操颇为满意的起身,拉着曹昂的手道:“吾儿有见解,不错,很不错。”“且去。”“孩儿领命!”曹昂楞了楞,难道曹操找他来只是问他这么一句简单的话?可随即他就立刻转身而去,因为他感觉到曹操拉着他手的时候,悄悄递了一张纸条过来。他不清楚曹操为什么这么做,但他却明白,自己的父亲一定有这么做的理由。离开大堂,曹昂用最快的速度返回住所,将身边的下人全部打发出去之后,拿出那张纸条看了起来。只不过扫了一眼,曹昂的脸色大变。短短的纸条上只有一行字,但其中的内容却让曹昂感觉到了一股恐惧。“子修,立刻命心腹之人前往晋阳,命子桓、仲权莫要表现出任何的异常,更不要离去,待科举开始,便去参加春闺秋试!”子桓就是曹昂的二弟曹丕,仲权则是夏侯渊的次子夏侯霸,本来他们还有一个伙伴乃是荀攸的次子荀适,不过随着荀攸投降,荀适便正式返回了荀家,但荀适还算厚道,没跟任何人说起自己曾在郡学求学的事,更没有出卖曹丕和夏侯霸两人。曹昂拿着纸条有些茫然,自己的父亲那么笃定他们未必没有机会,又为什么让曹丕、夏侯霸参与科举,难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