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1章 序幕拉开(1 / 1)

距离晋军不远,唐军同样在不断的调兵遣将,排兵布阵,而且气氛更加的凝重。“陛下,前锋失利,损失八千余将士。”“晋军先锋在看到我军主力之后已经后撤。”“发现晋军主力,是晋皇...陛下,小人屠出现了,他亲自领军在前!”源源不断的战报送到唐军阵中,李世民没有慌乱,微微笑道:“小人屠来了吗?那再好不过,当年朕麾下没有大军,他虽然胜了,但朕却不服,这一次将会是一场堂堂正正的大战。”“朕与他将会见证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战,胜者为王,将享有这万里河山,花花世界!”“定方。”李世民问道:“此战,你觉得应该怎么去打?”苏定方没有任何犹豫,开口道:“陛下,末将以为,我军和晋军相加数十万大军聚集于此,想要速胜不太现实。计谋在这等大战面前也难有勇武之地,所以臣以为,我军应当稳扎稳打,不可着急。静静等待晋军露出弱点,然后发起雷霆一击!”李世民点点头,对于战略,他不比任何人要差,苏定方所说的,他自然能够明白,而且他心中的想要和苏定方差不多。这种规模的大军想要用一些阴谋诡计根本是一件不现实的事。大军但凡有任何的动作都不可能瞒过敌军的斥候,至于分兵...倒不是不行,只是人数多了,依旧难以瞒过敌军的斥候,而人数少了,在这等体量的大军面前,有什么用?所以这等数量大军的作战,比拼的更像是两军的后勤和硬实力,当年张扬能够统一天下,正是实力的体现。论计谋,诸葛亮绝对不差,可惜的是,江东的实力不足,纵有能够瞒天过海的计谋,没人执行又有什么用?“此战由你指挥,朕会看着你,为大唐取得胜利!”李世民没有自己指挥作战的想法,或者说他觉得没这个必要,这些年东征西讨,虽然李世民没有少领军,但他更多是在中军坐镇,起着稳定军心的作用,至于具体的战略,自有苏定方、邓愈、长孙无忌等人来操心。“末将领命!”苏定方的脸色依旧肃然,但眼底却无可遏制地升起一阵兴奋,相信自己的帝王,勇猛无畏的大军,锋利的兵刃、铠甲,他觉得自己没有任何失败的理由。看着率领亲兵远去的苏定方,李世民环顾四周,大笑道:“定方乃不世名将,此次定然能一举击败晋军,让我大唐入住中原!”身边的文武大臣立马开始了吹捧,不少首领也说着恭维的话,眼神中却充斥着不可遏止的担心。李世民脸上的笑容淡淡的,谁都喜欢听吹捧的话,他也不例外,但他和那些昏君不同的是,这些话他不会当真。至于那番话,他其实是在为苏定方站班,以防这些部落的首领不听从苏定方的命令。包括他亲自坐镇中军都是因为如此,十余年的时间,唐国在他的统治之下虽然再次辉煌,但他清楚,这个底子并不厚,更谈不上稳固。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清楚,有多少部落是心不甘、情不愿地并入了大唐之中,接受了他任命的官职。如果他能一直保持强势的话,这些人自然不会有任何的问题,但战事稍有不顺,引发的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所以,他会牢牢的看住这些人,只要他不动,这些首领自然也没有理由亲自前往前线,而苏定方便能肆意调动兵马,不会有任何的阻碍。...双方的先头部队在发现彼此之后,迅速勒住**的战马,并派出游骑覆盖整个战场,以防被偷袭。随后骑兵交战,吃了个小亏的唐军骑兵拼命想要压制晋军,同时疯狂的想要渗透进去,查探晋军的底细,战况无比的激烈。张扬率领中军抵达之后见到的就是这么一副场景,纵然骑兵的大战有些惨烈,但张扬依旧没有着急,对于数十万大军来说,数万骑兵的对战只不过是开胃菜而已,若是一上来就全军压上,那才是不折不扣的蠢货。“冉闵何在?”观察了片刻的局势,张扬沉声喝道。冉闵没有任何犹豫,策马上前,大声应诺道:“末将在!”如今的冉闵已不再年轻,他的年纪和典韦差不多大,比张扬还要大上一些,年逾六旬的他依旧虎背熊腰,只是须发却不可遏制地染上了岁月的风霜。张扬回头看了这个被西域胡虏称为杀神的家伙,笑道:“你的部下以步卒为主,给朕顶上去,占据中路的位置,朕亲自与你擂鼓!”冉闵花白的须发无风自动,古铜色的面庞渐渐浮起一抹潮红,大声应诺道:“陛下放心,若是末将麾下的将士被敌军冲破,那末将便拿脑袋去填这个窟窿!”“哈哈哈!”张扬大笑三声,点头道:“且去,朕就在此看着永曾斩将夺旗,展我大晋雄风!”冉闵没再开口,右拳一擂胸口,回身大喝道:“小崽子们,随老子杀敌!”在一众将领羡慕的目光之中,冉闵率领着自己麾下的大军大步向前,前方的骑兵立刻听令向两翼散开,给步卒让开一条通道。张扬麾下的骑兵不少,对付骑兵最佳的选择同样是骑兵,但汉人永远都是以步卒为主,这件事永远无法改变。这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本质上的区别,张扬喜欢骑兵,这件事不是什么秘密,但对于大部分的汉人来说,他们未必适合当骑兵,至少和在马背上长大的游牧民族无法相比。从前还有马镫和马蹄铁的优势在,但李世民不是傻子,而且并非所有的汉人都是忠贞不屈的烈士,李世民想要弄清汉人骑术突飞猛进的秘密不是什么难事。而将这一切搞清楚之后,打造马镫和马蹄铁反而成为了最为简单的事。所以张扬依旧准备以步卒来担当这次大战的主力。“展开!”冉闵一声令下,他麾下的步卒迅速开始分散,向两翼的方向展开。“把床弩都推出来!”冉闵的年纪大了,但声音却依旧洪亮,他的一双虎目始终未尝离开前方不远处那些正在厮杀的铁骑。文稷作为左军主将,遵从着冉闵的命令指挥麾下的将士,同时抽空为自己身旁的一个年轻人讲解着什么。“床弩的威力很大,若是集中在一起,能够瞬间清空床弩面前的所有敌人。冉闵将军传令分散开,固然削弱了我军对于一处敌人的打击,但却能让敌军的整个正面受到打击,减缓骑兵冲到我军近前的时间。”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文稷的儿子文钦,他的年纪不大,只有二十四五岁的样子,体格却十分的健壮,平日里兵书战策没有少读,更是跟着冉闵学了一手的好枪法,唯一欠缺的就是对于大战的经验,这也是为什么文稷要把他带着身边教导的原因。“让开!”一声大喝响起,数百架床弩被推到了阵列中留下的空隙里,那些负责操控床弩的将士一脸的兴奋,就连那些负责搬运弩箭的民夫看起来都有些激动。负责右翼的陈到静静地看着眼前的一幕,除了必要的命令之外,没有一句多余的话。但他的眼底却充斥着一抹兴奋,证明他的内心并非如同他的脸色那般平静。陈到的年纪不大,三十余岁的他算是少壮派,唯一遗憾的是,他出仕的时候甘州已经平定,后来冉闵率军随张扬出征,他被留在了甘州坐镇,后来一统天下,征讨四夷也没他什么事。这就导致他平定了不少小部落和不服王化的小国,小规模战斗的经验无比丰富,但却没有大战的经历。如今数十万人的大战,让他心底那股战意已经熊熊燃起。而此时此刻,整个晋军战阵的正面已经被步卒所填满,骑兵被挤到了两翼,他们的责任是保护步卒的两翼,同时对唐军的两翼造成有力的震慑。如果唐军不想两翼被打击的话,只能跟随晋军的步伐将整个攻击阵列拉宽,达到和晋军匹配的程度,否则就要承受被三面夹击的后果。这就是用步卒为主力的好处之一,能够有效减轻骑兵的压力,随时准备出击。如果将整支大军比作一个人的话,那两翼的骑兵就是这个人收回来的拳头,蓄力之后随时能够能够出击,对敌人造成最为致命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