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延徽见耶律倍发怒,却并不惊慌。他对耶律倍说道,太子殿下的才能比其余几位皇子高出何止里许,只是于藏拙一道稍差了一些。先帝多次称赞太子殿下英明神武,在诸位皇子之中最具他的风采。太后当年对太子殿下也是极为信任,在先帝面前为太子殿下说了许多好话。不过太子殿下不要忘了,先帝成为大辽的开国皇帝,是契丹贵族推他上位,太后的家族更是出了大力。这些贵族和外戚都对汉人极为讨厌,生怕汉人主政,夺了他们的权柄。如老臣这等汉官,若不是先帝和太子殿下庇护,只怕早就死在他们的刀下了。太子殿下与汉官亲近,已然犯了贵族和外戚的大忌。若是太子殿下能够掩饰锋芒,与诸王和外戚巧妙周旋,二皇子即便有心夺权,却也掀不起什么大风浪。可惜太子殿下太过刚硬,丝毫不给诸王和外戚面子,二皇子瞧出便宜,暗地里与太后、诸王和外戚大臣交好,他们勾结在了一起,太子殿下再厉害,能与所有契丹人为敌么?!
“耶律倍听韩延徽说到这里,颓然坐回到椅子中。半晌之后,他才对韩延徽说道,就算自己失策在先,不过此番逃离了东丹国,手下又有八九万军队,就算那些贵族和外戚站到了老二一边,自己却也不惧。韩延徽连连摇头,告诉耶律倍说,太子殿下随先帝征战,为大辽立下了汗马功劳,贵族和朝臣之中,支持太子殿下的不在少数。若是太子殿下谨守臣子之道,安心在东丹国候命,先帝虽然对太子殿下颇为忌惮,毕竟没有废了太子的名号。他驾崩之后,即便太后和二皇子想要篡权夺位,除了被他们拉拢的贵族和大臣之外,仍有许多人不会答应。权衡双方的势力,差不多是五五开。如此一来,太子殿下坐镇东丹国,置身事外,可攻可守,静观其变。老臣在京城为太子殿下奔走,联络太子殿下在朝中和军中的旧部。这些年太后和二皇子虽然势力大长,不过契丹贵族之中有不少人受到外戚的压制,对太后和二皇子心怀不满。到时老臣陈明厉害,让这些贵族支持太子殿下,却也并非难事。如此一来,太后和二皇子不只于道义之上落了下风,而且契丹贵族和大臣也不会全都支持他们,太子殿下便有极大的胜算。
“韩延徽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只可惜太子殿下太过心急,听说先帝驾崩,立即在东丹国起事,杀了国相以下的王府属官,给了太后和二皇子以口实。太子殿下背上了‘抗旨不遵’的恶名,太后便可以借机指责太子殿下心怀不轨,再造出先帝废除太子殿下名号的假圣旨,贵族和大臣多半便会信以为真。那些居中观望之人也会站到太后和二皇子一边,联手对付太子殿下。
“不过太子殿下毕竟是先帝最喜爱的嫡长子,曾经是大辽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人物,在朝廷和军中都有极大的威望。要想将太子殿下彻底扳倒,绝非易事。许多人知道太子善能用兵,太子殿下又召集了八九万将士,一路杀回到京城,这些人多半打算向太子输诚。此时虽然太子殿下失了道义上的先机,不过只要巧妙周旋,仗着手中这些兵马,仍有三成把握将局势扭转过来。可惜太子殿下带了兵马到了老臣家中,那些贵族和大臣不知道太子殿下是来找老臣理论,还以为太子殿下与老臣联手,要将皇位夺在手中。如此一来,太子殿下做了皇帝,必定重用汉官。原本想要为太子殿下出力的贵族和大臣自然死心,必定转而支持太后和二皇子。太子殿下剩下的三成胜算就此失去,不只皇位就此无望,只怕合族性命都是危如悬卵。若是不尽快想出法子,非得遭了大难不可。
“耶律倍越听越是心惊,身子不由颤抖起来。韩延徽接着说道,大辽国毕竟是契丹人的国家,汉人就算做官,也是契丹人的奴隶。太子殿下一再失策,已被契丹人视为叛徒。是以太子殿下威风再大,兵马再多,只能让契丹人更加害怕。他们只好勾结在一起,站在太后和二皇子一边。太子殿下眼下不要再想着承继大统,还是尽快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或许能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