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暗涛起伏(1 / 2)

河北的人们对于燕赵地方戏曲格外情有独锺,尽管没有梆子戏台上的角儿的深厚功底,唱不出家乡戏高亢明亮的悲腔长调,可是浸染多年,每人随口也能哼唱上几句,自我感觉挺美。在物质极度缺乏的时代,文化生活似乎远远胜于温饱的需求。喜庆节日、庙会、赶集,都少不了“唱大戏”的热闹情景。

庆梨园演的是传统的《大登殿》,逢年过节,《大登殿》是少不了的一出戏。在描写唐代民工薛平贵从盲流到皇帝的传奇一生的长篇连续剧《红鬃烈马》中,《大登殿》扮演着大结局的重要角色。好人个个得道,坏人个个倒霉,端的是喜气洋洋。王宝钏在寒窑中苦苦捱过的十八年,有了这么一个安定祥和的结尾,也变得云淡风轻,成了花开富贵图中一笔无足轻重的点染。

戏很俗套,演员的服装也并不很好,但女主角的表演还是很出彩,水袖一抖,眉梢眼角亮晶晶,似泪似笑:“寒窑里受罪十八秋,等着等着我就做了皇后!”博得很多男人的热烈掌声。

“嘿嘿,有意思。”黄历虽然不太喜欢,可也看出了个大概,他侧头对坐在身边的程盈秋调侃道:“你看看人家,啊,两个女人虚怀的若谷,高风的亮节,醍醐灌顶,天花灿烂,和平相处共侍一夫,你,得跟人家好好学学。”

“切,你甭做美梦,这戏得改。”程盈秋撇了撇嘴,用凌厉的眼神让黄历有些心裏没底。

“怎么改?”黄历奇怪地问道:“改完了,还有人看嘛?”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有这种歌颂封建夫妻关系的戏。”程盈秋很是不满地说道:“要贴近生活,贴近现实。戏剧不仅要给战士们演,还要给老百姓演,要唤起抗日的斗志,要唤起不屈的反抗,这才是好戏。别学王宝钏,傻了吧唧的在破窑里忍了十八年。要让大家都知道,好日子是自己争取来的,可不是靠忍耐得来的。”

“有道理,很有道理。”沈栋突然在旁边插嘴赞同道:“这个大团圆的结局确实有些牵强附会,搞不懂两个女人一开始是水火不容,怎么会一下子就变得虚怀若谷,共侍一夫,不好,很不好,一夫一妻才是社会的进步吗!”

“本来还想让你帮着训练,可你竟然还敢有贼心,可不能给你制造机会。”程盈秋斜着眼睛瞥着黄历。

“开个玩笑,你还当真了。”黄历不以为意地一笑,说道:“好,既然你不放心,我也乐得清闲,你也能过把当教官的瘾。嘿嘿,别心软啊,把那几个小丫头累哭才好呢!”

“你咋那么坏呢?”程盈秋伸手掐了黄历一下,翻了翻眼睛,“你说,咋就那么坏呢?”

……

月亮高高地悬挂在深蓝色的夜空上,向大地散射着银色的光华。树林里,浓荫投射着斑驳的月光。风来了,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着,婆婆娑娑,象微风吹动着碧绿的湖水。

十几个人坐在树林里,低声说着话。

“现在工作开展得不顺利。”一个中年人有些低沉地说道:“本来我们已经在这支没有背景的部队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没想到国民党突然杀出来,现在指挥权被不断夺走,他们已经基本控制了这支部队。”

“是啊,自从国民党插手以后,他们的人员在部队发展很快,这就使我们原来的设想变得不切实际。”另一个戴眼镜的男人的手指在另一只手背上轻轻弹动,思索着说道:“所以我们要顺应形势,积极应变。如果继续执意不改,恐怕会引起部队干部战士的反感,以及军统的特别注意。”

“如何应变呢?”一个年轻人苦笑着说道:“现在游击队依赖着国民党的资金和物资援助,而且派来的人员也算精干,特别是老三,打仗颇有一套。再说,纪律也算可以,老百姓对游击队并不排斥。”

“我在特勤队便很有感受,老三打仗确实很厉害,他个人的能力也绝对令人钦佩。”脸上有一道小刀疤的年轻人说道:“带着一支小分队,在敌人的腹心来去冲杀,可见他的胆魄,到现在为止,好象还没打过败仗吧?现在特勤队又在扩招了,假以时日,绝对会是一支令日本鬼子感到胆战心惊的精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