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约边境,卡拉汉纳谷地,这裏没有常见的宽阔无比的沙漠戈壁,反而有高低起伏的崇山峻岭。此时一架全身涂成黑黄灰三色迷彩的战斗机正如夜间觅食的灵枭,快速而迅捷的沿着山谷向前飞行着。它的速度很快,机身后喷出了两道火线,推力强劲的涡扇发动机正推着它向目标高速逼近。
驾驶舱内,坐在后面的哈希姆少校全神贯注的操纵着飞机并监视着飞行显示器上的主要数据,在高空飞行的“白尾雕”型无人机正在源源不断的通过数据链将前方的情报传给他。这种大型高空无人侦察机可以持续飞行25个小时,不间断的提供战场情报和监视战场态势。位于同一空域后方的E-10尼米兹空中预警机也在为这架战机提供导航和情报支持。
坐在前面的武器操作员阿德南少校正在观察战机机舱外嶙峋的怪石和复杂的地质条件。山间颠簸的气流让飞机发生了轻微的震动,这让阿德南少校回过了神,通过机内通话机问道:“2号,什么时候进入河床?”
“1号,十五秒后进入干河床,准备红外干扰弹。”“明白!”阿德南少校迅速打开了干扰弹保险,准备手动释放红外干扰弹。
这架战机外形有些奇特,尽管它的正面的截面外形上和其他的三代战斗机的区别不大,但它的双垂尾是外倾的,机翼在整机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使得有效升力大,同时为了隐身进行了翼身一体化设计和钝化设计。尾喷口则为了降低红外特征,采用了新式的设计,使得红外特征也大大下降。
这是伊拉克巴士拉航空公司制造出来的一架临时样机,它的主要目的在于验证隐身战斗机在数据链和信息平台的支持下,在战场上的表现如何。这架战机可以说是巴士拉航空制造公司在苏联专家和VI、阿莱尼亚航空专家等一起在米格1.44基础上精心开发搞出来的东西。
它放弃了大量的常规性能,而把隐身性和电子设备提升作为了主要的改进方面。这是它第一次在战场上露面接受实战的考验。
越过隘口,这架战机贴着山坡钻进了河谷。
“准备启动电磁干扰装置。”哈希姆少校一边说着,一边接通了电源。
主动电子对抗的工作原理很简单:释放大量的电子波,使得对方雷达信号被电磁波淹没,无法有效的在雷达上解析运动目标的速度和方位。制造干扰并不难,关键是对方是否有有效的抗噪和电子对抗设施。不过这次新战机的电子干扰也是象征意义的,在以色列有效解析干扰频率,并发现战机之前,它足以完成致命一击,顺利撤退了。
“干扰系统启动,还有5分钟,抵达目标上空。”
“明白,飞行高度降低到30米。”
两位飞行员只能通过机内对话,此时他们为了保持无线电静默,已经与基地失去了联系,只是单方面的接受空中指挥平台的信息。这种情况下,对飞行员个人的要求是很高的。好在这两个驾驶员艺高人胆大,也不需要随时请教指挥中心自己是否走错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