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皇上,陕甘平叛顺利,张献忠现已接受安抚,归顺我朝。我军正赴西凉,追缉高贼。孙大人率兵破潼关,抓获天罡朝叛将多吉,其供认自己是金国将领、皇室中人庞美玲的亲信侍衞,现庞妖已携姚氏逃回辽东。”侯赛因回京,来到太和殿,向朱由检奉上一叠战报。
“啪!庞美玲原是金国皇室中人,还卷走数百万两银子,带走万余将士。奶奶的……”朱由检一看战报,脸色发紫,一拍龙桌,怒骂出声。
“报……庞美玲携万余人马,忽袭松山堡,射杀我军大将袁长河。”
“报……庞美玲会合广宁的金兵,斩我军大将田路凤,锦州失陷,吴襄、吕初生失踪。”
忽有侍衞匆匆来报,声音惶恐不安。
“什么?砰砰……石剑呢?石剑干嘛去了?”朱由检暴跳如雷,踢翻龙案,掀翻龙椅。
“石剑得胜而骄,又携众多女子在身,终日在宁远与那些武林女子寻欢作乐。”吴寒真又送来潜藏石剑身边的两名御医的秘报。
“报……孟大人南下找到袁崇焕,现沿海北上。”此时又有侍衞来报。
“奶奶的,朕宰了石剑狗贼。来人,宣风武拟旨,封袁崇焕为辽东经略,侯赛因为总兵,派员擒拿石剑进京问罪,殷有招节制辽东不力,贬为庶民。”朱由检正气在心头之时,闻孟广宁办成了大事,便高声宣诏。
“谢旨龙恩。”侯赛因没想到自己也能去统兵,激动得热泪盈眶,下跪谢恩。
“慢!”太后此时在风天桥的陪同下,走进太和殿。
“恭迎太后。”朱由检、吴寒真等急向太后下跪。
“皇上,石将军更多是忙于安境抚民。庞美玲忽袭松山堡、夺锦州之时,他应殷有招之约,前往山海关,与文武大员商议如何收复辽西全境、进兵辽东军机。你派去的两名御医,因被石将军指派为宁远将士检查身子,无法完成你的使命,所以对石将军胡说八道,以混视听。此等陷害忠良之徒,如不诛之,必寒边关将士之心。”太后进来,也拿一叠秘报递与朱由检。
“奶奶的,原来太后也在石剑身边派了探子。唉……看来辽东总兵之位与我无缘了。”侯赛因忽感一阵悲哀,跪得膝盖又疼,却又不敢起身。
“禀太后,庞美玲初潜中土之时,于临安邂逅石剑,且伴他进京赶考,两人同床共枕,以夫妇相称。”武尊进殿,伏跪于太后跟前,述说石庞之事,欲置石剑于死地。
“什么?”太后闻言,大惊失色。
风天桥冷汗直冒,暗道:此秃贼再说下去,石贤弟命休矣。
“庞妖因石剑买歌妓于府,而负气离京……今年盛夏,石剑统兵为汉中解围,杀叛军猛将数十员,但放庞妖一马。微臣以为,石剑统兵边关,明是收复失土,实欲联合庞妖,里应外合,图谋大明江山。”武尊将搜集的信息,和盘托出,例证石剑是里通外国的叛贼。
“砰……”太后闻言,坐倒于地。
风天桥详听其言,顿感眼前发黑,双腿哆嗦,全身汗湿。
“太后……”朱由检急扶她起来。
“奶奶的,武尊老秃,你简明述说便可,天寒地冻,候某跪得膝盖好疼啊。”侯赛因见状,又不敢起身,不由暗骂武尊一通。
众侍衞急扶好龙椅龙案,众宫女扶太后坐下。
“石剑里通外国,为我朝最大叛贼,朕不诛之,大明江山危矣。”朱由检见太后吓得脸色泛青,呆若木鸡,便趁机进言。
风天桥顿感天旋地转,急扶龙椅撑身。
“不!且观后效再说,哀家不相信石将军是里通外国的叛贼。”太后闻言,回过神来,摇了摇头,但语气有些变了。
“好在太后明辨是非。”风天桥轻拍胸部,稍为定心。
“太后,现证据确凿,当诛石剑。否则,他与庞妖联手,山海关不保,我朝危矣。”朱由检急又将多吉的供词递与太后。
“不!石将军如要叛国,绝不会平定蜀川叛乱,也不会助风大人、殷大人、孙大人平定陕甘之乱,更不会筹那么多银饷拨付辽东与陕甘。”太后不看供词,细想石剑一路为官之事,断定有人诬陷石剑。
她说得有理有据,历数石剑诸多功绩。
朱由检哑口无言。
武尊作声不得。
侯赛因瞠目结舌。
吴寒真如傻了一般。
风天桥伸手抹汗,精神一振。
“皇上,凭石将军之智勇,若他与庞妖联手,我朝早已不存。现军情紧急,皇上理应为石将军澄清事实,诛杀诬陷奸徒,好让石将军放心抗金,早日收复失土。”太后见状,不仅保石剑无事,还让石剑继续统兵,且下令诛杀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