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他们昔日是多么的和蔼可亲,她让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可是今天,他们一个个却露出了真面目。
上次,在川陕交界的“如家”客栈里,魏秋婷还放陈大海一马。而今,陈大海又领人来伏击魏秋婷了。
魏秋婷此刻的这一份伤心,恐怕犹在比她失去了父母的那一份伤心之上,她的肺犹如被利刀割着,她的心犹如被重锤撞击着。
她的泪水一下子涌上眼帘,哗哗而下,没有什么比这个打击更重了。
“好,藏宝图给你们!”魏秋婷虽然心头疼痛,但仍是头脑清醒,从怀中掏出藏宝图朝陈大海一扔。
她“唰”地拔剑,一手执剑,一手抱紧爱子,双足一点,娇躯凌空,一个“细胸巧翻云”,越众而过,翻几个筋斗,便落到了山脚。
“哈哈哈……”陈大海接过藏宝图,仰天大笑,激动地双手颤抖着,打开来看。
“砰……”他因为得到了藏宝图,心中激动、狂喜万分,反而地无力地坐倒在地。
“陈大人……”众锦衣衞顾不上去追魏秋婷,纷纷围了上来,扶起陈大海,争着去看那份藏宝图。
“娘的,假图?”陈大海细看之下,发现图中所画的藏宝之点竟然是皇宫皇极殿,气得脸色发紫,青筋毕露。
魏秋婷取回马匹,一路狂奔,再也不敢停留。
月落西山,残星明灭,东方欲白。
魏秋婷在一处小山村里借宿,颤声问一位农妇,道:“大娘,我儿子饿了,能否熬点粥汤给他喝喝?”
她道罢,掏出一锭银子递与农妇。
农妇接过银子,喜极而泣,颤声道:“好……好……好……”
她随即安排魏秋婷到柴房里歇息,然后熬粥汤去了。
她抱子沉睡一天,决意不守株待兔等石剑,亲往奔平凉方向而走。
她母子俩不敢走大路,专拣小路、山路而走,一路上风餐露宿,匆匆数日,她人也憔悴,马也憔悴,衣衫破旧,满面风尘。
重峦叠嶂,山高谷深。
她跨千山,涉万水,一路上吃的都是山鸡獐兔野草。
数日之后,魏秋婷母子俩人终于来到了平凉。
她饥肠辘辘,忙到城中菜馆要了一大碗拉面。
“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这是对兰州拉面“色”的概括,这拉面本是兰州特色,也不知从何时起传到了平凉。
魏秋婷实在是饿到忘乎所以,端着牛大碗,不顾形象地狼吞虎咽,只陶醉于牛肉面的美味中,对一切均可视而不见,吃得满头大汗,吃得酣畅淋漓。
这与魏秋婷平时高雅吃法可完全不同。
“奶奶的,石魔真厉害,打得咱们无处逃。好在金兵绕道蒙古,围攻京城,将石魔调回北京勤王去了。否则,咱们真会死无葬身之地。”魏秋婷刚放下碗筷,忽然听得有人议论着平叛之事,走进客栈来。
“金兵绕道蒙古,忽袭京城,石剑率部回京勤王了?”魏秋婷扯乱秀发,急急低头,心裏嘀咕一下,甚是失落。
她没想到自己千里关山来到这裏,却仍然没见上石剑一面。
泪水从她两颊滑下。
她抱着爱子起身,离开客栈,与来人擦肩而过。
她透过泪眼,透过发隙,认出来人是崆峒派的满文清等人。
魏秋婷无可奈何,生怕又与江湖中人发生冲突,决定还是夜宿山林为好。
她走出客栈,纵马走出平凉城后,却不知不觉来到了崆峒山。
崆峒山,气势雄伟似鬼斧神工。
林海浩瀚,犹如巨浪排空。
奇峰、异洞、怪石、流云,苍翠清秀而雄伟,前峡泾水萦回,后峡胭脂河湍流,二河交汇于望驾山脚下,形成虎踞龙盘之势。
崆峒派便以此山得名。
此山位于平凉城西三十余里处,系六盘山山脉,北倚关山,南望太统,背负笄头,面临泾水,为天下道家第一名山,其名取道家空空同同、清净自然之意。
它早在秦汉时期即为僧道聚集之地。
秦皇汉武皆曾登临崆峒山。
唐宋各代,山上均建有道观禅院,开辟丛林。
其中,以崆峒派最有出名。
魏秋婷抱着爱子,来到山脚,低吟一声,解下布兜,对爱子道:“崆峒得泾而势愈雄,舍此则无以见其尊。儿子,虽然咱娘俩历尽沧桑,但也未必是坏事。你小小年纪,便可游历大好河山,历经艰难险阻,将来会变得更加聪明。”
不足半岁的婴孩,也不知魏秋婷说啥,但因娘亲吟诗好听,也是“咯咯”而笑。
魏秋婷笑道:“儿子,你听得懂娘亲的话吗?笑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