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小时后,宁远两人从央视大楼里出来。而宁远,已经拿到了花荣的合约,不过里面特别备注了一条,00年7月后才能进组。现在是现在,将来是将来,一旦到时候出状况,现在他们对宁远的好感,未必能保持到那时候。宁远要么去,要么违约,尽管他能赔得起违约,但赔不起名誉。更何况这部剧的背后是央视,想想陈佩斯,就知道后果多严重。现在白纸黑字写清楚,总好过将来有变故,即使很大概率不会发生。虽说筹备工作还有很多,但宁远也不能确定会不会提前。再说了,按照他们的认真劲儿,开拍前肯定要有一段时间的集训。宁远可是记得,前世98版的水浒,开拍前三个月功夫训练、增肌,以及人文和历史课程等等培训。这还算短的,当初任大惠和王扶林拍红楼梦的时候,集训时间更长。后来宁远还觉得特别不可思议,红楼梦这种细腻的王扶林能来,三国演义那种大气磅礴的他也驾驭得炉火纯青,太牛了。后来才知道,有才华,又不会故步自封的躺在功劳簿上享受,反而每一部剧都认真对待、精心准备,也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当然,这种话说起来简单,但能做到的,寥寥无几。现在,张绍林从王扶林手中接力,完成四大名著的最后一部,而制片人,依然是任大惠。至于片酬,给宁远的是一集三千块,这还是现在宁远名气大了,又有奖项加成的原因。毕竟李雪刀的片酬才一万。这时候的片酬,可不会像未来,一炮而红就一飞冲天,这时候绝大多数都按照资历,尤其是央视的戏,什么资格拿什么片酬。其实按照角色戏份和宁远现在的资历,即使是央视的戏,也可以有四千的,这是一开始任大惠就说的。但宁远加了这个条件,任大惠直接减掉一千,宁远也没说什么。挣钱以后机会太多了,但水浒,只有一部。而要是放到那些影视公司里,按照现在宁远的身价,就太便宜了。半年前拍少包的时候,宁远的片酬就给出三千,那时候还珠还没播出。而现在,还珠和少包先后热播,卓杰和宁远都炙手可热。就在前不久还有部剧找上门,男一号,开出一集八千的价码,宁远也没答应,要知道之前卓杰在少包的男一号,也才四千五。当然,卓杰因为名气大,那时候约定是只要有一集露脸就算一集,基本除了《魔法幻影》这个单元外,卓杰拿全了。而那时候的宁远,则是按时长,凑够一集算一集。可这一次,片方也同样承诺露脸就算一集,等于片酬就是集数乘以八千,而且只有短短的三四个月。但宁远也没答应,连这个价格都如此,就更不用说其他几部找上门的,宁远一概拒绝了,理由都是华戏规定。回到话剧院家属楼,李雪刀笑道:“要不要来我家吃点?”“就等您这句话呢。”宁远笑道。李雪刀指了指宁远,也笑了:“你这小子,哈哈!”对宁远,他是真的喜爱,回来的路上,他就感慨道:“说真的,从艺这么多年,我也见过很多优秀的年轻人,但真的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你的。”“我只希望,在未来的道路上,你一定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塑造更多的优秀形象,当然,如果说再高一点的期望,就是让我们的影视文化更繁荣,发掘更多的优秀人才。”宁远笑道:“我努力做到,向您看齐。”李雪刀连连摆手:“嗨,我这算什么呀,你得有更高的追求。”进家门的时候,李雪刀夫人于海丹看到宁远又跟在后面,开玩笑道:“这吃白食的又来啦?”宁远也忍俊不禁:“婶这都有意见了呀?”于海丹似笑非笑的看着宁远:“我对你吃倒是没意见,就是……我怎么听说,你去人家孟辉家里,是亲自下厨呢?”宁远一愣:“这个孟大头,吃也堵不住他的嘴!”而在另一边,正窝在家里写剧本的孟辉,猛地打了个喷嚏。擤了擤鼻子,孟辉眼神有些茫然转了一圈:“暖气都通了,怎么还会着凉?”李雪刀家。于海丹之前也就是开了个玩笑,不过既然提出来了,宁远当然不会再无动于衷。宁远之所以在这里不像在孟辉那里那么主动,主要还是一个思维惯性。有人操心自己就省心,对方不省心,只能自己操心。这就像孩子,如果父母什么都做好了,当然也不会多动手,可要是父母不管,那就只能自己来了。吃过饭,宁远就回学校了。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安安静静上课,没课的时候就去演话剧,充实而平静。而因为少包的继续播出,卓杰和宁远的人气日益上升,尤其是还有那个广告的加成。现在就算走在学校,经常也有学生找宁远签名合影。当然大部分都是女生,男生除非特别喜欢那种,否则不会这么主动。而那些女生,要不是男生宿舍不让她们进去,估计宁远的宿舍要被天天参观。这天,王宇回宿舍的时候,又带了几束花几封信,一脸幽怨的望着宁远:“我们现在都快变成你的信鸽了。”宁远好笑的接过来:“你比鸽子还差点。”王宇愣了愣:“什么意思?”“鸽子还能吃,你能吗?”宁远一边拆信一边道。王宇还没说话,刚进宿舍的罗飞轩瞥了一眼,低声道:“残忍!”宁远跟王宇对视了一眼,一脸无语。两人没理他,罗飞轩也自顾自的戴上耳机,听他的随身听,摇头晃脑的哼着:“我不做大哥好多年,我不爱冰冷的床沿~~”宁远差点没笑出声,再看王宇,也是同样古怪的神色。这时班赞推门进来:“谁做大哥?”王宇终于忍不住了,哈哈大笑,惹得宁远也忍俊不禁,让刚进门的班赞一脸懵逼:“什么情况?”挂在班赞脖子上的收音机里,这时传来庄重又透着一丝兴奋的声音:“插播一条快讯,华、美在京签署关于华夏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这一长达13年的谈判终于有了“双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