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石见之战(1 / 1)

隐龙惊唐 八无和尚 1045 字 2023-01-17

正文李沐对自己的评判切中内心深处,李靖有些惊悚。“那他让你回京做什么?”“向陛下解释他占领石见的用意,力求在与倭国谈判时,将占领或者租借石见做为谈判的首要条件。”“租借?”“呵呵。这小子说,如果倭国不肯答应割让石见,那可以退一步,租借石见九十九年。”李靖被震惊了,这小子太疯狂了。“他就没想过倭国绝不会轻易答应此事吗?”“他想到了。他说倭国绝不会轻易答应,所以,接下来以战促和成为必然,打几场规模可控的战斗,打痛倭国,让他们明白收复石见需要付出的代价,将远远超过同意割让或者租借,那么倭国就会在条约上盖章了。”“可他在石见只有不到一万军队,如何能抵挡倭国倾国之兵?”“他说,倭国很可能分两路动兵,一路自然是攻击石见,另一路必定是发动海战,以求截断补给线。所以,他在伽耶留下刘仁轨、薛礼和三千神机卫,就是为了对付倭军发动海战。同时,他要我转告你,请你坐镇伽耶,他已经征集江南舰船北上至文登,随时可以调用。”“刘仁轨、薛礼?他们凭三千神机卫,就能对抗倭军海战?”“不,不。李沐的意思是,他已经交待刘仁轨、薛礼应对之道,只是兵力不足,需要卫国公分出一万兵,交于刘仁轨、薛礼统领。”李靖心中不快,李沐要自己坐镇伽耶,却要将自己一万大军交于名不见经传的刘仁轨、薛礼统领,这岂不是怕我抢了他们功劳嘛。李孝恭见李靖脸色不虞,忙解释道:“李沐还让我转告,如此安排绝非想抢功之举,而是薛礼的三千弓弩营应对倭军海战有奇效,请卫国公见谅。”李靖脸色这才稍微放松下来。“你何时回京?”“今日即回。”李靖长叹道:“想你我一大把年纪,竟然会被此子调动得昏头转向。”李孝恭大笑道:“卫国公说得是,不过怪就怪在,某心中竟还是愉悦的。”……。长安城中。鸿胪寺卿几乎已经完成了与倭国使团的谈判。双方就差签字加盖国玺了。却因李孝恭的返回,一夜之间,回到了起点。谁也不知道李孝恭和李世民说了什么。次日,李世民不顾众臣的劝阻,直接向鸿胪寺卿下令,必须在和谈条约上,将割让石见做为首要条件列入。这个条件就完全不在倭国使团的权力范围之内了。虽然倭国使团没有当即离开长安,但谈判无疑陷入了僵局。倭国使团随即向倭国都城飞鸟冈本宫传信,将大唐的要求作了汇报。……。李沐在与五万倭军的对峙的日子里,抓紧时间修筑了防御工事。水泥钢筋的堡垒,分为上下三层。每隔一里地就修筑一个,中间用五尺宽的垛墙连结。垛墙后,数百根手臂粗细的铁管子成四十度角摆放着。这是李家庄新必进的简易掷弹筒。不过射程远没有后世的掷弹筒远,因为没有底火,完全靠机械式的弹簧增加射程。最远可投掷距离在二百五十步左右。但威力却比后世的要大。因为弹丸的装药量增加了一倍。李沐将这批改进的简易掷弹筒带到倭国试验使用,完全出于一种恶趣味的心态。除了这批掷弹筒,李沐还趁着夜色,在垛墙外一里范围,埋设了五千颗地雷。唯一没有埋设的,就是堡垒正面的的通道。因为那是神机卫骑兵冲锋的过道。……。战争总是在不经意的时候发生。这天后半夜。神机卫将士已经在帐逢中安睡。当黑压压的倭军向神机卫的堡垒逼近的时候。垛墙上没有一丝动静。倭军至城外三里地时,还特意向堡垒方向投掷了几颗石头。以试探动静。可依然没有任何反应。两军对峙了这么多天,倭军士兵也奇怪唐军怎么修筑起如此高大的堡垒。这与他们所熟稔的筑城术完全不同。唐军不用木料和石料,仅凭着一坨坨的泥巴糊弄成了一道墙。倭军士兵甚至怀疑,这样的墙只是中看不中用,很有可能一推就倒。大将毛野形名也不相信从百济溃退的败兵所说,他不认为眼前的唐军会有多大的战斗力。他很自负,在倭国他无疑是一代名将。如果没有他率三万大军,及时扫平王子山背大兄支持者的五万军队。田村倭皇就没有可能登上帝位。当然,毛野形名忠诚的不是田村倭皇,而是丰浦大臣苏我虾夷。如今,自己手中有五万大军,对面的唐军却只有八千人。如果不是苏我虾夷明令禁止,毛野形名早就按捺不住,发起进攻了。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如今禁令解除,毛野形名便知道,他一战成名的机会到了。将唐军全歼,这个荣耀足以让他名垂青史。不过,他还是谨慎的。他下令以五千人为先锋,去试探着进攻,以验证他的猜测没有错,唐军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可怕。五千倭军渐渐加快了前行的速度。一直到堡垒、垛墙前,唐军依旧没有任何反应。心急的倭军士兵已经开始架梯登墙了。而此时,垛墙上无数的火把涌出,将城墙内外映成白昼。倭军士兵还没有在一暗一亮的光线中反应过来。密集的箭雨将他们射成了刺猬。如潮水而来,如潮水而退。在留下数百具尸体之后,倭军退了。毛野形名没有沮丧,反而心中大定。用数百人的阵亡换取唐军显露出实力,值得。毛野形名随即下令,再次发起进攻。这一次,毛野形名动用了一万人。而且,这次倭军不再试探,以极其迅速的冲锋阵形,向垛墙冲来。当冲至垛墙时,唐军依旧重赏了之前的那一幕。以弓弩射杀。这让毛野形名心中大定。因为上次唐军是突然涌出,而此次,这意外不存在了。倭军士兵有了防备,以藤盾顶在头上,伤亡明显下降。源源不断的倭军如同蚂蚁般地向垛墙涌来。一万人足足铺满了垛墙外一里地的整片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