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认识了方远,并且渐渐熟悉起来,我对方远有了更深的了解。方远率真、性情、诙谐,性格上属于外向型,似乎所有的事情都不在话下,但惟独对文学,方远始终抱着一颗真诚而谦恭的心。他的内心深处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空地,在那里,他的心灵可以得到放松、舒展、净化,那是一块真正属于他个人的地方。我曾经跟朋友说过,方远是一个真正低调的人,这种低调来自于他对文学的虔诚。多少年来,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也不管文坛自身的潮起潮落,方远始终在默默地创作着。他的目光深切地关注着都市中的男男女女。红尘滚滚,沧海桑田,在物质、情欲面前,他把人性像剥玉米似的展示在读者面前。他的小说展示的是一个充满欲望的现代社会,写的是理想和爱情与现实生活碰撞过程中的分崩离析。他的文笔质感流畅,人物面貌、性格语言,准确无误,结构简洁明快。方远始终有自己的创作方向和写作立场,我期盼他沿着这条清晰的轨迹继续挖掘下去,向深处,向人性中最幽暗的地带挺进。
方远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是一名剧作家,得过几次“飞天奖”。所以,方远对文学的兴趣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他从小就有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方远小时候是在老家莱州农村度过的,直到读高中时才回到济南,这段经验对他的影响很大,方远一直把它珍藏的,他不舍得轻意把它们掏出来。实际上,他一直在酝酿和提升。前段时间在一起聊天,他对我说,他有了想展示这段生活经验的冲动。我预感到,方远今后的小说可能要有所变化。但是,不论怎样,对自己经营多年的城市题材小说是不能轻易放弃的。也许我是多虑了,在今年第二期的《时代文学》上,我又读到了方远的中篇小说《门缝儿里的爱情》,这部作品洋洋洒洒七万字,延续了方远以往的创作风格,依然是一部从日常生活入手,揭示当下城市人内心隐秘情感的小说。
这些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方远对于文学的态度。“文学于我,是爱好,更是寄托。”确实,不论是大学毕业后做英语教师,还是干了多年的编辑记者,他的职业始终跟文学无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现实并不允许他进行小说创作。但自从1984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开始,方远就没停止过创作。工作忙时就写散文随笔,有了整块的时间便写小说。十几年来,方远成绩斐然,引人瞩目,已发表各种文学作品愈百万字,许多作品被收入各种选刊选本及年选。
跟方远在一起聊天,时间过得飞快,他说话坦诚从容,幽默风趣,但目光中闪烁着的,是对文学的执着和坚定。
“四十岁以后才明白,什么是我最不能舍弃的,那便是文学。四十岁以后才明白,我终生将为什么而付出,那便是文学……只要我活着,文学那盏灯将永远不会在我心中熄灭了。”
这就是方远。
(《山东作家》《济南日报》《齐鲁晚报》)(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