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三章菩萨度魔(1 / 2)

胡修吾和沈净芝并不熟悉,和胡修吾从没有过交集的沈净芝,为什么会帮他?胡修吾又为什么找了沈净芝帮忙。

国内佛道高人无数,无论是老天师张之维,还是胡修吾的剑道师傅柳白猿,修为和战力都在沈净芝之上,同时还和胡修吾的关系更加亲密。

若是胡修吾开口求助,两位老人必然欣然而来,但胡修吾还是找了不熟悉的沈净芝。

为什么?

因为胡修吾有把握提升沈净芝的实力!

柳白猿和张之维虽然比沈净芝的战力更强,但胡修吾没法子帮他们二位短时间内提升一个档次。

但沈净芝可以,胡修吾有法子帮他弯道超车,甚至超过老天师。

沈净芝所练的《八识规矩颂》首重悟性,号称若是一朝领悟阿赖耶识,立刻就能获得罗汉果位,虹化飞升。

说法很诱人,但是就算是已经飞升的玄奘法师,也是一步一步修行上去的,还无人能跳过六识修炼,直接悟出阿赖耶识。

五识未成,六识不通,如何能感受到虚无缥缈的阿赖耶识。

从没接触过风的鱼,如何知晓风的模样。

但沈净芝不同,他根基扎实,六识大成,隐约对末那识,也就是对本我有所感悟,是世间数的上号的佛教高人。

只要机缘一到,顿悟末那识,便可一跃成为可和老天师比肩的佛教高人。

胡修吾能给沈净芝这个机缘。

成道之机,除魔之业,于公于私,沈净芝都无法拒绝胡修吾的邀请。

所以,一日前,

异邦腹地,黄金树下,

僧人目投罗酆,观地狱男相女相,老相幼相,善相恶相。

忽有恍惚,

一切众生未解脱者,性识无定,恶习结业,善习结果。为善为恶,逐境而生。

于是成就末那识。

不满足隔岸观景,僧人以末那识将自己的元神投入地狱,感受众生疾苦。

一日经十世轮回,千年风霜,终有所悟。

明悟阿赖耶识,得本觉智。

黄金树下,沈净芝的身形特征反倒不再明显,绀青眼虽还在,却不再让人觉得特殊和异常,就如平平无奇的路人。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沈净芝掐指含笑,因明道而喜悦:“阿弥陀佛,我实在愚钝,祖师一世所得,我需十世苦寻。”

阿赖耶识者,此云藏识,如来所知,藏为烦恼坑,能藏诸色根,及与意法处。如大宝藏,和合积聚,善恶业缘,初生刹那,住于识中。

摄藏七识,转识成智,成就佛果。

通俗讲,阿赖耶识是智慧之源,一切意识的源泉,也是现代人常讲的潜意识和本我,

明悟阿赖耶识后,便可探寻因果,轮回之道。

这是由阿赖耶识的特性所造就的,玄奘法师着《唯识三十颂》中:然诸有情各有本识,一类相续,任持种子,与一切法更互为因。

阿赖耶识也就是个人的潜意识海,既独立又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