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完第二遍。”
深吸了一口气之后,博格曼轻轻的点了点头。
他当然明白沃尔夫冈教授来的用意,这一期的《柳叶刀》杂志虽然也有几篇不错的论文,但是能让内科学教授来找自己聊聊的,恐怕也只有那两篇署名为约翰·亨特拉尔,来自于美国纽约亨氏综合医院的论文了!
两篇论文,两个方向!
这个数量本身并没有让博格曼意外,因为他曾经见识过约翰一口气在两本杂志上發表四篇论文的“壮举”,只不过在看过了两篇论文的内容之后,他的思绪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了……
“……现在發表那篇论文,恐怕有些不智啊!”
皱了皱眉头,沃尔夫冈教授低声道。
不用直接说出具体的论文名,博格曼也知道对方说的是什么,因为其中有一篇论是有关前段时间的一个热点话题——血型来判断亲子关系的,博格曼几乎已经可以预见到,这篇论文将会引起多么大的注意。而且他还可以肯定的是,注意到这篇论文的人绝对不会仅仅局限于医师和生理学家们,恐怕很多社会学家甚至普通人都会非常的关注。要知道,那两起轰动一时的惨案过去还没有多久,关于血型理论的争论还没有平息……
谁都知道,血型可以判定亲子关系的理论来源于一部侦探小说。
福尔摩斯和华生是虚构的人物,大家自然不会把理论真的归结到他们身上,因此当《柳叶刀》上出现了一篇有关ABO血型理论的论文,并且署名为约翰·亨特拉尔的时候,恐怕所有关注的人们都会立刻明白了过来:理论的创造者终于露面了。
这样的一篇论文,必然会引来所有反对者的攻击!
“不过……”
稍稍犹豫了一下之后,博格曼微微一笑道:“我倒是觉得这样的话,也不一定就是坏事,毕竟不管怎么说这篇论文一發表,引起来的抨击虽然会很多,但是关注恐怕同样也不少吧?”
“唔……倒也是。”
侧着脑袋想了一下之后,沃尔夫冈教授也不得不认同的点了点头。
在大多数时候,关注度决定着一项理论或者技术的发展速度。有更多人关注,自然就有更多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到其中。同样的道理,一些生理学家和医师们会对此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而与此同时,另外一些生理学家和医师恐怕会被吸引着开始研究血型理论。毕竟从目前的技术来说,血型研究所需要的技术其实并不算特别的复杂,不少大学的实验室都是可以做到的。而当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之后,更多的论文被發表了出来之后,最大的受益者无疑将是理论的提出者约翰·亨特拉尔!
更何况沃尔夫冈教授也明白,约翰在这篇论文中的论点非常的聪明。
在这篇论文中,人们并没有看到更多的证据来证明之前引起争论的理论,甚至没有看到作者来继续支持自己之前的理论。相反的是,约翰·亨特拉尔先生仅仅只是提了一下,就从血型可以从上一代传给下一代的概念出发,系统的阐述了一个对大多数医师们来说完全陌生的理论——遗传理论!
白人和白人的孩子为什么也是白人?
为什么父母个子都高的话,孩子个子高的几率会更大?
孩子眼球的颜色和父母眼球的颜色有什么关系?
从一个个人们平时习以为常,但是却从未有关理论来进行解释的现象出发,约翰·亨特拉尔先生把他研究中的“发现”和由此带来的“推断”娓娓道来。在这个过程中,亨特拉尔先生当然也不会全都是推断,而是结合了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结果,引用了德国人弗莱明和施特拉斯布格前几年有关细胞分裂的发现,引用了德国医师和动物学家魏斯曼有名的“种质论”,赞同了他认为染色质中拥有可以遗传给后代的因子。
基因这个概念,在论文中被正式提了出来。
比真实的历史上提前了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而且因为有着未来的全套理论,约翰阐述的更系统,也更有条理性,不仅提出了遗传和基因,甚至还把显性遗传、隐性遗传的概念也都完善了一下,当然在提出这些理论之前,亨特拉尔先生在论文中就已经明确表示过了,除了少部分内容有现成的理论支持外,大部分都只不过是他的“推断”而已!
但是在沃尔夫冈教授看来,这篇论文中比比皆是的“推断”可谓是价值千金!
如果是在一百多年后的话,这些知识最多只能算是科普文章的内容,甚至都有些浅了。毕竟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知道遗传是怎么回事儿,DNA之类的概念更是早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在这个时代,约翰的这篇论文就像是一个灯塔一样,给相关的科学家们指引了一个方向:沿着论文中指引的领域走,或许可以大幅度的减少他们浪费的时间。
不过这样一来的话,这篇论文恐怕会引来更多的反对者。
如果只是局限于血型理论的话,或许反对者也就局限于医学界,但是如果把范围扩大到遗传领域,那么进化论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动物学家、植物学家们恐怕也会很快就加入进来了。要知道,这本来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领域,甚至很多时候要把争论的内容从科学延续到哲学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