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情报(1 / 2)

异时空之抗日 六指君 2379 字 4个月前

月初,晋绥军区的第二批学员陆续地来到了绥远分区,这其中大多是军事干部学员。如果不是军校太小、教官不够,恐怕军区会继续派遣更多的学员。

在此期间,“动员组”也不易察觉地改变了工作方向,在新组长安源的带领下,“动员组”严格执行延安“一个不杀、大部不抓”的指令,并且通过竭力调查,破获了一件大案子,这件案子甚至造成了绥远分区党政军的全面“地震”。

绥远分区司令部。

李远强手里拿着一份材料,面色铁青地砸在桌子上,“呈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来。”

这次遇到了大麻烦,没想到地方上和部队上的采购干部居然一起合伙贪污!其内部小组织囊括了绥中区、绥南区、绥西区的干部,成员多达八个人。

李信焦虑不安地来回走动,喃喃地说道:“决不姑息、决不姑息!要杀几个……”

李信是主管后勤的,部队的下属犯了事情,其直接主管将会不可避免地被牵连进去。

刘云斜斜地坐在椅子上,手里拿着这次的“调查报告”草本,仔细地看着。

这次被“动员组”挖出来的蛀虫无一不是曾经历过功的人,甚至还有人就是从部队中退役出去的!这八个人的小集团从民国二十八年到民国三十年为止(三九年到四一年),通过作假账、少进多出的方法,贪污了两头牛和合计三十多块大洋的财务账面。

“这件事情必须一查到底!”锺天祥用眼角看了看李信,随即又加强语气地说道:“除此以外,还应该想办法从制度上堵死贪污腐败!不能让这种事情再次发生!”

锺天祥深受到共产主义的教育,除了对贪污腐败深恶痛绝以外,还对共产主义理论深有研究,对于如何防范内部的腐化堕落,也一直看得很重。

刘云没有像司令部内的干部们那样群情激奋,这八个人只不过贪污这么一点而已,在现代社会中恐怕顶多就是给一个开除公职、留用察看的处分。

不过这种贪污“大案”放在这个社会,这八个人攻守联盟的小集团恐怕是凶多吉少了!不但毛泽东对于党内的贪污腐败一直都是持严惩态度,而且这个时候因为受到恶劣环境的催逼,共产党政权内部的运作、党风还是很廉洁和高效的!

话又说回来,那个安源倒是真得很厉害!最少比起卓安盛要强多了!据说安源此人以前打仗的时候,落下了一身的伤病,这才专业干起了政工。

“司令员怎么看?”李远强抬头看过来,紧紧地盯着一脸沉思的刘云。

刘云对于这么严重的纪律事件,居然“无动于衷”、面色沉稳,简直可以让人怀疑他的“动机”……

“这件事情,还是锺副政委说得好!解决问题要看关键,仅仅靠抓是不行的!”刘云抬头看了看满屋子火药味的干部,发现他们的目光大多被吸引过来了,又笑着说道:“大家都别自责了,这件事情主要由地方上负责,贪污小团体也是由地方上的干部牵头成立的!”

“又没有说彻底解决的办法!”李远强低声自言自语道。

内部贪污的事情,一般只会发生在国统区,这次居然发生在绥远,恐怕中央和师部都会下电文严厉批评,这不能不让一贯洁身自好的军分区干部们感到窝火。

“有办法了!”刘云突然想到了后世的“廉政公署”,立刻说道:“反腐败贪污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只需要建立中央直辖的纪律委员会或者监察局,并要求处级以上干部公布收入情况并且予以登记,这两招就可以杜绝贪污腐败。”

无论“纪律委员会”或者是“监察局”,他们都和现代社会的反贪局绝然不同,因为他是直属的!如果这个设想得到中央的通过,那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

“不错、不错!这个办法好!”李信马上点点头,这样一来就可以洗刷身上的污点了,对李远强正色说道:“公报个人财产首先由我们军分区开始登记,然后再通报地方政府,统一签名后上报北方局以及中央。”

……

几天后,绥察行政公署颁佈了中央下达的《惩治贪污暂行条例》,该条例规定,自从各个“动员组”下到地方上后,在各军分区查处了多起违章违纪的纪律事件,反腐败和党建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建立由上级统一领导的监察局势在必行……

该条列中明确规定,处级以上干部必须公布实际收入情况,凡是多出部分或者暗地隐瞒部分,如果不能说明其来源或者来源有出处,就被视为贪污!

紧接着,因为抗日局面日益困难,绥察行政公署下达《田赋征收办法》,为对日伪军进行反封锁、制止抗日游击区粮食大量外流,绥察行政公署又发布《关于征收粮食出口税办法》,其中规定了出口税率,要求各地设卡征收,严禁粮食流入日伪地区。

※※※

荒丘野外,远处可以隐隐地看到火车站的轮廓。

“我们发动的百团大战给小鬼子造成重大损失后,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耻辱,所以他们称呼百团大战为‘挖心战’!”李向阳指了指远处的一队巡逻鬼子骑兵,低声笑着对身边的几十个“客人”模样的人说道:“不过这几年以来,虽然鬼子部队的编制扩大了、伪军也多了,但是他们的战斗力、军容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走在前面的一个“客人”警觉地看了看四周,又低声说道:“请同志你快点赶路!这次我们到来的物资不能有任何损失。”说完又不放心地看了看身后。

“锄奸团”把日伪银行洗劫一空,抢走了足有三百公斤的“黄白(金银)”之物,这使得“锄奸团”的队员们每个人都背着一个小包。

李向阳奇怪地看了看这个“锄奸团”的带队小组长,正要说话,远处却突然传来了“得儿、得儿、得儿……”的马蹄声,五、六个鬼子巡逻骑兵正急速向这裏策马赶来。

“你们待会儿不要说话!”李向阳的脸色立刻凝重起来,几个特科队员立刻指挥“锄奸团”队员们停止赶路。

“你们什么的干活?”一个鬼子骑兵头大力勒住战马,狐疑地看了看这个商队。

因为商队中的人大半衣着华丽,这使得鬼子骑兵骄横的态度稍微有所收敛。

“报告太君!我们都是平津地区买卖的干活,到绥远来收购皮毛。”一个特科队员上前,用流利的日语点头哈腰地说道:“我的向导兼翻译的干活!”说完,拿出几份“路引”来。

鬼子骑兵头只是很随意地看了看那些证明,又马上丢还给了特科队员,但是却并不就此离去,而是骑着马、面色不耐地来回转圈。

李向阳藏在人群中给自己的部下丢了一个眼色,那个特科队员立刻满脸堆笑地掏出几块大洋递了上去,“这是我们孝敬太君的!”

“哟西!”鬼子骑兵头这才忍不住得意地笑了起来,随后又和特科队员笑着胡乱扯了几句,掉转马头离开的时候,还“撒由啦啦”地跟众人礼貌地挥手道别。

“长官!为啥这绥远的鬼子不一样呢?”“锄奸团”的小组长凝视着越来越远的鬼子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