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差不多又冷了下来,到了“秋风扫落叶”的季节。敌后抗日战场的整体形势,也更加趋于好转。
延安在美国设立民间代办点之后,中共中央为了在华北持续扩大影响,秘密下达了战斗动员令,命令晋绥军区以主力对山西西北部的煤矿,实施大破袭作战。
其中,命令塞北军区以主力一部,集结之后隐蔽地越过长城,对雁北分区外围,云岗一带的煤矿实施破袭战!尽量瘫痪日本输往华北、东北煤炭供应点和铁道线。
虽然绥南主力团单兵的普遍战术能力,还比不上四二年的那种巅峰状态(绥南、绥西主力团,都是新兵训练而成的部队),但在这几个月的练兵运动中,部队的协同作战能力,已完全成熟,在“保家衞国”的口号下,部队的战斗意志、凝聚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最主要的是,经过长达几个月的积累,包括各式炮弹、集束发射的新式抛射弹在内的重装备已经备足,塞北军区已经具备了发起一场大范围攻坚战的能力!
晚上八点,大同外围的云岗煤矿。
在当地民兵、地下政权负责人的带领下,八路军以绥南主力旅又三个雁北独立营的绝对优势兵力,迅速包围了云岗煤矿及其周围的驻军。当地游击队到处剪断通向外地的电缆、电话线,并且在游击区内发动群众,拆毁铁道线,清除当地的日伪政权、捕杀铁杆汉奸。
被破坏成一片废墟的日本株式会社前,在当地民兵布置的秘密警戒线内,从附近大肆抓捕来的一百五十多个日方常驻社员、军警,被五花大绑地堆在一面破墙前。
这些敲骨吸髓的日本人,已经知道了他们的命运,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开始不安地抖动、嚎叫起来。
“同志们,举起枪!”充当指挥官的李向阳一声大喊。
充当射手的民兵、特科队员站成一排,纷纷举起步枪。
“瞄准!预备……放!”
“啪啪啪……”一阵噼里啪啦的枪声之后,站在墙角边的日本人纷纷栽倒……
实际上,早在天黑之前,云冈一带的日本财团,就接到了预警电话,这从附近的几个工业大烟筒,早早地停止了喷黑烟,就可以看得出来。近在咫尺的一个大队守备日军,也抛弃了外围的岗亭、封锁线,将兵力集中龟缩到驻地据点内,准备固守待援。
这一带距离大同只有二十公里,八路军绝不敢进行长时间的攻击。
但是,那些忙着转移资金、设备的日本财团雇员和治安员,绝没有料到八路军的特科,会来得这么快,出手这么狠!
……
在阵地前沿,“觉醒同盟”的几个人,趴在临时构筑的简易战壕内,拿着大小不一的土质话筒,开始向据点群落里的“皇军”喊话。
“第二十六师团的三尹君战死后,他的老婆和妹妹,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结果就被卖到了中国当‘招待(军妓)’!”
“你们不但在中国吃不饱,而且你们在国内的亲人,实际上也是忍饥挨饿!”
“我是在河北被俘的,八路军对我们很好,你们如果被俘,千万不要做无谓的抵抗!”
……
通常是长谷川等人刚露面,喊完了几句话之后,就要马上转移地方,否则“皇军”的炮火会劈天盖地地砸下来。
日本人的性格是坚韧的!从这些喊话的“觉醒同盟”就可以看得出来!
“觉醒同盟”拼命地转移地方喊话,“皇军”拼命地向外围打炮,以制止这种极伤害士气的政治宣传。双方一直僵持着,谁也不肯就此服输。
在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内,绥南主力团封锁了所有的出入口和要道,将鬼子五百多人的守军团团包围!
塞北军区的流动司令部。
军区的参谋们围在桌子旁,用标尺在地图上反覆比划着,小五从外面挤进来,拿着一份电报递给刘云,“中央来电询问,云冈煤矿距离日军的军事重镇大同,不到二十余公里,在日军援军随时能够到达的情况下,能否尽早拿下云冈一带的煤矿?”
塞北军区从很久以前,就差不多直接隶属于中央指挥!现在这个时候发来一份询问电报,很明显中央对塞北军区能否快速打下云冈煤矿,没有多少信心。
毕竟破坏和歼灭,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至少,现在塞北军区已经完成了破坏的任务。
“给中央发电报!”刘云想了想,突然又有些犹豫。
虽然现在这个时候,彭总已经回到了延安,但是作为下级的塞北军区,一再指挥“集总”,恐怕会给那个脾气大得惊人的老总,留下非常不好的影响。
小五拿着钢笔的手一直“定格”在文件夹上,等了老久却发现司令员在发呆。
“记录!咳、咳!”刘云干咳一声,正色说道:“我军围歼日本煤矿守军的决心已下,请中央对外发布我军即将攻打大同的消息,在可以的情况下,请求兄弟部队给予佯动支援!”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刘云彻底“体会”到美国参战的好处——第一次“百团大战”后,煤矿附近的守军曾经增加到一个联队,但是现在又变成了一个大队!
不过,云冈距离大同重镇实在是太接近,在这裏对日本的军事目标发起攻击、进行歼灭战,对华北日军是一个不小的震动!也可以肯定鬼子在恼羞成怒之下,会不顾一切派出大批军队追赶八路军。
这个时候塞北军区,就需要晋察冀、晋绥军区的佯动和支持了,以避免日寇抽调更多的兵力,一路尾随绥南主力旅攻击。
小五离去之后,刘云又举起了望远镜,“第五纵队(觉醒同盟)”依旧不顾自身的危险,继续向据点内的“皇军”喊话。
刘云放下望远镜,又看了看怀表,晚上八点半!拿起电话吩咐道:“总攻开始!炮兵营进行第一轮齐射!”
山坡后,在工兵连临时修筑的,隐蔽、简易的炮兵阵地内,摆放着三门最新式的武器——制式十二管抛射弹!
低矮的炮身上,四个铁制支架四平八稳地撑开了、死死地钉在地下,由生铁铸造、有淡淡不规则纹路的黑色抛射弹弹头(能够增加爆破杀伤力),浅浅地露在炮管口。
几个下级干部围在多管抛射弹的周围,用轻便卡尺标定射击诸元、微调射击仰角和瞄准基线。
虽然抛射弹的射程和威力,依旧不尽人意,但是兵工厂制造的这种抛射弹,采用多管、集中发射,哪怕弹头的爆炸部,使用的黑火药(在历史上,四十年代以前,八路军手榴弹的装填物,曾经大范围使用黑火药),也能对日军进行地毯式轰炸,极大地提高爆炸威力(新四军在鸡岗战斗中,曾经使用三十六门简易平射炮,同时开火炮轰击日军据点群)。
炮兵营指挥部。
徐柏生迅速放下电话,对着炮兵阵地的指挥员一声大吼:“覆盖性齐射!”
得到命令之后,前沿指挥员迅速挥动了小旗子,三门十二管抛射弹同时开火,在“咚、咚、咚……”的,沉闷得如同巨大的闷鼓声中,一枚接一枚的抛射弹先后脱离炮口,呼啸着向四百多米外的日军据点扑去(集束发射的抛射弹,其发射程序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否则就会造成发射架重心不稳,使后续抛射弹失去准头)。
当第一枚抛射弹落在四百多米远的敌阵上之后,最后一枚抛射弹已经脱离了多管抛射弹的管口,八路军的炮兵阵地,也已经被呛人的硝烟所笼罩(抛射火药爆炸后形成)。
三十六枚抛射弹在极短的时间内同时爆炸,场面极为壮观!“轰轰轰……”接连不断、猛烈的爆炸声几乎连成一片,鬼子的据点、炮楼群处,急剧腾起冲天的硝烟、尘土、垃圾。
等待发起冲锋的指战员们都惊呆了,做梦也没有想到土质炮火的威力会如此之大!
当硝烟彻底散去之后,被炸成一片废墟的黑色泥地上,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火堆!在战场余火的照耀下,作战的双方可以轻易地发现,但凡被炮火覆盖的地方,就有被炸出来的、足有半米至一米多深的一连串大坑。
曾经猛烈开火、疯狂叫嚣的数个鬼子炮楼、地堡和一些外围简易工事,已经不复存在!曾经存在过的建筑物,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东倒西歪地坍塌在被炸成松软的黑色泥地上。
此次战场试验新式武器大获成功,也证明了抛射弹的战斗部,即使是在使用黑火药的情况下(抛射发射药则使用新式火药),也能摧毁日军不太坚固的工事。
但是,因为射程和准头的关系,抛射弹对日军据点铺天盖地的轰击,大多落在了外围的阵地上,并没有对据点纵深内的日军主力造成致命打击。
“快!赶快转移阵地,二连去三连的阵地!”徐柏生举起望远镜,又很快放下了,挥着大手吼道:“步兵马上要冲锋了,准备跟进!”
抛射弹的初速并不高,哪怕是夜晚,日军也可以用肉眼发现八路军的炮兵阵地所在。果然,八路军炮兵刚刚转移出阵地,日军就击中了所有炮火——四门迫击炮和两门步兵炮,对准废弃的炮兵阵地及其周围,进行报复性地猛烈轰击,一枚接一枚的炮弹,将炮兵阵地上伪装用的树枝、木板掀上了半空。
另一边,炮兵营三连的四门迫击炮对日军外围的废墟,连续轰击了十几枚炮弹,以阻止日军向外围增兵。“滴滴答滴滴……”号手吹响了冲锋号,八路军的前锋尖兵,展开“四队一组”的队形,向日军的阵地扑去。
……
两个小时后,八路军临时指挥部。
“司令员,中央发来电报!”小五拿着一份电报跑过来,焦急地说道:“日军第二十六师团主力、独立第九旅主力,以及伪军一部主力正向我外围迅速集结,中央的情报分析室得出结论,预计日寇先头部队一个小时后就会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