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东半球是黑夜的时候,地球的另一边——太平洋彼岸,却阳光明媚的白天。
白宫后花园。
罗斯福总统拿着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送来的外交函,一言不发地观看者,马歇尔则安静地在一旁守候。
片刻后,罗斯福微微皱起眉头,将信件放到了一边。
俄国人对美利坚表达了极端愤慨——因为美国将一部分战略重心放到了太平洋地区,使盟军从西线开辟第二战场的战略步骤,受到了很大影响。而且美利坚对苏联的物资分配,也出现了较大范围的滑落(美国武装中国九十个师的计划,影响力苏联获得物资的流量)。
事实上,自从开罗会议结束后,罗斯福总统就开始兑现,对参谋长联席会的承诺!美利坚在太平洋的海军和陆军,获得了更多的装备和兵力!
在一年多的时间内,美利坚的军队,进行了十余次大型登陆作战!不但突破了日军苦心经营的俾斯麦群岛防线,而且还极大削弱日军联合舰队,不但为西南太平洋战区部队进攻菲律宾扫清了障碍,而且还为中太平洋战区部队,进行战略反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整个南太平洋战区已成为盟军的后方,日本的大门——菲律宾赤|裸裸地摆在美军面前!
“原来俄国人开始着急了!”马歌尔看了看精美外壳的外交函。
早在开罗会议之前,在第一次魁北克会议上,美国总统、英国首相和同盟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就审议了“霸王”计划,并原则上批准了这一重要作战计划!
但是,就现在看来,最终登陆战的日期,恐怕需要再拖上几个月!
虽然美利坚的战略重心在欧洲!但是,德国人现在还没有进行全民动员,所以,盟军开辟第二战场的时间,还为时尚早(减少美国的损失,消耗苏联的国力)。
“乔治,我打算召回史迪威!”在没有旁人的时候,罗斯福对参谋长换了一个称呼。
这些天来,因为国民党方面频繁释放出强大的压力,使罗斯福的立场终于发生了松动!也许“史迪威和蒋介石真的脾气不合”!那么,为了大局,为了美利坚在太平洋地区进行的战役,美利坚向中国的中央政府,做出适当的让步,是应该的、理智的!
“噢!不、不、不!”马歇尔的神色立刻紧张起来,“总统先生,您这样做是绝对错误的!这样会导致史迪威将军,好不容易建立的中国北方抗日联军彻底崩溃!”
“美利坚会继续给华北抗日联军提供物资和援助!招回史迪威将军,不会影响美利坚对抗日联军的政治态度!”虽然知道参谋长很爱护史迪威将军,但罗斯福还是提出了折中的办法,“即使是将来美军在中国北方进行登陆了,延安方面也依然是接受美援的主要对象!”
“总统先生,据我所知,史迪威将军为了能够在中国进行他的事业,并不在意官职的大小!”马歇尔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决定,依旧耐心地劝说道:“而一旦您贸然地将史迪威将军召回国内,不但会使华北抗日联军,好不容易建立的内部信任,被粉碎得干干净净,而且,这也会给重庆方面进一步敲诈美利坚的信心!”
“敲诈?”罗斯福立刻皱起了眉头。
马歇尔的这几句话,就像一把锤子一样,重重地敲击在罗斯福的心口上!
按照美利坚制定的长远战略决策步骤,国民党九十个师的换装军队,应该早日成军,并且形成战斗力,除了打败、肃清中国境内日军以外,还应该帮助美国参加太平洋战争,直至参与日本本土的登陆作战(以减少美军登陆战的伤亡)!
但是,美利坚不能把所有的鸡蛋,全部放到一个篮子裏面!对日作战不能完全指望国民党!而且,从地缘战略上来说,扶持延安地方政权,除了能够打击华北日军以外,还能从政治上牵制顽固的国民党政府,迫使蒋介石在外交上,做出某些方面的让步(对日作战方面)!
“总统先生,我们应该将史迪威留在中国!考虑到国民党的强硬态度,我们可以让史迪威只具体负责中国北方战区!”考虑史迪威的才能和顾及到美利坚的颜面,马歇尔在这一问题上坚决不松口。
罗斯福沉思了片刻,终于轻微点点头。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因为美国执行“先欧后亚”的政策,不可能向亚洲战区派遣地面部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高级将军们,都不愿意去中国!最后,还是史迪威接了下来,并且任劳任怨、不推脱责任、不乱提要求!仅仅就从这一点来说,史迪威就是一个真正军人、具备别人所没有的硬汉气质!
“那么,乔治,驻华中国战区的参谋长,是否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罗斯福在这些军事问题上,还是非常尊重马歇尔的。
“总统先生,在没有美国武器援助的情况下,史迪威能够在北方战区指挥中国部队进行作战,并且还要收复一座敌占城市,这需要旁人所没有的气魄和决心!也只有像史迪威这样的指挥官,才是最称职的中国战区参谋长!”
在中国北方,史迪威已经获得了当地军队的绝对指挥权,不然,装备落后的国共军队,决不会并肩作战、参加收复中国边远城市的战斗!仅仅从这一点上来看,中国地方政权,就要比南方的中央政府,要有诚意的多!现在,正是联军作战,进行到最紧要关头的时候,不但不能召回史迪威,而且,也不能在战斗结束后将史迪威召回美国,更不能降低他的职位!
否则,中国北方的军阀,很有可能认为美国不再重视中国北方战场,进而导致包括延安在内的中国北方势力,不再信任美国派出的任何指挥官,甚至有可能直接导致“华北抗日联军”的解体!
“好吧!乔治!”罗斯福再次退让了,又很伤神地摊开双手,无可奈何地说道:“那么,乔治,这些都由你去解决(对国民党的外交言辞)!”
“我将很快起草一份外交电文交给您过目!”马歇尔点点头,很快就礼貌地告辞了!当天,一丝丝电波,将一份口气强硬的外交电报,传递给了在重庆的美国驻华大使馆。
在这份电报中,美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重庆方面能够授权史迪威在名义上指挥中国的全部军队!这份措辞强硬、不容商量的电报在发出去之前,罗斯福曾经粗略地阅览过一次,对其中可能影响美中关系的词语,没有做任何修改(上述为史实)!
同时,除了进行外交交涉以外,美国方面又对美驻华的中国战区司令部,进行了人事任命,史迪威继续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并且具体指挥中国北方战区。
但是,为了保证租借物资顺利到达北方战区,史迪威依旧掌握租借物资的分配权(这是国民政府最想要的,也是蒋、史之间爆发冲突的主要根源之一)!
中国战区副参谋长,由魏德迈将军担任,接替史迪威将军留下的所有事宜!
与此同时,与史迪威持相同政见的美国驻华大使高思,突然辞职回国!
‘注:历史上,高思曾经向罗斯福报告:美国虽然给了蒋介石大量的援助,但蒋介石的军队并不努力作战,而且屡现败绩,给他们再多的援助等于浪费。而且,国民党政府的一些高级官员,正从美国的援助中贪污挪用、中饱私囊;实际上,美国的援助,正在加速蒋介石政府的腐败……’
这个突如其来的人事空缺,让美国政府稍微混乱了一下,紧接着,在马歇尔的推荐下,“对中国的情况非常熟悉,有相当广泛的社会关系,在中国知识界是个颇有名望、受人崇敬”的司徒雷登,获得提名并且迅速接替了高思大使!
‘注:历史上是由赫尔利继任,随后开始大力推行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
※※※
绥远,史迪威乘坐的联络机,在硝烟散尽的战场上,盘旋着转圈。
地面上,到处都是狼奔豕突、散了建制的零星日本仆从军(伪军)!他们在中国军队的面前,纷纷缴械投降。
虽然包头守敌在数万中国军队的打击下,已经灰飞烟灭,但是,曾经和八路军展开激烈巷战的日军第一一八师团,则在中国军队合拢包围圈前的那一刹那,硬是带着千余人的残部冲了出来!而且一一八师团在撤退之前,还悄悄地留下了一部分伤员,担当“自杀队”,以阻拦中国军队的追击!该“自杀队”为一一八师团残部的撤离,争取到了大约三小时的时间。
感到大为丢脸的傅将军,大发了一番脾气之后,已经组织骑兵主力进行追击。
从包头地区日军指挥部缴获的电报资料来看,援军是接到包头已经丢失、张家口司令部要求其撤退的指令之后,才开始向外面突围的。
在整个战斗过程中,日军的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顽强到了恶心的地步!他们的部队伤亡过半,居然还能够保持战斗力、进行有序的撤退!而这仅仅还只是日军的丁种二线部队(因为日本的装备和兵员匮乏,所以日军的师团等级,分成甲乙丙丁四个级别)。
要知道美军的伤亡,一旦超过了百分之三十,就会丧失战斗力!
而且,还让史迪威非常担心的是,如果这支撒退的日军,一头撞上了所谓的中国“装甲部队”,恐怕这些亡命的日本士兵,根本就不需要什么现代化的反装甲武器,只需要敢死队携带着自杀炸弹,就可以完全报销这支铁皮焊接的装甲车队、以及刘参谋长本人。
而现在,联合指挥部已经完全失去了参谋长的讯号,如果不是联合司令部曾经接到装甲部队要求空投汽油、弹药、接应伤员的电报,史迪威几乎以为他的参谋长已经战死了。
即使是这样,史迪威也依然非常焦急。
需要就等于价值!一旦失去了刘云,史迪威很难在找到一个,能够与傅将军熟练打交道的参谋长。
“将军,您看这裏!”飞机驾驶员兼参谋,指着下面的草原惊讶地说道:“日军居然在这裏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