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作茧自缚(2 / 2)

一味相思 千岁忧 4141 字 4个月前

这等神秘只让清秋气闷,什么日后明白,她柳眉一竖:“不能说就别说,一句不能说就打发我了,告诉你,老娘不吃这套!”

孔良年吓了一跳,当初这个女子也是好人家出身,好友常赞她聪慧,怎地几年未见,竟满口粗言俚语?

“清秋……”

“麻烦你别叫得这么亲热,我跟你不熟。”她端起茶水润口,真苦,丞相府小气,招待客人居然用这种下等茶叶,她一刻也呆不下去。

孔良年象怕她再问什么,匆匆离去,清秋叫不住他,只得转身继续喝茶,打算喝完茶水去找郡王妃复命,刚把那茶水在嗓里回味,一人急匆匆走进偏厅,说道:“良年,我刚听说你来了。”

被惊着的清秋“噗……”地一声,茶水做天女散花状,尽数喷在突然出现的男子身上。

亏得那男子见机得快,手上一柄折扇挡在脸前,脸上没喷着,可好好一幅富贵牡丹图让茶水漾得墨彩晕开,眼见着是不成了的。

他怒声喝斥:“你可知道爷这把扇子价值几何?”

清秋咳嗽不已,委曲地道:“你还说,咳,就这么突然出声,吓得人半死,咳咳,扇子毁了也都怪你,”

两相对视均觉对方眼熟,男子目不转睛地看了她片刻,忽地语调一变,人也轻佻起来:“你……是清秋姑娘,我没记错吧?怎地,相亲相到我家来了,原来,便是你来与良年相亲,哈,我这兄长人不错,比什么染布坊少东强多了吧,啊?”

清秋心裏那叫一个羞啊,全因想起这人是在赵家娘子茶铺里见过的锦衣公子,他分明是在取笑她到处相男人,真是好生可恶!但听他口气,竟是丞相家的公子,只得低垂了眼睑,强自镇定着行礼:“清秋见过宋公子,孔翰林刚出去,现下去追还来得及。”

宋珙是宋丞相的二公子,整日最喜欢流连花街,与女子调笑,总没个正形,听了这话反而走到桌前坐下来,笑道:“不必多礼,将来你同良年成了亲,我还要称你一声嫂嫂呢。”

她脸上微黑,摇头连说不敢,又为那口茶水向他道歉。

宋珙知她确是无意,只得把扇子一扔:“知道爷这把扇子值多少钱嘛,扇面上可是名家真迹,我百两黄金求来的,你赔得起吗?”

百两黄金,他怎么不说倾家荡产?他当她是无知妇道人家,诓语随口就来,世上怎么会有这种人!清秋瞪大眼睛一时不知该如何接话,更带了些傻样。

她赔不起,更不想赔,她想问问赔笑行不行。

“你说话呀?”宋珙不急着去追宋良年,好奇地问道:“越都城里想嫁给良年的女子不少,你能争得过她们吗?要不要我帮你?看你挺可怜,长得是不错,就是年纪大了些。”

他可真八卦,一言便说到她的痛处,清秋知道这种公子哥每天无所事世,只是闲逛,文不及孔良年,武不及世子爷,她真想告诉他丑字怎么写。

“清秋要找郡王妃复命,先行告退。”她不惯与人调笑,心中有些着恼,打算走人。

“别走啊,母亲与王妃刚往园子里去了,过会儿才没回来。”说着还掏出一方帕子在手里扇风,意态悠闲。清秋猛然发现,那帕子居然是以红花为边,乃是自己常用之物,当下想到那日在茶铺与赵家娘子拉扯,定是落下了帕子还不自知。

时下女子所用方帕可不是一般物事,是女儿家的体已物,清秋虽性懒,但这帕子还是自己所绣,只怪自己平日大大咧咧,落到了这男子手中,只得忍气道:“宋公子,那好像是我的。”

宋珙倒不是有意日日将这方帕带在身上,合该凑巧,适才无意听得良年兄入府相亲,他刀着来凑热闹,临来时顺手将扔在一推汗巾里的帕子带出来,不曾想被喷了一身茶水,便拿出擦试,恰认出其主人,当下更觉得有趣,摇摇手中的方帕,故意逗她:“你的什么?”

清秋难得脸红,女子的方帕尚有另一种用途,便是送与情郎做定情之物,这要真落在这种轻薄公子身上,不定出什么事,她顾不得许多,伸手去抢,谁料宋珙早有防备,鱼一般滑出几尺,哈哈笑着离去。

清秋无法,只得先去找郡王妃,她再也不愿踏入相府一步!

回程路上,郡王妃一直问她可还满意。她想到老管家,想到榴花姨,只得皮笑肉不笑地说些言不由衷的话,说实话,郡王妃倒无害她之心,能找到孔良年那样的人才,确是许多女子的心愿。可清秋有苦说不出,心裏暗忖若给她来个硬配,那她真要去卖豆腐了。

才想着这事,二夫人不知哪里得了风,知道郡王妃所行之事,着了绿珠来唤她,不得已又去了梨春院。到春梨院一看,清秋死的心都有了,二夫人居然学起了郡王妃,在那里备下个男人,不,是她为清秋提的那个甚有前途的亲戚,也好好与她相了一回。这下倒好,不相亲倒罢,一相就相了两个。

心情不好,看什么都不顺眼,晚饭前到久已未进的厨间,看每个人都不顺眼,阴着脸发了一通火才略觉好过。静下来拿帕子扇风,又想到落在丞相公子手中的帕子,欲哭无泪,悲哀地想:怕是连在膳房发火当小人也没几次了。

大厨拿着世子今日菜单来商量,晌午的时候清秋管事不在,他看着头一道菜式就三个字,满江红,应该好做,便大着胆子试做一回,却被世子一通训。可满江红到底是个啥菜呢?他算是明白了,想要给世子当厨子,不光得认字,得认很多字才行。

清秋抓过单子草草一扫,这位世子爷真行,口味越来越怪,满江红,想起他那晚的要提携她跟去新府院服侍他就有气,眼珠一转有了主意,轻轻一笑:“好久没有做菜,如今伤也好得差不多,世子爷的晚饭就我来,保管吃得他怒发冲冠。”

大厨眼见清秋信心满满,颠颠地跟在后面,等着看她大展身手。

自清秋升做管事后,便甚少动手,顶多在年节时给郡王及郡王妃做两道大菜,因她每回做菜,都要动大阵仗。

想当初刚到王府见工时,管事要她做道小菜出来,她不急着看那些食材,先是把辫子盘起来,再从随身带着的包袱里拿出一大块净白布巾扎在头上,不露一丝头发在外面,又拿一件斜襟的白袍穿在衣衫外,将全身包得严严实实,又用清水净了手,这才往灶前去。她一番动作把众人吓了一跳,无不啧啧称奇。那般打扮全是因为怕身上沾染到油烟味,可成天混迹厨间,哪里能再象以往那般整洁?所幸清秋一年后升做了管事,立的第一个规矩,便是凡进厨间必定要穿上特定的白袍,将前身遮挡住,比一般厨子用的围裙还要大,如此一来,倒看着人人精神起来。

今日自然也是全副武装上场,众人慌忙上前打下手,只见她对着一堆食材想了片刻,以指点江山之气手指连点,鱼要红鲤鱼,菜是红苋菜,米是玉梗米,肉是乌骨鸡,最最不能少的,就是配料。

她今日要奉给世子爷的,便是他所写的那道满江红——苋菜鱼羹,这种红苋菜,烫了水之后色如鲜红,配着那红鲤鱼,可不就是满江红?只是鱼要花些心思,蒸熟了用软木筷一点点将鱼肉取下,放入爆香过的配料里加水搅散,最后再放那些苋菜,整道菜做出来颜色鲜亮,用了白玉盆盛着,再点上两片芫荽,说不出的好看。

对着香飘四溢的苋菜鱼苋菜鱼羹,围在一旁的大厨等人赞叹:“果然是满江红啊!”

有厨子问:“清秋管事,这花椒真要放这么多?”

“咱郡王府缺这一点东西吗?”众人立马摇头不敢多言,心想:不缺,可是麻人啊。

清秋蓦地想起一事,问那大厨:“午时你用什么做的满江红?”

他羞愧地道:“……我做了南瓜汤。”

一阵嘘声响起,南瓜汤跟苋菜鱼羹差得不是一些些,登时高下立现。

清秋手上功夫不停,又做了两道菜出来,一样是鸡髓笋,另一样是糟鹅掌鸭信,看着精致无比,没办法,世子爷喜欢这类的菜。做完菜她又在另一间库房里翻腾了半天,弄得一身灰,终于叫她叫找来一样事物。

几道菜而已,本不值众人放下手中活计围着看,实是因为世子爷口味太过挑剔,等清秋拿着一小包东西从库房出来,均死死地盯着她看,不知这是要做什么用,清秋把眼睛一瞪:“什么时候了,都在这裏干站着,不怕误了主子们用饭吗?”

一时间大家各归各位,重新忙碌起来。清秋抓着手里的东西,想了又想,捏出来一点点,撒进茶壶里,再想想,又捏出来一点点,还是不够,闭上眼一把抓下,撒进去,又配上些糖块,倒入沸水冲开,至此大功告成。

她正要打发人给世子爷送去,含烟抢上前:“清秋姐姐辛苦了,我去送饭吧。”

她扫了眼厨房,难得凝雨这会儿不在,她们两个天天为了给世子爷送饭争抢,天知道她是去送饭,还是去吃饭,人都说秀色可餐,估摸着两人看了世子爷就不用吃饭了。

清秋只得交给她,并指着一个青花壶交待:“这是给世子润肺所用,不准撒了。”

含烟一脸甜笑的去了,其实到了那里也不一定见得着世子,也不过是将饭菜交给世子房里的丫头小厮。

清秋脱去白袍,摘下白布,放下辫子,出了厨间后长长吐出一口气,好吧,她承认,她的心跳到现在都快得很,安静不下来。说是要世子吃得痛快些,她可是花了心思在上头,菜倒没什么,顶多那道鱼羹麻了些,冲了些,只是那壶茶……

平日里清秋极喜热闹,尤其听那些婆子咬耳朵讲八卦就觉得喜庆,不时还插两句嘴,国泰民安嘛,老百姓就指着说闲话打发时日。今日膳房里的热闹无端让清秋觉得寂寥,她没什么胃口,也不等膳房开出饭来便回了自己屋,露那一手使得一天的窝囊气消散不少。

慢悠悠地踱回房,天已微黑,她点上灯,倒了杯凉茶给自己,缓缓喝完,终于起身开始收拾包袱,边收拾边想,这会儿世子爷该吃已用完了那道鱼羹,喝完了那壶款冬花茶,然后……她得面对一通狂风暴雨般的责骂,直至赶出府去,嗯,真好,她要的就是这个结果,不用拒绝两位女主子的好意,老管家和榴花姨也没理由怪她不在府里干下去。

想到这裏清秋就忍不住得意,款冬花,做药膳的良品,具有润肺下气,化痰止咳的功效,她以往秋日常做款冬花粥给府里的主子们用,都说不错,只是这不错的前提是,千万不可与花椒同食。

那道苋菜鱼羹里放的花椒好像多了些。

那壶款冬花茶里泡的款冬花好像也多了些。

她知这两种东西相克却又出不了大事,放心大胆地做给那位世子爷,嘿嘿,听说世子爷在边关风餐露宿,想必已练成了铁打了肠胃,小小意思,不成敬意。

郡王府两年,竟积攒下不少杂物,小小姐落在这裏的拨浪鼓,年节府里发的红包,榴花姨给她做的点心盒子,前些日子受伤,大家送来的补品,甚至还有去年过生辰时凝雨和含烟送的盆花,虽然还没开过花,但她哪样也不想丢下,一时有些犯愁。

离了王府她还有家,虽然长久未住人,想来打扫一下也行。银钱嘛,这两年的工钱够她花用一阵,开了豆腐坊后怕是有些艰难,实在不行,老管家那里便是她的家。她算得很全,故并不担心待会儿要发生的事,只等着有人来请。

哪知这一等便等到了后半夜,清秋已模糊着和衣睡倒,似梦非梦地不知时辰,突然被一阵拍门声惊醒,她打了个激灵,心道:来了。

灯油已快燃尽,整个房间昏暗,来人急促地拍着门叫道:“清秋管事?清秋管事!”

“来了。”

她略整一下衣裳,上前开了门,原来是上房跟在郡王身边的廖管事,他身后站了几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另有郡王妃跟前的大丫鬟打了灯笼跟着。

廖管事的说话的声音有些幸灾乐祸:“清秋管事好睡,怕不知上房出了事,请您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