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再生难(1 / 2)

永安调 墨宝非宝 6450 字 4个月前

“隆基,”李成器声音微有些暗哑,紧盯着我,道,“放开她。”

李隆基手骤然握紧,又缓缓松了开,扭头去看李成器。李成器从宫门口走向我们,紧抿着唇不发一言,直到走到我面前,才道:“你们都出去。”他话虽是对李隆基说,却只看着我,我恍惚地看着他,不敢躲也不能躲。

李隆基本是要说话,却被李成义一把拉出了宫门。宜平早已将宫婢都带了出去,空荡荡的厅内只剩我和他,离得如此近。我看着他眼中的阴沉,昨天的话不停撞入耳中,乱嗡嗡的一团,只下意识扯唇对他笑了笑。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说:“告诉我,你都知道什么。”我仍旧笑着,说:“王爷指得是什么?永安不是太明白。”他又上前了一步,机会要贴上我,我忙向后退了一步。

“我母妃和德妃还活着吗?”他压低了声音,声音哑得像是被打磨过。

我身子僵了一下,想退却再也挪不动脚步,面前是他,身后却像是无尽黑暗,心中的恐惧一股股涌上来。不用我说任何一句话,他早就能猜到一切,可为什么要来求证呢?他明知道一切,就该知道我不能说,哪怕是半个字都能让所有人走上死路。

他缓缓伸出手,紧攥住我的手腕:“永安。”只说了这两个字,再没有任何话。

从小到大,这两个字被无数人唤过,只有今时今刻,让我不知如何去应声。我深吸口气,像是受了蛊惑一样,伸出手紧握住他的手,轻声道:“去的很快,没有痛苦。”

原谅我。

他指间冰凉渗入我手中,我紧紧盯着他,怕他有任何反映惊动了宫门外守着的人。他也紧盯着我,聪明如他,只要这一句话怕是将一切都想明白了,那双温润的眸子不再有任何生机,竟在刹那间布满了绝望和了然。

我们就这么相对站着,他丝丝入扣地紧攥着我的手腕,我也紧紧按着他的手。

过了不知多久,他才松开手,冷冰冰道:“郡主身上很烫,稍后请太医来看看吧,”他深看了我一眼,又道,“事已至此,我不能再求皇姑祖母赐婚了。”

我苦笑看他,想说些安慰的话,却终是作罢,只轻点头说:“郡王保重身子。”

他转身快步走出了宫门,低声和外头人说了几句,便带着两个弟弟离开了。宜平进来时,我依旧傻傻站着,看着空荡的宫门,没有理会宜平说的任何话,直到她惊呼了一声,我才发现自己早已软坐到了地上。

待到初八,父王遣人送来生辰礼,我才恍然发现已过了十三岁。

那天过后,我始终高烧不退,足足五日才有了些好转,却即刻随着皇姑祖母去洛阳祭祀。万象神宫落成已有五年,皇姑祖母是头次决定亲自主持祭祀大典,宴请群臣,并令叔父武承嗣为亚献,武三思为终献,而正式的太子李旦却被冷落到了一旁。

帝王心不可测,每一个微小的暗示都能在朝堂中掀起轩然大|波。单这祭祀一事,叔父武承嗣自被罢相后的阴霾便一扫而空,面带喜气地与众臣谈笑。

祭祀后,皇姑祖母似乎心境大好,宴席上屡屡开怀,将来贺使臣的贺礼赏赐给了我父王和诸位叔父。我陪坐在太平公主身侧,远看着太子仍旧是神色淡漠,只在身旁人搭话时才会回上一句,似乎皇姑祖母的一切动作都与他毫无干系。

他身侧的长子位是空着的,仅有李成义和李隆基陪着。

过了很久,皇姑祖母才看向太子,温声道:“成器的病还没好吗?”太子忙起身,道:“这一场病虽来得凶猛,不过却已无大碍了,儿臣已嘱咐他务必在明日抵洛阳,向母皇请安。”

皇姑祖母淡淡“嗯”了一声,道:“沈秋的医术了得,让他多花些心思。”

太子忙应了一声,才又躬身落座。

我听着心头发苦,端起茶杯,却正撞上李隆基的目光。他晶亮的眸子中没有半点生气,只直直看着我,看得我一阵发慌,忙避了开。

此时,神宫之庭已奏起鼓乐,在殿内看出去,庭中密密麻麻站了九百人,均是依着这“神宫大乐”起舞,阵势磅礴,竟有气吞山河之势。

殿内众人不禁看得入了神,渐隐去了欢笑与寒暄。

“永安,”太平公主忽然侧了头,在震耳的鼓乐中对我道,“看你脸色还是不好,太医如何说的?”我忙放了茶杯,说:“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只说还要养上半月才能彻除余寒。”

太平点点头,道:“这几日病得人不少,崇简也是高烧不退,都不能随我来洛阳。”我听她说小儿子也病着,忙道:“郢国公也病了?可严重?”太平笑了一声,说:“不严重,他和你一样,每逢冬日就要病上一场,我都习以为常了。倒是成器,虽是生得单薄了些却从没生过大病,听着让人担心。”

我听她半是自语地说着,竟一时堵住,接不上话。

他的病还是宜平随口说起的,说是尚医局内私下传出来的,那时我正病得昏天黑地的,只隐约听入耳中,痛上加痛。后来沈秋来了却没有提起半个字,诊脉开方都出奇的安静,我屡次盯着他想问,却终也没问出半个字。

太平又说了些话,我都随口应付着,待到宴罢便回了太初宫。

自这趟祭祀大典后,皇姑祖母将会常住洛阳太初宫,我自然也不再回长安。一年前初来洛阳的新奇早已没了,只觉得大明宫中到处是孤魂,搬来太初宫也好。

晚膳时婉儿来,说是皇姑祖母忽然来了兴致,让我们都去陪着看胡人歌舞,热闹热闹。

我抱着暖炉看她,犹豫了片刻才道:“我不想去。”婉儿细端详我,道:“过了快半个月了,你怎么还不见好转?”我知道她说的不是这场病,而是那件事,心中一窒,低声道:“忘不掉,我已经忍着不去问你了。”

婉儿笑了笑,说:“你问我就说,可听了就能好吗?”她边说着边坐到我身边,道:“忘了吧,记性太好不是好事。”我看了她一眼,没说话。

她又默了片刻,才道:“当年贤的废诏是我亲自写的,就是那一旨诏书将他推上了绝路。”

我愣了一下,立刻明白过来。原来那个带她走宫中小路的人,她口中疼爱永平郡王的人,那个让她跪在蓬莱殿中不顾生死求情,历经多年还不肯忘掉的人就是李贤,一个顶着谋反的罪名最终被赐死的皇子。

她扫了我一眼,笑得苍白无力:“我至今也忘不掉诏书上的每个字,连提笔的感觉都还记得清楚,却还要日日陪在你皇姑祖母身侧,整日笑着算计着每个人,”她怔忡了片刻,又道,“这么一晃都快十年了,不还活的好好的?走吧,永平郡王也到了,正在殿中陪着呢。”

我惊得站起身,却被她一把按住肩,笑道:“别急,让宜平拿件儿厚实的衣裳。”她说完将门外宜平唤了进来,亲自吩咐着装扮,我对着铜镜看着宜平将一个个首饰比着,正想让她随便些,婉儿却先出了声:“我记得你有个翘翠玉搔头,怎么许久不见你戴了?”

我忙道:“早不知扔哪里了,”边说着边对宜平,道,“随便些。”

进了长生殿,已暖融融坐满了人。

皇姑祖母与韦团儿正低声说着话,见我上前行礼才笑道:“快去坐吧。”我起身走过太子和诸位子嗣的案几前,始终没敢抬头看上一眼,匆忙走到仅空着的案几后坐下,才见身侧随侍的宫婢竟是凤阳门前的旧识。

她隐晦笑着,替我添了茶。

我看了看她,低声道:“你叫什么?”算起来相识了一年多,却还不知道她的名字。她顿了一顿,才悄声回道:“回郡主,奴婢叫元月。”她说完,立刻躬身退了下去。

我端起杯,佯装不经意地扫了一眼众人。到太子身侧时,才略停了一下,李成器依旧是微微笑着,因大病初愈显得有些单薄,皇姑祖母似是极关心他,不停问着用药和医嘱,他都极恭敬地一一回应着,没有半分瑕疵和不妥。

直到歌舞起了,皇姑祖母才不去看他。

李成义在他身侧,似乎发觉我在看着那处,抬眼看我,用肩膀轻撞了他一下。他这才回了头,淡淡地扫过我这处,没有任何停顿便低头和李成义说了句话。

我心头微酸胀着低了头,所有欢声笑语都像隔了一层水雾,再听不分明。

太初宫内,东宫早已是禁地,除皇姑祖母召唤,闲杂人等一概不能接近。

可即便如此,宫内仍有掌管掖廷、宫闱的宦官私见了太子,此事被韦团儿告知皇姑祖母后,那两个人立刻被扔到了闹市腰斩示众。皇姑祖母在殿内直接传口谕,太子及其子嗣不得再见公卿以下官员,自此后人人自危,不敢再有任何动作。

晚膳时,宜平总是心不在焉的,时而将菜落在桌上,时而碰歪了茶杯,我伸手稳稳按住茶杯看她眼底慌张,道:“出什么事了?”

她咬唇半晌,摇了摇头,闪烁的躲过我的视线,道:“没什么。”我越发觉得不对,拉住她的手腕道:“你下午才去了内教坊,回来就心神不宁的,到底怎么回事?”

自来了太初宫,她倒是勤快了不少,从前在长安时每每逃掉课业,如今倒比任何人都要上心。如今太子及诸子嗣被禁足,也就仅有些宫婢可在内教坊出现,或许偶尔闲话能听些李成义的饮食起居,便能让她安心了。

她犹豫了片刻,才轻声道:“东宫中的人,已经好几日没去内教坊了。”

果真与东宫有关。我勉强笑笑,道:“莫非真是那一杯茶,将你的心都泼给东宫人了?”我虽知道一切,却是初次提及此事,她慌地看了我一眼,垂头良久才道:“请郡主恕罪。”我认真看她,道:“没什么恕罪不恕罪的,只是怕你担不起这个心。”

自他被禁足,那日日不能见的焦灼,我刻骨铭心,对她的心思也自然感同身受。

她低头又默了片刻,才道:“奴婢想求郡主一件事。”我了然看她,道:“我知道是什么,你不用说了,今晚我去婉儿房中讨杯茶喝。”她忙要跪下叩谢,我伸手拉起她,道:“好了,快些收拾一下。”

她应了声去唤人收拾,我却坐在案几后,心一下下地揪着,越来越慌。其实不是什么大事,各宫内遇到事情多的时候,经常有宫婢会逃了内教坊的课业,可一与东宫有关,我就觉得不踏实,这一次感觉更加强烈。

宫婢在身侧收整着,我听着玉器碰撞的声响,只觉得手心渐渐发凉,再也坐不住,起身接过宜平递来的袍帔披上,立刻出了门。

临近婉儿住处时,我忽然停了步子,对宜平道:“去看看,韦团儿在不在屋里。”

宜平应了声,匆匆自黑暗中跑走,我站在石阶一侧靠着墙壁,努力将心思沉淀下来。还能有什么事呢?如今已经是最坏的境地了,禁足东宫,连两个亡妻都不能吊唁,凡是见面动辄腰斩弃尸。到了如今,还能有什么比这再羞辱再难堪的?

我正想着,就见石阶上下来个白色人影,刚想要避开却发现竟是婉儿。

“婉儿。”我忙轻声叫她。

她停了步,回头看我,眼中难得有几分惊异:“你来找我?”我点点头,她看了下四周忙走到墙壁这一侧,在黑暗中盯着我看了半天,道:“找我做什么?我现在急着出宫。”我心裏咯噔一声,下意识道:“是不是东宫出事了?”

她摇头,说:“你别多想,快回宫去。”

我紧盯着她,她越说的镇定,我越觉得不安。

此时,宜平恰好跑了回来,见了婉儿忙躬身行礼,退了几步替我们顾看着四周。我见婉儿转身要走忙拉住她,道:“姐姐,告诉我实话,是不是东宫出了事。”婉儿回过头,定定看着我,道:“是。你立刻回宫,不要打听任何有关东宫的事。”

她说完,抽出手转身就走,我想拉住她却慢了一步,只觉得手有些发麻,用不上力气。

岂料,她还没走出十步就猛地转了身,又走到我身前,盯着我看了很久,才深叹了口气:“跟我一起走吧,我不想让你见不到他最后一面。”

我傻看着她,待暮然反应过来,心大力一抽,彻骨刺痛已满布全身。

她见我如此也不再多说,只看了一眼宜平,道,“你回去吧,任何人问起,不要说郡主去哪了。”说完就拉起我的手向宫门处走去,直到走出了数十步,我才寻回了稍许心神,看她道:“他在宫外?”

婉儿攥紧我的手,道:“是,在来俊臣那里。两日前你叔父和韦团儿一唱一和,说太子虽表面不说两个妃子的事,其实背地早已怀恨在心,暗中部署谋逆帝位。月前太子私见内侍奉已让皇上起了疑心,如今两个人这么说,她自然忌惮。”

我被她一路拽着走,听了这话已心神大乱,转而拉着她往外走,步子越迈越快:“为什么皇姑祖母会信?为什么每次都会信别人说的话,不相信自己的儿子!”

两日,已经两日了,来俊臣那里呆了两日,不死也已去了半条命。

婉儿扫了我一眼,道,“再告诉你,如今太子宫中下人都已认罪画押,你再做什么也是徒劳无功的,我只想让你见他最后一面,若皇上日后问下罪,你只说你要去看看临淄郡王,记住了?”

我深吸口气,点点头,视线已有些模糊。

认了,都认了,难道这一次真是最后一面?……

自这句话后,婉儿没再说什么,直到将我带出宫,对早已在宫门外候着的侍衞点点头,便将我拉上了马车。我坐在马车内,随着车摇晃着,只麻木着盯着漆黑的街路,此时已是宵禁,除了凄冷的月色,再无任何人行走。

原来还有最坏的境地,只是我不敢想,也不愿想。

婉儿陪我沉默了良久,才低声道:“此次我出来,是皇上怕来俊臣刑讯逼供的太厉害,让我去看看实情,你只需随我进去,我会给你寻个时机见见永平郡王。”

我点头,她始终没有松开我的手,我也反手握着她的,待到马车停下才轻声道:“此事还有转圜的余地吗?”她坚定看我,低声道:“没有,来俊臣已将所有供状都交给了皇上,如果有半分转圜余地,我都不会冒死带你来。”

我又将她手攥得更紧了,深喘了口气才随她下了马车。

夜色下,面前的狱房燃着巨大的火把,像是要将所有阴寒都驱散,十几个带刀侍衞肃穆立在一侧,来俊臣正袖手而立,目光阴沉沉地自我身上扫过,才看向婉儿,道:“上官姑娘怎么来了,这等地方怕会吓坏了姑娘和郡主。”

婉儿冷冷看着他,肃声道:“皇上遣我来看看殿下和诸位郡王,大人既然知道我两个不适合在此处多呆,就请快些带路吧。”

来俊臣笑了一声,说:“姑娘别急,多添件儿衣裳,下边有些冷。”他说完不等婉儿说话,就对身侧人使了个眼色,那人忙抱着两件厚实的袍帔提给我和婉儿,婉儿也没说什么,替我穿好,自己收整完才又看了他一眼。

待我们随他走入木门,才知道他所言不假。

内里不仅冷潮,四处还弥漫着一股腐肉的臭气。我压抑着胸口涌上的酸痛和恶心,跟着婉儿的脚步,走在泛黑的石板路上。四周牢房内都有一丛丛的黑影,却都动也不动地蜷缩在黑暗中,安静的只听见瑟瑟的草动声响。

“姑娘想先见见谁?”来俊臣微微笑着,道,“太子殿下和几位郡王在里处,并未用过重刑,前边牢房内是东宫的几个认罪的活口。”

几个认罪的活口,我紧紧拉着身上的袍帔,紧紧咬着下唇,控制自己不去看四周。

婉儿沉吟片刻,道:“认罪的我就不看了,太血腥,怕做噩梦。”她言语的讽刺极露骨,来俊臣却仍旧嘴边挂笑,道:“姑娘放心,能让姑娘见的,都是已经收整干净的。”

婉儿哼了一声,道:“带我看看太子殿下,还有永平郡王。”

来俊臣听后也没犹豫,将我们拐过几条暗路,停在了一个石室前,示意人开了门才躬身道:“姑娘请,永平郡王在里处,若有任何需要唤一声就行。”婉儿点点,道:“既然皇上吩咐我来问话,就请大人不要守在门外了,以免你我日后都难做。”

来俊臣笑着躬身,道:“这是自然,姑娘请放心,此处人还没有那个胆子敢听。”

婉儿点点头,带我走了进去。

我竟有那么一瞬的犹豫,不敢迈出步子,却被婉儿握住手,攥的手指生疼。我一步步跟着她走了进去,石门在身后悄然关上,只有轻微上锁的声响。

石室内燃着一盏灯烛,还有简单的木桌上摆着未动的饭菜。

暗处有一张木板床,李成器正斜靠在墙上,静静地看着我们。他身上是简单的棉布衣衫,虽单薄却还算干净,只是手指能看到些细微的伤口,已被擦去了血,留下了鲜红的痕迹。

从那日宴上,到今日,我和他已有数十天未见,却未料到竟是在此处见面。我也深深地看着他,再挪不开视线。婉儿放开我的手,轻声道:“此处无窗,我在门口等着你,过去吧。”

我听在耳中,却迈不出一步,只盯着他,连呼吸都不敢。

过了一会儿,他才微微笑了起来,对我道:“过来吧。”他的笑意自唇边蔓延到眼中,终于牵起了我心中的刺痛,我走上前两步,蹲下握住他的手,盯着深红和深紫的伤口,努力了很久才道:“来俊臣用刑了?”他反握住我的手,道:“坐到我身边来。”

我忍着眼中的水雾,点点头坐在了他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