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1 / 2)

怨歌行 飞樱 1715 字 3个月前

自宫中而起的一股俭约之风,引得朝中、乡野皆是议论纷纷。

平民百姓这些年来深受战乱灾变、流离失所之苦,眼看那些为官的不思平抚民心、改善民生,却争相搜罗奇珍异宝、奢糜富丽之物,比财富、讲排场,此举早已令百姓心中愤愤不平。但此时皇帝诏令一下,而且率先裁撤宫中歌伎舞者、削减后宫起居用度,那些官员大臣们也不得不随之节俭度日;这当然大得天下民心一致赞扬。

但朝中反对声浪尤盛,那些奢侈惯了的大臣们,虽然只是象征性表示俭省、不再夜夜歌舞升平、大宴宾客,可也不甘被年轻的皇帝这样强行命令行事。党附司马家族的臣子们尤其愤慨不已,纷纷向司马家掌权的司马昭、司马炎父子进言,要他们小心皇帝近日的一些动作。

而且,这次司马昭仪没有表示反对意见,还率先自倚云殿中裁撤数名侍候宫人,使得后宫其余嫔妃也没有理由不遵旨行事。这行为无论如何是一种对皇帝的支持,连司马昭也皱起了眉,不便再为自己这个“娇纵太过”的侄女说话。

于是,他在不便出面教训侄女之下,叫自己的长子司马炎寻机会向这个堂妹晓以道理。司马炎倒也干脆,找了一天与曹髦在御书房中奏对结束之后,很直截了当地提出:“臣与臣妹司马昭仪,自昭仪入宫之后就未曾相见,心裏颇为挂念;可否恳请陛下格外开恩,请出昭仪来骨肉一见,也好暂解牵挂之苦!”

曹髦一怔,万没想到司马昭的儿子会比他还明目张胆,竟然在皇帝面前公然提出这种不合祖制的要求。更何况这次司马昭仪在他改革后宫弊政的行动中,虽然找了名目首先裁减宫人数量,并表示乘舆服饰与日常用度都可以遵旨减量,但他心裏也一直忐忑不安,生怕司马昭仪会因为家族的意旨而改变态度。

但他能够对司马炎说“不”吗?这要求虽然不合礼仪,但也入情入理,明明知道是种挑衅,他该死的身为皇帝却不得不低头让步!他努力抑制着心头那股怒焰,声调平板地说:“既然这样,何不邀司马昭仪至御花园一见?中抚军也可在不违祖制之下得见令妹,岂不是两全其美?”

于是,他遣了一个小黄门去宣请司马昭仪,自己则脸上挂着一个淡漠的笑容,以“赏花”为名,和司马炎一道到了御花园中。

司马回雪这次没有让他等太久;是因为要来见自己堂兄的关系吗?他想着,望见一袭淡紫色衣衫的她自远处徐徐趋近,步履翩然。

既然是赏花,旁边自然还有一些作陪的臣下;而且他也传令当夜设宴于太极东堂,这已经是他俭约诏令发布之后,最奢侈的一次活动。

在前来赏花论史的群臣之中,座间独有司马昭仪是他后宫的嫔妃,令人侧目非常;加上司马昭仪美冠后宫的名声,使得一些从前无缘得见真颜的臣子们,忍不住偷眼一再窥望。那些探究的、惊艳的爱慕眼神,甚至含着一些不顾一切的渴望,总使得曹髦恼怒不已,心中很不舒服。

该死的!一个女子,在这种场合抛头露面,成什么体统呢?他在心裏暗暗地诅咒着,可是碍于司马炎直言要求,又不得不允准;司马炎大概是不在乎堂妹的美貌显露于人前的吧?但他这个名义上为人夫君的,面子要往哪里摆?这么一点小事,司马家族都有办法叫他感觉到羞辱,让他下不了台!

不过,出乎他意料之外的,司马回雪也察觉了那些有点放肆、又有点怯懦的窥视眼神。虽然那些眼神里全是倾倒爱慕之意,她却并未因此而洋洋自得;而是神情一凛,毫不畏怯地扫视四周,面容庄重而端肃,那无言中散发出的雍容高贵气势迫人,使得那些近臣们都低下了头、调开视线,且面有愧色。

司马炎和她一道起身走出水亭,在湖畔的树荫下站定,显然是不欲旁人听到他们之间的谈话。曹髦在亭中一面与几位近臣讨论历史,一面不由得时常将眼神飘向那一对同样表情冷淡的堂兄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