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郁离掩映长庚里 ”查找最新章节!
官伯虞揉了揉眉心,“蒙古国历史上有一个发动兵变的将军,最后被自己的亲信背叛了,大军全军覆没,全被活埋了,应该就是这个金屋藏娇李师师的大将。”
“这个大将走之前也没想到自己会失败啊,把李师师困在了这里,跟牢笼里的金丝雀一样。”宋遇青说。
宫殿后侧还有池塘小桥休憩的小亭子,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风景十分雅致,但是也只是一个囚牢。
宫殿侧面还有条小径,沿着小径走到底却是一个不大的石室,石室正中央只有一个直径十米左右的水池,水池正中央是一个七层八角的小宝塔,塔檐下挂着黑色的八角铜铃,塔底基座居然有三条一人胳膊粗的铁链,延伸到水池中。塔顶坐落着人面鹰身的雕像,但是不同之前看到的,这个雕像有九个头,十三只手,每个脸上表情不同。
宋遇青注意到这几个头从左往右,第一个头眼睛紧闭,第二个头眼睛微微张开,到第九个头,眼睛已经全部睁开,冷眼的看着他们,本来严肃的的表情也变了,一开始上扬的嘴脸,到第九个头那里已经几乎咧到耳根,显得十分妖异。
官伯虞看到这个小宝塔的第一眼就脱口而出,“浮屠塔!”
宋遇青说,“浮屠塔是什么?”
官伯虞给他解释,“佛教认为建立浮屠塔是一件功德的事情,佛塔浮屠在佛教中也可以当做法器使用,浮屠塔是用来积攒功德的。”
“浮屠塔在这里建立也为了功德?也是,这里是妖楼,佛教不是有渡人渡妖为善的说法嘛,这里这么多妖魔鬼怪,在这里建立浮屠塔确实能积攒功德。”宋遇青说。
“佛教十二因缘听过吗?”官伯虞说。
宋遇青摇摇头,他的认知范围虽然这些天天翻地覆的改变了,但是很多事情还是不了解的。
官伯虞也料想他不知道,就接着解释说,“佛教认为,苦、集、灭、道四者为四谛。释迦牟尼佛说,人生世界,一切皆苦,纯苦无乐,而众生无知,反取苦为乐;归纳其类,分为八苦,即生、老、病、死、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阴炽盛等,这就叫着苦谛。
十二因缘讲的是人道中的轮回过程,包括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十二种人生状态。如果想灭去苦因苦果,达到离苦得乐,必须要以求证道果,升华人生而得达究竟。
十二因缘讲的是人过去世、现在世和未来世的“三世轮回”。这些因缘构成了我们生命中的各个阶段,是每个人必经的生命体验,又称为三世两重因果。而浮屠塔一开始的放置高僧坐化留下舍利的,作为高僧这一世善恶诸业的记录,引导他们下一世感受这一世的生死之果。”
宋遇青听了半天,听的脑袋昏昏沉沉的,半天憋出一句话,“我好像没怎么懂?是我悟性太低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