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参考外界意见的话,裕仁当然会选择知根知底的米内光政。这不仅因为米内光政资历足够,且他还是旗帜鲜明的皇道派。米内光政接任还有一个好处,他和山本作为海军曾经的铁三角,在海军建设理念上当存在着相当的默契,再考虑到山本之所以得以快速上位和米内光政的支持分不开,这说明米内光政对山本执掌海军期间的策略是认可的,他接任的话当能保证海军按照山本设定的路线继续发展下去。至于小泉敏一郎,因为其“穿越者”的身份,又因为中国因为欧阳云这个“穿越者”的存在才变得如此强大,裕仁对他也有深刻的印象。曾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裕仁对小泉寄予了厚望,期待他能够给国家带来欧阳云赋予中国那样的改变,并视其为帝国的希望。不可否认的是,小泉的到来确实给日本带来了改变,至少裕仁清楚,如果不是小泉首倡摒弃战列舰战术而大力发展航母,那么海军现在的主要战斗力量当还会以战列舰为主。只是,战列舰战术和航母战术究竟孰优孰劣,因为联合舰队在与学太平洋舰队对垒时的糟糕表现,再加上海军资历派三番两次的在裕仁耳边贬低航母战术鼓吹巨舰大炮战术,裕仁现在反而无法做出正确判决。这影响了小泉在他心目中的得分,再加上小泉从出现开始到现在都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如果不是他看好的石原莞尔力挺,裕仁也许都不会正面去考虑。
当然了,相比米内光政,小泉也有其无可取代的优势。东南亚总督的身份让他坐实了实力派,鉴于对东南亚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裕仁不得不顾虑到一旦自己选择米内光政的话会不会激起小泉与大本营的离心离德。
心中委实难做决定,裕仁玩了个花头,装出体察下情的姿态看向米内光政,问道:“米内君,你怎么看?”
米内光政又能怎么看呢?且不论他其实对帝国当前局势已经感到灰心,就算他对接任山本职位一事势在必得,然裕仁当面垂询他也只能谦恭的表示礼让。要知道毛遂自荐和自大狂之间本来就没有明显的界限区别。
“陛下,臣年事已高,当由年轻人来挑起这份重担。”米内谦恭的道。
“可是小泉君身在东南亚,就是他肯接任,他又怎么来行使指挥权?”近衞文麿道。
“阁下,我想您的思维进入了误区,小泉君在东南亚又怎么样?据我所知,海军在新加坡的发展并不比本土差,我们完全可以要求小泉君在积累了足够多的力量以后从东南亚杀回来。届时如果本土再能给予相当的支持,击败支那军光复琉球甚至台湾当都不是难事。”石原莞尔有点咄咄逼人的道。
熟悉二战期间日本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段时间日本首相的更换率是相当频繁的,这体现了当时日本国内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同时也证明了当时军国主义在日本上层建筑的地位。在军国主义思想横行日本的时候,近衞文麿一介文臣能够成为首相并不奇怪,但是他能够长时间占据此位可就耐人寻味了。难道说日本军政界风气出现了变化?或者近衞文麿确实有非比寻常的手段能够驾驭得住那些桀骜不驯的军方大佬?绝非如此,真实情况是,因为当前局势太过糜烂,而中国方面又一再强调要进行战争罪行的清算,所以日本首相这个职位不再是权力的象征,反而成了一个火坑。近衞文麿当也是清楚这个情况,所以他近段时间以来表现得越发的肆无忌惮,也特别不能容忍他人特别是来自军方高层的挑衅。
石原莞尔才刚刚说完,他就尖声道:“石原君,你在说笑话吗?从东南亚打回来?小泉敏一郎真有这个能耐的话,澳洲现在已经是帝国的了。而且,第三季度,国内可曾见到东南亚运回的一点物资……”
近衞文麿和石原莞尔针锋相对,裕仁不禁感到一阵头大,他正面现不快,米内光政察言观色对近衞和石原呵斥道:“陛下面前请注意礼仪,你们当这裏是城下町吗?”
近衞和石原赶紧向裕仁鞠躬,同时向他道歉并请求他的原谅。
“好了。”裕仁做出不介意的样子挥挥手,稍微犹豫了一下说道:“还是先解决山本君的善后事宜吧,我的意见是,因为山本君为帝国做出的贡献,追授其元帅衔,并赠予男爵爵位。当然,考虑到山本君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他的死讯可以缓缓再公开。”
对此,近衞和石原倒是没有异议,两人包括米内光政都垂首表示“谨遵陛下吩咐”。
处置山本的善后问题似乎耗费了裕仁大量的精力,而他的臣子们也很知趣,见他面露疲态之后便齐声告退。裕仁目送三人离开,低声自语道:“山本之后,海军省行将分裂吗?”
日本海军内部资历派与新晋派之间的矛盾在小泉敏一郎来到之后就出现了,而在小泉敏一郎公然背叛山本五十六之后,这种矛盾开始公开化并尖锐化。对此裕仁本来并不以为然,但是现在,在亲眼目睹了石原莞尔和近衞文麿在山本继任者人选问题上的激烈交锋之后,他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也不得不开始正视这个问题。
日军大本营最终决定不公开山本五十六的死讯,这多少影响到了中国官方宣布的山本死讯的公信力。不过这绝不会妨碍到中国民众因此产生的兴奋之情,也同样不会影响到盟国诸国对此事的态度。日本政府对内隐瞒重大噩耗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或许日本民众依旧信任着他们的政府,但是对于盟国民众而言,日本政府早就不再具备可信度了。
迟后一天,华盛顿、新德里、河内等地,《日本海相兼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大将被中国空军击杀》的新闻便登上了当地报纸的头版头条。受这一捷报的影响,罗斯福致电麦克阿瑟和金,要求他们加快备战工作,以早一点实施对日反攻。在电文的最后他如此写道:“我们已经落后中国人太多了,诸位先生,现在是到了迎头赶上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