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1 / 2)

玉堂金阙 看泉听风 1953 字 1个月前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过了中秋,涿县也开始忙碌了,众人开始秋收,将粮食晒干入库,又开始准备种植冬小麦,陆家所有认字的下人,都被拉去记账的记账,整理仓库的整理仓库。

阿伦看着满满的粮仓,笑呵呵道:“这下好歹可以过个好年了。”

陆希没和大家一起劳作,可看着那金黄的栗米堆成就感油然而生。

在欣喜的众人中几个神色平静的人,显得格外的出挑,施平抬头望着天不说话,大诚和几个老农则蹲在太阳下不知在说什么,陆希奇怪的问:“施祖翁,怎么了?”

“大娘子,今年天气似乎不大对。”施平捻须道。

“天气不对?”陆希也随着施平望天,天高气爽,天空澄透如水晶,看起来不像会下雨,“祖翁有什么不对的?”陆希对看天气和农活一窍不通,也不去乱猜了。

“大娘子,天气太暖和了。”施平说,他知道陆希久居江南,对北地情况不了解,“现在已经是十月了,却还只要穿一件棉絮夹衫就够了,我就担心今年会是暖冬。”

陆希知道小麦之所以要越冬之前种下,就因为它容易生虫,冬天冷的话,可以让虫子冻死,要是太暖和,来年小麦就会大大减产,难怪大诚和几个老农一直愁眉苦脸。大诚是实打实的庄稼人,看到粮食减产,他比谁都难受,陆希想了想,“今年不是收成还算可以吗?应该能熬过开春吧?等开了春,江南那边米粮也应该运来了。”

大诚和老农听到陆希这么说,紧绷的神色稍稍放松,大家实在是饿怕了。

“大诚,我们庄上不是有青蛙吗?等开春了,青蛙都醒来了,说不定还能去田里抓虫。”陆希安慰大诚道,不过她也知道这只是空乏的安慰。

可对来说大诚,陆希肯安慰他,他一下子精神振作了起来,“大娘子,我等过几天和大家去地里翻翻虫卵,说不定能掏走点虫卵。”

“你让大家多注意点身体。”陆希没阻止他这么做,只吩咐他要顾及身体。

“大娘子你放心。”大诚憨憨一笑。

施平担心的倒不是粮食问题,毕竟有这么多人在,谁都有一双手,还有朝廷的军粮,肯定不会饿死,他担心的是——施平的目光朝羯族的领地望去,他问王直道:“王侍衞,你帮我从太守那里借些涿县的县志如何?”

“唯。”王直应声退下。

施平对陆希道:“大娘子,要劳烦你帮我一起看县志了。”

“祖翁要找什么?”陆希问。

“找每次暖冬,涿县会发生什么天灾人祸。”施平说。

这一日高严回来,就见陆希在看书,书案上还摆放了累累书籍,“皎皎,你在看什么书?”

“阿兄,你回来了。”陆希放下书,抬手揉了揉后颈,“我在看涿县的县志。”

“怎么想起看县志了?”高严伸手力度适中的给她按压。

“是施祖翁让我看的。”陆希舒服的往高严怀里靠,“他让我看看涿县历来暖冬后,会发生什么事。”

“会发生什么?”高严喝了一口陆希的茶水,暖暖的不加糖的梨水,奇怪的味道,让高严微微皱了皱眉头。和江南的湿冷不同,北地的冬季要干燥许多,加上燃了炭火,更容易上火。穆氏担心陆希会上火,天天让庖厨给陆希炖梨水喝,但陆希喝茶不爱加糖,这梨水的味道就有点古怪了。陆希喝惯了,高严却不怎么爱吃。

“不大好。”陆希翻了好些年的县志,皱了皱眉头,“每次暖冬后,小麦的收成下降不说,八成还会出现蝗灾。”

“蝗灾。”高严听到“蝗灾”两个字,按摩的手略一顿,才继续给陆希按压。

“嗯,要是这样的话,还真要多做些准备。”陆希这辈子、上辈子都长在江南,对蝗灾没概念,可也听过蝗灾一旦爆发,绝对是农民的灾难。

“皎皎,你看了几年的县志?”高严问。

“最近一百年吧。”陆希看书的速度快起来可以一目十行、二十行,这是前世看网文培养出来的习惯,“你看这是我记录下来的暖冬会发生的事。”陆希将自己抄写的要点递给高严。

高严看了这些记录,隐约了解了施先生要翻县志的用意,“我先去找施先生,你早点睡。”

陆希点头:“嗯。”

书房里,施平和陆希一样,都在看县志,见高严来了,他放下县志,“郎君。”施平早点跟随陆璋对付匈奴时,落下了病根,一到冬天双腿就几乎不能走路,故书房这会比陆希的房里还要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