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启道:“你也不用安慰我了,要不是我身体不行,我还真心动。”郑启说,可是现在却不行。郑家的江山是从萧家手里得来的,萧家要不是当年武帝突然暴毙在北伐征途中,郑家也不会这么轻易的夺下萧家的江山。郑启吸取的萧家的教训,对战事一向是谨慎,即使这次他也不会轻易出征,可一起战事,就代表国库空虚、赋税加重……代表他这些年休养生息全功尽弃!
开了战到底是什么时候结束,就不是他可以决定的了,他这身体随时说不定就可能出状况,太子年纪还小,到时候恐怕他们也会沦落到跟魏国一样的下场,郑启微微叹了一口气,心裏浮起了一丝不甘,要是再给他二十年,他可以保证大宋能和当年的前梁一样!
曾和在郑启微寒时,就一直忠心耿耿的跟着他,他是个孤儿,这么多年他虽身居高位,可除了远在老家耕种的老妻和儿子外,并无其他亲人,曾和是打定主意要一辈子追随郑启的,见自己一心追随的帝皇就这么一天天的虚弱,他心头百味杂陈。
“太子的亲事准备的如何了?”郑启问,他问的不是礼仪方面的,而是各种安全情报方面的。
“都差不多了。”曾和说,“元亮很能干。”
“等太子成亲后,他也应该换个地方了。”郑启说,高元亮的身份注定他不可能在司隶校尉处待时间太长。
曾和低着头不说话,高元亮的身份的确不适合在他这裏再待下去了,高家现在陛下已经给的够多了。
“乐平的身体也一直不好,广陵气候不错,让他们去广陵散散心吧。”郑启说道。
曾和低下头,眼底隐隐有酸意,他知道郑启现在是在说自己后事了。
“阿和,过段时间你也走吧。”郑启叹了一口气说。
曾和蓦地抬头望着郑启。
“你也在这裏待太久了。”郑启对着曾和微笑。
平心而论,郑启不算一个好人,他也不是什么心胸宽广的帝皇,跟着他的臣子有善终的、也有死无全尸的,曾和就从来没想过他能善终,毕竟他这个位置太招人恨了。
“阿和,我说过的,全天下我最信的人就是你。”
“陛下——”曾和跪在郑启面前泣不成声。
太子和太子妃大婚后半年,大宋就先后送走了高太皇太后和先帝郑启,当时整个大宋都惊了,紧接着是哀声一片。国不可一日无君,先帝驾崩后,太子郑桓登基,册封太子妃陆言为后,崔太后为崔太皇太后、高皇后为高太后,生母柳贵妃为柳太妃。郑启临终前下旨,以中护军高威、中书令王珏、尚书令顾律和李侍中四人为托孤重臣,郑启又下了一道旨意册封高威为太尉。
太尉是三公之首,属于大宋最高阶的官员,不过品阶高不代表有实权,一般来说,能当三公的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有实权的官位,同时兼任三公,那么这样的人是当之无愧的一人之下的权臣;第二种是某位对朝廷有重大贡献的官员告老还乡,皇帝感念其恩情,册封他为三公,算是荣养;最后一种就是陆琉这种死后追封的。
若是高威依然是中护军,又被任命为太尉,那是当之无愧的大宋第一权臣,可郑启的那道旨意只册封了高威为太尉,中护军一职却让他人顶替了,也就是说高威是被彻底架空了,说是四位托孤重臣,其实他在升职为太尉后,就被彻底的排除在外了。高威等新帝登基后,就乞骸骨要求回乡,新帝准了他退职,却依然坚持让高威留在京都荣养。
建康的风起云涌,陆希跟高严远在涿县并没有参与,在她得知很多事情后,建康的风云已经落定了。陆希默默在涿县给高太皇太后上了一炷香,为她认真守了七天,这位慈祥的老人在她的童年给了她很多祖母般的关爱。
高严生怕她身体出问题,她给高太皇太后守节的时候日日陪伴在她身边。
“也不知道阿妩在建康如何。”陆希有些担心妹妹,郑启走了,对阿妩的伤害最大吧?她是把郑启当成亲生父亲的。
高严摸着她的脸,“我已经派人去查探情况了,听说新帝性格很温和,想来你妹妹一定会好过的。”
陆希点点头,头靠在了高严怀里,“阿兄幸好有你。”
高严搂着妻子不说话。
高威的明升暗贬对高家的影响不大,高威打了一辈子仗突然闲了下来,难免有些无所事事,幸好高囧很快给他找到了新乐趣,他的庶长子高峥出生了,紧接着蓟州也传来了好消息,他的二媳妇给自己添了一个孙子高屾。这下高威觉得没什么太大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