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章(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第4章

每年的秋收、秋种都是大队里社员最忙碌的时候,这关系到年底的分粮,和来年的收成,是没有一个人敢偷懒,也是大队里各个领导都不允许偷懒的事情。

虽说现在已经到了收尾阶段,但苏有粮和田凤娟两个人也不敢像往常那样磨洋工,更不敢只上半天工,赚够了能养活自己这一家三口的个工分就歇着。

于是,苏有粮和田凤娟在睡了一小觉后,没有像往常那样赖着不起,而是早早地就从床上爬了起来,准备跟着老苏家其他人一起去上工。

“月儿啊,我和你妈上工去了,你要是困就再睡会儿啊!”惺忪着一张睡脸的苏有粮边说着,边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全然是一副没睡醒的样子。

“爸,你要是再大点音儿,我就快该聋了……”被自家亲爹这一嗓子给吓醒的苏秋月很是无语。她就知道,甩开爹妈自己睡懒觉这事儿根本就是不可能实现的!

“嘿嘿,我这不是让你精神精精神嘛。”

“……”

这时候,田凤娟看苏秋月从床上坐起来,便从枕头下面掏了掏,掏出了用手绢包着的一把地瓜干。

她将地瓜干递给坐在床上的苏秋月到:“别听你爸瞎说,这地瓜干还是他专门留给你的呢,等会儿我们上工,你一个人在家没事儿就吃点,也能磨磨牙,你要是想出去,或者是去老张家凑热闹的话,也带着点,省得半道上饿。”

看着被递到手里的地瓜干,苏秋月先是愣了愣,紧接着就狐疑地看了一眼在旁边假装看风景的苏有粮,笃定道:“妈你别被我爸骗了!他绝对背着咱娘俩偷吃来着,这地瓜干肯定是他吃剩下的!”

说着,苏秋月拿起最上面的地瓜干仔细地看了看后,展示到田凤娟的眼前:“妈你看,这根上面还有我爸的牙印儿呢!”

“是啊。”田凤娟接过地瓜干,很是自然地说道,“你看这牙印,多整齐!一般人都没有你爸牙齐呢!”

苏秋月:“……”

她就知道,她妈就只知道看脸!!!

——

苏有粮和田凤娟两口子在嘱咐好苏秋月甭管出去与否都得把屋门关好的事儿以后,便跟着老苏家其他人一起去上工了。

虽说李秀芹对于苏秋月这个便宜孙女都这么大了不去上工,天天只在家里睡大觉产生了一些不满情绪,但看在这一家三口出了两个人上工,也就没再说别的,只嘟囔了几句,便出发去打谷场了。

至于家里其他人?

他们早就习惯了!

毕竟按照苏老二这一家子平日里的做派,也就是现在秋忙能看见他们两口子跟着一起干活,要换了平时,这下午上工连他们的影子都看不到!

但其他人不说,王翠芬却是有些不忿了。

不为别的,只为这苏有粮的媳妇儿田凤娟生的是闺女,自己生的也是闺女,凭啥她就能天天悠闲过日子,而自己却只能每天提心吊胆的活!

要说平时,王翠芬也不愿意跟田凤娟这个人说这种话,但今天不一样。

今天,王翠芬在知道了丈夫打算过继一个儿子的事情后,便有些忍不住了。

田凤娟有苏有粮护着,能守着那一个闺女过日子。

可自己呢?

自己还要给刘梅养儿子!

想到这里的时候,王翠芬忘了自己平日里对苏有粮的看不上,也忘了田凤娟的不好惹,直接开口,语气有些冲地说:“她二婶,这秋月等过完年是不是也该小学毕业了?等到时候她要是再像现在一样天天不干活,可就不像话了!也是大姑娘了,总不能天天懒在家里,那样还怎么嫁出去啊!”

王翠芬这一番话,成功得到了田凤娟的一个眼神。

也是这一个眼神,让王翠芬一下子就打了个激灵,整个人也都清醒了过来。

要说刘梅进门晚,不清楚当年的事儿情有可原,但问题是,王翠芬知道啊!

一想起当年自己刚嫁进来没几年时家里发生的那事儿,王翠芬就忍不住后怕,连忙说道:“那个什么,凤娟,我这话没别的意思,也是为秋月担心……你别多想,你也知道大嫂我就是不会说话!”

看着王翠芬这样,田凤娟这才收回了眼神,仍是一副柔柔弱弱的样子,轻声说道:“大嫂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家秋月如何,是我和有粮的事情,就不劳大嫂……”她看了一眼站在旁边刚还等这坐山观虎斗的老苏家其他人,意有所指到,“和其他人操心了。”

这话说得是去轻柔极了,可在场所有人都知道田凤娟话里的意思。

——这是告诉他们,别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了。

被这一番话堵得面红耳赤的王翠芬偏还不好再继续往下说,只能在心里暗暗恨着。

而就在老苏家这帮子人都各怀心事的时候,没有人注意到一直跟在人群最后的苏夏草不见了……

——

目送着自家爸妈踩着沉重步伐离开的身影,苏秋月院门关好后,便回了房间,又将屋门给关好,顺手还将帘子给拉上,以免外头的阳光照进屋子里来影响她睡回笼觉。

不过可能是她刚睡醒的原因,苏秋月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没啥困意。

于是,她就又翻身起来,先是吃了两口地瓜干,又看了两眼被自己压在床头,从秋收放假以来就没碰过的小学课本。

一直到看得有些犯困,苏秋月准备借着困意再睡一觉的时候,她就听见“咯吱”一声,好像是院门被打开的声音……

老苏家一共有三间房,在大队里相比较而言,也算是条件中上等的了。

三间房里,正中间的一间坐北朝南,是老苏家的正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