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间,足够留略传信给夏口的丁封,也足够丁封立刻回军巴丘了。
同时,十天的时间,朱然预计,长沙的吕据那边,应该也会有明确的消息传过来了。
说实话,如果十天后,吕据还在坚守长沙,那朱然撤走的时候吧,大概会良心很不安的,毕竟他的撤军计划,吕据就不在计划内。
但.才等到第八天,朱然就看到了罗县南面的方向,有大批蜀军靠近了。
好嘛,八天,长沙就已经丢了。
严格说起来,甚至都不到八天,从长沙到罗县,正常行军都需要四五天的时间。
也就是说,吕据在五天前,就已经失守了长沙县。
这下,朱然撤的那叫一个心安理得.真不是老子不讲道义啊,实在是这个吕据,他连一点反应时间都不给自己,在自己接到救援军报后就守了三天?!
哪怕朱然给长沙派去了援军也来不及啊,路上行军至少也得要四五天呢。
看到蜀军援军从南面而来,朱然心里也没了负担立刻着手准备突围的事情。必须在这一两天内突围。
而此时罗县城外的张溪和庞统,在得知石苞和姜维攻破长沙县,紧急来援的消息后,自然是异常的欣喜。
但这两位,到底还是头脑清醒的,他们也知道,随着这个消息传到罗县之内,朱然必定是要有大动作的。
这两人都不相信,在这种情况下,朱然还会选择在罗县坚守.两人其实都算到了,大概就是这两天,朱然必定会选择突围。
而突围的方向选择上,张溪和庞统都预判,朱然更有可能从东门突围。
双方立场不同,考虑的问题当然不一样。
站在张溪和庞统的角度去考虑,长沙已破,荆南四郡东吴军除了罗县的这两万人外,已经没有任何战力可言了.朱然突围,其实就是败逃。
至于巴丘水军,这个张溪和庞统都很无奈东吴水军虽然处在劣势,但如果他们要走的话,江陵水军还真的不可能拦得住,最多就是多杀伤一些东吴水军士卒,多摧毁几艘战船而已,是无法对东吴水军造成伤筋动骨的打击的。
所以从实际情况出发的话,朱然如果从东门突围的话,离的豫章郡更近,也更加容易脱险。
而如果朱然选择从西门突围,那就势必会去跟巴丘水军汇合,可这无形之中,也是在增加巴丘水军的负担。
巴丘水军现在就剩下六千余人,大小战船不到一百艘突然增加了两万陆军要运输护卫的话,仅靠这些战船,压力太大了。
基于这样的判断,张溪让姜维率领一万余大汉南军和石苞麾下的六千多郡兵一起,凑了两万人,有姜维指挥,去东门堵截朱然,石苞则率领一万六千多五溪蛮兵,去西门拦截。
石苞倒是没啥意见,就他这横扫小半个荆南的战绩,已经足够让自己把乡侯的爵位升为县侯了,也不差堵截朱然的这一个功劳。
至于五溪蛮兵会不会听话,也不用担心。
是,石苞手里是没有汉军郡兵了,但这个罗县周围,有足足六万多汉军,还怕这不到两万的五溪蛮兵翻出什么浪花来?!
然后石苞就真的翻车了。
朱然的突围方向,还就是西门,面对的,还就是石苞麾下的那一万六千多五溪蛮兵。
朱然的军队,是求生的军队,按照兵法来说,属于“归师”,兵法有云:归师勿竭。
拼命求生的军队本来就不好惹,而朱然也不是那种控制不住军队的统帅,在他的率领下,往西门突围的东吴军,爆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而朱然挑选的突围时机也非常的好,实在天刚亮的时候。
这个时候,普通的汉军士卒们都是已经早起警戒了,但对于五溪蛮兵来说,就没有早起警戒的说法。
虽然石苞也尽力的传达了军令,但五溪蛮兵的组织度有限,这一路跟随石苞征战立功无数,在见到张溪后,该有的赏赐也经过张溪的口头允诺得到落实了.这帮五溪蛮兵,从士卒到首领,也没几个还有要继续作战的觉悟。
他们现在的心态,就是装模做样的打完这最后一战,拿着汉军赏赐的钱粮,回山里继续过日子去。
因此,石苞在面临朱然的突围出击时,尽管已经尽力的组织士卒阻拦了,但五溪蛮兵的战斗力和组织度实在够呛.连半个时辰的交战都没有坚持住,根本等不来其他各门的汉军士卒合围,就被朱然率众给突围而去了。
最后的战果,是石苞用三千多五溪蛮兵的伤亡,换来了一千多东吴军突围的伤亡。
石苞那个欲哭无泪啊.这一趟荆南之战,打下了赫赫战功,却在这个罗县城下,吃了一个大瘪。
功亏一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