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下,阎志是真的没有办法啊总不能再去耍嘴皮子,劝说步度根和刘豹退兵吧?!
阎志其实很清楚,上次他能劝说轲比能退兵,完全是时局影响,各方面因素综合导致的。
首先,是轲比能也没有真的想叛乱,他只是跟田豫有矛盾,想借此教训一下田豫,逼迫田豫在对外政策上有所让步而已。
其次,是当时轲比能以三万骑兵围攻田豫不过三千人的出行护卫部队,居然攻了七天都没有攻下,再加上阎柔已经组织好了代郡郡兵,随时可以北上救援田豫,轲比能根本不可能有胜算,所以才顺势借坡下驴,撤围而去的。
第三,那个时候的大魏,是曹叡当政时期,虽然地盘缩水了不少,但实力还在,朝中还有曹真,曹休等人坐镇他们不一定干的过蜀贼,但辽东之战证明,收拾轲比能这样的周边异族还是很容易的。
这三个条件结合起来,这才导致阎志成功劝说轲比能撤围。
可如今.局势完全不同了。
大魏如今在河内,冀州,并州三线败退,蜀贼北伐都快打到邺城了,这种情况下,你让阎志去劝说步度根,刘豹等人退兵,他们怎么可能轻易退兵?!
自家兄长也许有这个威望,但阎志很清楚,自己最多只能借势,是无法跟兄长相提并论的。
而更要命的是,哪怕阎志已经遵循了自己大哥留下的策略,下令各县严防死守可对手到底是邓艾啊。
在对周边异族的威望和手段上,邓艾可能还不如阎志,可论起用兵谋略,阎柔亲自上阵,都不是邓艾的对手啊。
甚至可能连王濬都比不过。
进攻代郡之战,邓艾兵分四路,由步度根和刘豹分别进攻参合,高柳两县,而邓艾领兵进攻平邑,王基进攻班氏县。
正常从地理位置图来看,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这次邓艾军的进攻重点,肯定是平邑。
毕竟平邑这个地方,南边是太行山,西边是雁门山,平邑本身又在从雁门郡进入代郡的官道节点位置这地方,就是代郡门户,也是一个易守难攻的位置。
而且进攻平邑的蜀贼,又是主帅邓艾亲自领兵,怎么看都是要通过强攻平邑,进入代郡。
而阎志也是这么认为的,因此他在平邑是囤积了足足一万郡兵,把三分之一的代郡主力放在了这里。
至于其他三个县,参合和高柳两县,在雁门山东侧,北面又有长城护卫,步度根和刘豹的军队大多是骑兵,他们要突破长城防护,攻入这两个县,就靠他们手里的那点兵力,远远不够。
而班氏县在南侧,背靠太行山,周围都是山地,也是易守难攻之地,阎志也不算掉以轻心,在这里安排了五千人守卫.防卫这个小县城,已经绰绰有余了。
这样的防御部署,至少在阎志看来,问题应该是不大了但打死阎志都没有想到,第一个失守的地方,居然就是班氏县。
邓艾是亲自领兵进攻平邑,但从来就没有把突破口放在平邑。
邓艾虽然领兵两万人抵达了平邑城下,但他率领的,是拓跋氏所部的五千骑兵和临时抽调的一万五千并州郡兵而已。
甚至为了迷惑平邑守军,邓艾还专门要求拓跋氏的骑兵全部下马,冒充步兵作战。
而真正的突破口,邓艾选在了班氏县。
王濬率领的一万五千士卒,是邓艾本部的一万五千人,这一万五千人是一路跟着邓艾杀入并州的雍州兵,其中有五千人还是无当飞军,由王平之子王训率领。
而就是这五千无当飞军,在王训得率领下,沿着太行山山麓急行,翻山越岭,在守军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在了班氏县城下。
而班氏县守将也是个奇葩,他居然认为这支能翻山越岭出现在班氏县城下的军队已经到了强弩之末.他还主动出城攻击了。
无当飞军的战斗力,就算不在山地作战,那也是仅次于大汉北军的.连南军都未必比得上。
就这样,王训轻松的击溃了出城作战的班氏县守军,顺势一举夺下了班氏县。
在等了几天,等到了王濬领兵跟王训汇合后,王濬率领一万余人,并没有北上去配合邓艾前后夹击平邑,而是直接东进,往代城而去。
而此时的代城城内,阎志只有五千人守卫代郡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