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炎看到建宁王华丽的车驾,高高举起的旌节开道,身穿明光铠甲的武将前驱,身穿朱紫色长袍的太守骑马跟在建宁王的车架后,忍不住露出艳羡的眼神。
李炎是开府的郡王,车架的规格和宰相一样,看到了这充满威仪的阵仗,杨炎忍不住说道:“大丈夫生如是也!”
在一旁的刘宴却皱着眉头,建宁王只占了三州之地,竟然就如此排场,反而让刘宴对投靠建宁王心生了一丝疑虑。
不过李炎的车驾还是进入了雷音寺中。
今日的雷音寺可以说是群贤毕至,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看着“群贤”都站在面前,李炎终于有了实权郡王的感觉,虽然三州之地还算不上是兵强马壮,但也算是有了一份基业了。
李炎看着众人说道:“本次雷音寺大会,讨论的是霸府的未来方策,大家畅所欲言,今日所议论的,言者无罪。”
众人连忙称呼“殿下英明”。
李炎又说道:“授田乃是我大唐祖制,孤王只不过是区区一郡王,自然是无权妄议这等朝廷大政。在陇右大索貌阅,坚持授田是不可以动摇的!”
这句话说完,不少玩家有些失望,本来准备好的土地改革计划看样子是讨论不了了。
不过这倒也正常,授田乃是国家的制度,别说建宁王只是一个区区王爷,就算是皇帝想要改变授田制度,也需要和宰相群臣共议,然后推行全国。
这种写进《唐律疏议》的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就是整个大唐的基石,绝对不是李炎这样一个区区郡王可以随便更改的。
接着李炎又说道:“所以孤王也给今日划一个范围,今日会议讨论的,是盐铁专营和山川矿泽的是否开放的问题,就由本王开一个头吧。”
接着,手下递上来一张大宣纸。
众人疑惑地看着李炎,不知道这位郡王大人要宣纸干什么。
只看到李炎在宣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利”字,让人将这个大大的“利”字挂起来,这才说道:
“其实盐铁事和山川矿泽之事,说到底就是一个利字。”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孤王却认说,君子也不能耻于言利,君子不言利,那天下之利岂不是都被小人拿去了?”
这句话说完,全场鸦雀无声,显然被建宁王这番“暴论”给震慑住了。
李炎自顾自地说道:“这天下若都是君子,自然君子不需要言利,但是这天下有君子有小人,所以君子要比小人更能言利,才能分好这天下之利。”
“所以本次沙州会议,群贤言的就是利,不仅仅要言利,还要将这个利辨析清楚。”
李炎又看着崔涛说道:“古有陈平分肉,宰冢就是要替皇帝分配天下之利的,崔司马,你先论一论,这天下之利应该怎么分?”
李炎说完这些,就命令手下将大大的利字高高的挂起,在场的众人都看到了这个大大的字,贤良文学们觉得心头一颤,看来这次沙州会议,霸府这边也是准备充分啊。
一名面白如玉的儒生坐在贤良文学中间。
韩季卿,出身于河西韩家,祖上可以追溯到汉末韩遂那一支,是陇右地区传承了几百年的世家子弟。
韩季卿和刘宴一样,都是少年天才,都曾经得到上皇赐“正字”,上皇亲赐他书籍劝其好好学习。
韩季卿游历到了高昌城,正好遇到了李炎要举行沙州会议,就自告奋勇写下了一篇文章,来声讨建宁王霸府。
没想到一篇文章震惊高昌,陇右豪强们纷纷将韩季卿奉为座上宾,高昌的董侯掏钱,请雕版师将韩季卿的文章印刷出来,传遍了三州。
这下子韩季卿可以说是一朝闻名,如今他被贤良文学推为代表,参加这次沙州会议。
崔涛站出来后,众人都将目光投过来。
这位年轻的霸府司马,如今是李炎最信任的谋臣。
三州的百姓都知道,崔司马是堪比诸葛孔明的人物。
这也和崔涛随时随地喜欢摇晃他那把鹅毛扇有关系,今天他也摇晃着鹅毛扇说道:
“殿下让大家畅所欲言,那就由我来抛砖引玉吧。”
“我就从点评,最近在三州流传甚广的一篇文章开始吧。”
坐在贤良文学中的韩季卿立刻成为众人的焦点,很显然崔涛所说的文章就是他的那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