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该如何对付孔贼,该如何去面对盘踞朝鲜的护龙军,那就是你天子该头疼的事儿了。潇洒地在山东带兵巡视了一番,刘文镜便带着辽东军返回辽镇了。
……
而眼下的大明朝堂之上有两件大事,其一是陕西甘肃那边流寇声势越来越大,开始破城杀官,隐约有失去控制的倾向。而另一件事则是朝鲜的护龙军。
对于流寇之事,其实也没其他什么方法,无非就是绞杀和安抚而已,再讨论也就是这两个套路,但是对于护龙军的问题,朝堂上却向炸开锅了。
有一部分大臣认为护龙军是独悬王土外的一支大明义军,其将士也应该是心向大明的,朝廷和皇上也应该对其进行安抚,将其纳入大明军队的作战体系之中。要么命护龙军干错开镇朝鲜,要么让护龙军打散了调入大明,然后慢慢将其分化。
另一部分大臣则是认为护龙军是占据朝鲜的乱军,而且战力强大,在他们眼中护龙军已经成功取代了日落西山的女真鞑子,成为大明的头号敌人。应该让辽镇蓟镇果断整军备战,或主动出击歼灭之,或严加防范之。
朱由检一直在这两种意向间摇摆不定,一方面,他眼馋那支可以打败八旗军的强大护龙军,另一方面,他又对这支完全独立于大明体系外所成长出来的军队很是不安。对方的统帅叫龙辰,可不是叫孙承宗或者袁崇焕啊,万一朝廷要你龙辰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大明社稷去主动“献身”,天知道对方会不会像前面二人那般乖乖听话。
本来这件事一直这么拖着,但随着刘文镜的奏折传上来,朱由检果断意识到对于护龙军的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正视的地步了,对方居然敢出手拿住为祸大明的孔有德等人,究竟抱着怎样的目的?
是拿孔有德和朝廷谈条件,又或者帮助孔有德以期其日后不臣之事做准备?
很明显,龙辰明显属于后者,但朱由检主观意向更倾向于前者。因为此时农民军的乱事已经让大明有些狼狈了,关外的女真鞑子还不容易被打了安静了些,何必再在这时候和更强大的护龙军开战?
而且朱由检在其心底对龙辰还是有些忌惮的,因为他不清楚龙辰的脾性,对于他能掌控性格的人,比如袁崇焕和孙承宗和内阁的大臣们,他朱由检很是安心,想换就换,想杀就杀。他知道这些个家伙绝不会做狗急跳墙之事,他很笃定,故而自信。但是龙辰,他不懂,对方万一是个刺头,一碰就炸起,到时候该如何收场?就像在原本历史上,崇祯朝中,那些个乖乖打仗,乖乖听话的将领死得最快,那些个嚣张跋扈一些的,反而打了败仗也不怪你,左良玉之流为何能够一直这么嚣张,还不是因为朱由检认为左良玉的性格不是那种任人宰割的小绵羊么。
为了确定护龙军的态度,朱由检决定遣一路钦差去朝鲜,而由于护龙军这次很可能从孔有德手中拿去了那帮火炮技|师,故而这次钦差出使还有着让护龙军归还出这些技|师的任务,而朝堂之上身份足够并且精通火器之事的,也就只有已经七十一高龄的徐光启了。
徐光启算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对于皇命毫不推脱,接了圣旨后就让家人准备着出使朝鲜。
……
义州城上,兵士林立,甲胄鲜明,定然是天下少数的精锐之师,而义州城墙上那四十五门红衣大炮,更是让孔有德等人懂得了什么叫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自家之前那登州城上二十来门红衣大炮已经可以让刘文镜的辽东军难以下口了,若是换成这义州城,怕是刘文镜连进攻的勇气都没了吧。
其实这也是全罗道的兵工厂进入加速生产所产生的效果,越来越多的护龙军手中的汉族朝鲜族工匠师傅们从弗朗机人手中偷师成功,打破了弗朗机人在这些领域的垄断,也让火器生产速度达到了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
不说义州城上新增的二十多门红衣大炮,就连朝鲜王京城墙上也有了十五门红衣大炮,而且还有一批二十门红衣大炮被输送去了东江镇。
之前朝鲜会战中,三千护龙军火枪兵也遭受了不少损失,而现在这支火枪军已经被补充满员了,更是直接归调在了龙辰直属军统领之下,直接向龙辰负责。这段时间护龙军秉持着是休养生息的政策,故而护龙军有很大的精力去发展火器,而且龙辰也将这支火枪军调来了王京亲自操练了一个多月,如今火枪军正在接受着长距离拉练训练。从朝鲜王京到义州往返来回,这不,正好和孔有德这批人搭上趟了。
孔有德等人是降将,自然得先去朝鲜王京觐见龙辰,故而和这批拉练了火枪军一同开赴了去王京的道路。不久后,孔有德就后悔了这个决定。
由于火枪军拉练是有时间限定的,故而这支军队居然一天十二个时辰中有八个时辰在不停赶路,剩下四个时辰休息,甚至行军途中为了不耽搁时间,兵士们直接从行军袋中掏出干粮来吃。
这不是拉练,这是在玩命啊,连同孔有德等人也跟着被玩起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