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最后决战……骑兵大败!(1 / 2)

葬元 武猎 3687 字 20天前

元军滚滚南下,却是沿着官道,并没有损害庄稼。

因为这些庄稼,李洛也有份。就连也速迭儿也禁止践踏庄稼,因为他也有份。元军将领人人有份。

这是元军出征不同于其他朝代的地方。将领瓜分战利品,根本就是合理合法的,这是草原的规矩。当然,元廷也有份,总要上缴一部分给元廷。

李洛早有计较。等到庄稼成熟,抓捕安南百姓收割。打下的粮食,上缴元廷一成意思意思。六成粮食他和诸将分掉。最后,再给安南百姓留下三成口粮救急。

为何要给安南百姓留三成粮食?

因为李洛不想让安南百姓饿死太多人。安南百姓都饿死了,便宜的只是中南半岛的蛮族。以后,谁替大唐在中南半岛征讨蛮族?谁来种田缴税?

李洛的风格,就是走一步看三步,从来不把事做绝。

作为征南大将军,李洛就是独自分到两成粮食,诸将也没话说。也就是说,他起码还能有两三百万石粮食入账。

再以粮食难以运回国为借口,通过“大海商”,将诸将分到的粮食全部贱买下来,以市场价一半的价格,将六成粮食全部吞掉!

等到唐元之间爆发旷日持久的战争,到时所有人会发现,金银钞票远远比不上粮食重要。

“传本帅军令,有故意践踏稻田者,斩!”李洛再次强调命令。

也速迭儿也大声说道:“勇士们,不要让我们的马蹄,践踏地里的庄稼,那是我们的粮食!”

“大将军,安南人的房屋,是不是全部烧掉?”也速迭儿问道,“没来得及逃走的,是不是都杀掉?”

这一路走来,安南百姓纷纷携家带口逃入最近的丛林,留下了很多空无一人的村庄。但也有不少人来不及逃走。

李洛摇头,“不要烧,本帅还要招抚南人出山,一旦他们出山,总要房子住。左副帅,大元要的是一个恭顺归附的安南,而不是一块没有人口的土地。不然,就没人替大元种田缴税了。对于安南百姓,只杀敢于反抗者,其他人不能杀。”

也速迭儿笑道:“大将军说的话,就像最有智者的老牧人说的那样。不过,大将军,你可是答应过我也速迭儿,那些皮肤颜色像马鬃,赤脚缠头的土人……”

李洛笑道:“这些土人,本帅统统不管。既然他们之前挖陷阱让勇士们吃了亏,又没有种地的本事,那勇士们就可以随意对待他们。”

也速迭儿听了,立刻传令道:“告诉勇士们,凡是颜色像马鬃,赤脚缠头的土人,就是林中人,全部杀了。这是对他们设置陷阱弩箭的惩罚!”

李洛幽幽一笑,显得有点阴森。他巴不得蒙古军队清理土着,怎么可能制止?安南这块土地,土着太多余了。

接下来,元军见到土着就杀。蒙古将领宣称,有五十个蒙古兵死于丛林中的陷阱毒箭,要杀满五十万土着偿命,一个蒙古兵换一万个土着的性命。

而越奸军则是沿途抓捕来不及逃走的安南百姓,编入俘虏营,准备用来收割春稻。

四月十三日,南下的元军遇到了一支打着降旗的队伍,正是主动来降的昭国王陈益稷,以及禁军将领林延年,还有郑隆、范巨第、黎演等大臣。(真实人物,都是降元的越国大臣)

陈益稷远远望见元军君威之盛,更是对自己的降元之举庆幸不已。

“下国昭国王陈益稷,拜见上国大将军!”陈益稷离苏鲁锭大纛还有几十丈远,就知机的下马整理衣冠,解下佩剑,蹀躞着步子来到李洛马前,郑重的俯身下拜。

“下国户部尚书郑隆,拜见上国大将军!”

“下国国子监祭酒黎演,拜见上国大将军!”

“末将林延年,拜见大将军!”

五六个降臣一起跟着陈益稷下拜,跪了一地。

就是三千越军禁军,也放下兵器,以示恭顺。

而陈益稷身边的特务陈羽,则是对李洛拜道:“卑职陈羽,见过大将军!幸不辱使命,昭国王陈益稷,特来降我大元!”

李洛点点头,翻身下马,笑呵呵的扶起陈益稷,“昭国王弃暗投明,深明大义,本帅甚为欣慰,此乃百姓之福也,快快请起!嗯,郑尚书,林将军,都快免礼吧。”

陈益稷赶紧说道:“下国无礼,劳烦上国远征,大将军奔波,真是罪在忤逆,而大将军胸襟如海,宽洪大量,令在下万分愧疚,汗颜无地啊。”

李洛很是无语,我尼玛,你说的好有道理啊,你咋能这么无耻呢?

“昭国王言重了。陈晃父子有罪,而昭国王无罪。不但无罪,今日悬崖勒马,主动投效,更是有功。本帅自当奏明大皇帝,表你恭顺之心,建言大皇帝封你为安南新王!”

陈益稷大喜过望,再次下拜道:“如此,在下就拜谢大将军举荐之恩了!”

李洛当即下令就地安营,然后在军中置酒,欢迎陈益稷等人来降,算是给足了一群越奸的面子。

酒过三巡,征南大将军开始谈到正事了。

李洛道:“如今,陈逆入山顽抗,陈日燏纠集残军抗元,倘若战事连绵,必定让安南生灵涂炭。大皇帝仁慈,又是儒家大宗师,岂能不顾念南国苍生?纵使本帅,也于心何忍啊!”

陈益稷恭敬的附和道:“大将军所言极是。”

李洛继续道:“军情紧急,奏章来回大都需要耗费颇多时日。为了安靖百姓,安南需要有人主持大局,劝百姓出山回乡,安做大元子民。本帅无权擅立殿下为安南国王,就代表朝廷,让殿下先登监国之位,如何?”

陈益稷想不到刚投降第一天,李洛就让自己当监国,不禁喜出望外。他有点激动的起身离席,第三次拜倒在尘埃中,声音带点哽咽地说道:“陈益稷,谢过大将军!为了百姓安宁,在下愿受监国之位!”

郑隆和黎演等降臣多少有点尴尬,心道殿下啊,你为何不推辞一下呢?即便不三辞,起码要推辞一次吧?你怎么直接就答应了呢?

太心急了。

郑隆等人哪里知道陈益稷心裏的苦?

当了几十年的闲散亲王啊,多少次在梦中,他登基为帝,每次醒来,都怅然若失,那毕竟只是梦啊!

不知道多少次,他在诅咒自己的哥哥陈晃,诅咒自己的侄子陈昑,诅咒他们抢了本属于自己的皇位。甚至,怨恨死去的父皇太宗,没有传位给自己。

可是眼下,陈晃父子逃入深山,而他自己,却要做监国了!

虽然只是监国,可是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只要大皇帝的旨意下来,他就是一国之君,虽然只能像高丽王那样,但那就不是国君了?

李洛看到陈益稷的高兴样子,心裏很是好笑。暗道,元廷前后三次征越,花了这么大代价,怎么可能再让安南效仿高丽?你还想得到高丽王的待遇?做梦做昏了头。

到时陈益稷只得到交州王的封号,而所谓的大越国将不复存在,不知他会是一副什么样的表情。不过,那重要吗?

接下来,陈益稷主动效法吴厄、陈键等人的做法,令林延年的三千禁军剃发留辫。李洛也委任林延年为万户。

于是,元军中的越奸军,达到近六万人。

对郑隆等降臣,李洛也善加安抚,着意笼络。

四月十四,元军在龙兴城扶立安南昭国王陈益稷为安南监国,另立安南朝廷,任郑隆为平章政事,黎演为参知政事,郑巨第为户部尚书,周思古为吏部尚书,任林延年为枢密院使。

李洛,则是被任为安南摄政大将军,暂时代元廷统摄安南军政大事。

紧接着,在李洛的授意下,陈益稷发布了几道“监国圣旨”。

第一道,废黜陈晃父子的皇位,贬为厉侯和灵侯。并下令,有执陈晃父子来投者,封侯。

第二道,解除昭文王陈日燏抗虏大将军、都督内外诸军事之职,诏令所部兵马效忠大元,倘若不从,便为叛军。

第三道,诏令逃亡的百姓回乡安居,只要效忠大元,一切照旧。

第四道,诏令逃亡的官员接受新职,要么官複原职,要么升官晋爵。倘若一月之内不来,便是逆臣,剥夺官籍,永不录用。

然后,大量的越奸军带着四道“圣旨”分赴越北越中各地宣谕。

这四道所谓圣旨虽然绝不合法,但当真歹毒,近乎釜底抽薪。

名义的东西,某些时候真是太奇妙,也太重要。

陈益稷可是实打实的亲王,当年陈太宗在世时,曾经几度想废长立幼,传位给陈益稷。这件事在安南朝野皆知。

也就是说,陈益稷是完全有资格做国主的。

有这样的名分在,很多斗志不坚的文臣武将,以及坚持不住的百姓,都有借口降元了。

陈晃父子是合法的越国君主,陈益稷当然没有权力废黜他们。可这非法的“废黜诏”一公布,仍然会对陈华父子的合法性带来伤害。

四月十五,李洛带着新鲜出炉的安南监国陈益稷,南下天长府。没来得及逃走的百姓,全部被俘虏。

土着,都被蒙古军队杀掉了。光是在龙兴城北的丛林,蒙古军队就搜杀了数千土着。

而陈日燏此时也集合完十几万大军,和元军对峙与古礼城北。

陈日燏背靠城池扎营,将十几万大军的阵势经营的无懈可击。

为何不干脆进城?因为一旦进城,元军不愿攻城,就会转而抓捕来不及转移的百姓。

这十八万大军,禁军只有三万,乡军却占了十五万。可已经是安南最后一支战略重兵集团了。

这个重兵集团一旦覆灭,安南的武力也就算废了。

此时,安南的‘进山离乡诏’只下达了四天,消息还没有完全传遍各地,很多百姓仍然没接到地方官府的命令,甚至不知道太上皇西狩了。

为了吸引元军目光,掩护朝廷,掩护百姓撤入大山,陈日燏没有其他选择,必须要在这等着元军。

能坚持十日,哪怕全军覆没,兵败身死,只要大越军民转移进山,他也算赢了。

陈日燏使出浑身解数,利用自己一直以来的军中威信,好不容易才稳固军心战意。可今日忽然传来陈益稷在元军扶持下僭位监国的恶心事。

此事本在陈日燏意料之中,他并不奇怪。为了给陈氏宗庙留一条后路,他也不是完全不能容忍。

可让他吐血的是,陈益稷自立监国也就罢了,却“下旨”废黜了太上皇和皇帝,而且其他三道所谓的圣旨,也都是险恶之极。

那四道圣旨被元军骑兵四处宣扬,不出十天,整个大越军民都会知道。

可以想象,会有很多人不会再进山,甚至进山的人还会跑回来。至于一些有奶便是娘的软骨头,只怕还会争先恐后的降元求官,卖主求荣。

越军将士前几日得知太上皇和朝廷西狩,得知军中即将断粮,而现在又得知陈益稷的圣旨,军心再次浮动起来。

他们不是大越勇士么?怎么成叛军了?

不错,陈益稷的确是非法,可他再非法,也是太宗的儿子啊。太上陛下倒是真龙天子,可太上陛下也西狩了啊。

一时间,越军更加迷茫起来。

“殿下,安暹知府阮烨主动降元,还有利仁路安抚使杜异降元!他们拒绝百姓转移的诏命,甚至杀了不愿降元的部属。”一个将领又给陈益稷带来坏消息。

“风雨飘摇之际,国事蜩螗之时,此类寡廉鲜耻之辈自然层出不轻,不用理会。”陈日燏漠然说道,目中一片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