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火光近了,脚步却未进巷中,只有寥寥数语在巷口响起。</p>
也许是禁军在偷懒,也许是这条巷子较为笔直,一眼便能望到底,无可隐藏。</p>
也许是故意不想让这只靴子落地。</p>
她守在门口,小黄门躲在院墙下的角落里,瑟瑟发抖。</p>
脚步声渐渐远去,火光也隐入黑夜。</p>
整座雒阳城仿佛又陷入沉睡,只有北方夜空中的火光未曾熄灭。</p>
但谁也不敢出什么动静。</p>
直到小黄门突然慌张地跳了起来!</p>
……一只老鼠从他的头顶跳了下来,飞快地钻进了菜地里。</p>
小黄门眼含热泪,嘴唇抖得跟筛子似的,没等说话,泪水就落了下来。</p>
“奴婢,奴婢并非……”</p>
……………………</p>
难道说鼠婆想要的供品是这个小黄门?这有点不人道吧?况且这么大一个孩子怎么吃啊?</p>
秋夜寒凉,小黄门只着中衣,在寒风里瑟瑟发抖的模样有点可怜,还是带进屋里好了。</p>
……其实屋里也没暖和到哪去,她虽然是5魅狗,但她身强力壮不怕冷,是荒野求生冬季地狱版的专业玩家,自然不会考虑购置炭盆。</p>
造坑倒是尚有余热,上面温着一壶煮沸过的山泉水,她倒了一杯递过去,小黄门却不接,只在那里睁着眼睛,迷茫地四处看。</p>
……她忘记只有她自己有黑视这件事了。</p>
“喝点水。”她拉住他的手,把杯子放进他的手里。</p>
小黄门抱着杯子呆了一会儿,突然噗通一声跪在地上,来了个土下座,“郎君大恩,结草衔环,不能报也!”</p>
……杯子里的水也洒了一半,全洒席子上了。</p>
“……宫中到底发生什么事了?”</p>
待扶起来后,重新又给他倒了一杯水,这次小黄门终于可以坐下来慢慢喝水,讲一讲宫中发生的事了。</p>
“那几日……人心不安,人人都看着张公的脸色,而张公亦看太后的脸色。</p>
“大将军三番五次地逼迫太后,若太后轻轻点一个头,常侍大人们便将要人头落地。”</p>
“但是太后不同意?”她问。</p>
提及于此,小黄门转身向着北方磕了一个头。</p>
“太后是重情之人,是奴婢们连累了太后。”</p>
“十常侍为何会与何进如此水火不容呢?”</p>
小黄门沉默了一会儿,“奴婢入宫不过三年,所知不过以讹传讹,恐污郎君之耳。”</p>
“反正该死的都死了,”她说,“不该死的估计也死了,说说也无妨?”</p>
……好像这话有点不对劲,至少在黑夜里,小黄门的脸上露出了很纠结的神情。</p>
但他最后还是继续说了下去。</p>
“宫中传言,此皆党人遗祸,袁本初造谗言于大将军之侧,欲尽诛宫中黄门,以告天下。</p>
“但郎君细想,天下之人皆可杀十常侍,大将军身受提拔之恩,怎能如此呢?”</p>
好的,曹操的异姓兄弟袁本初是个喜欢传谣言的人,记在小本本上。</p>
“何进既为大将军,为天下苍生决断也是常理,何况城中尽有传言,十常侍专权横行,横征暴敛,以致民不聊生,引发黄巾之乱,宦官们现下又如何能喊冤呢?”</p>
那张稚气未脱的脸愣了一会儿,似乎想说什么,但还是没说出口,只是又一次叩首。</p>
“郎君所言是也。”</p>
……虽然她不擅长察言观色,也能感受到那一瞬间,小黄门的复杂情绪。</p>
之后的事基本上与市井传言也差不多了,何进谋事不密,几次进宫觐见何太后,都表明要诛杀十常侍,终于令十常侍下定决心,率先下手。</p>
而后禁军开始攻打宫门,又放火烧宫,中黄门宿卫宫中,直守门户,与禁军僵持了两天后眼见坚守不住,张让便带着天子与陈留王奔去了北宫。</p>
“禁军杀入宫中后,便关起了宫门,勒兵捕杀黄门,不论年少年长,见者即杀。</p>
“除却宦者,宫中还有许多杂役,还有每日领命入宫做事的小吏,举凡没有胡须者,尽皆死于刀下。</p>
“除了奴婢这等阉人,最惨的是那些优伶,其中有许多少年人,来不及解开裤带自证身份,便……”</p>
虽然在描述几乎可以算作黑色幽默的场景,但无论她还是小黄门,都不会觉得那个场景好笑。</p>
这个小宦官不自觉地又开始颤抖,但他只抖了一会儿,便平静下来,话语里甚至带上了一丝极度惊恐过后的麻木。</p>
“奴婢从未见过那样的血,到处都是死人,还有割了喉咙,一时死不了,却还挣扎的人。</p>
“好在宫中多珍奇,禁军中许多兵士杀得伐了,便四处搜罗宝物,奴婢便是趁着那个时机,装成了死人,而后方能遁出宫来。”</p>
她在想小黄门的欲言又止是为什么。</p>
宫中多珍奇,黎民犹饿死。</p>
“先帝是个什么样的人?”她突然问。</p>
小黄门的神情一瞬间变了。</p>
庄重、崇敬、并且带着一股视死如归的严肃劲儿。</p>
“先帝是贤明之君,郎君不可听信谣传!”</p>
……她终于明白她当着小黄门的面骂十常侍,这孩子也不辩驳的缘故了。</p>
感情十常侍还负责接锅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