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不可能。”</p>
然后便挂断电话。</p>
“怎么了?”方晟关切地问。</p>
赵尧尧只是摇头,生了好半天闷气,在方晟一再追问下才说明始末。原来赵母跟她商量小贝的名字!</p>
赵母的意思是于老爷子三个儿子,于秋荻和于道明都生的儿子,而且眼下都抱了孙子;唯有于云复地位最高,却生了个女儿,面临无人接班的窘境。她建议小贝跟着爷爷姓于,一来正式纳入于氏家族,二来对小贝将来发展有莫大好处。</p>
当然其中的意义,赵母翻来覆去说了很多,最重要的是:</p>
这也是于云复的意思!</p>
赵尧尧生气的是,自己跟着母亲姓赵,现在生了个儿子,于家就主动示好,这不是明摆着重男轻女吗?再者,她很想小贝姓方,代表真正意义上方晟的儿子,否则跟白翎有何区别?</p>
听到这里方晟也很郁闷。</p>
除了公开的两个儿子,还有樊红雨肚子里的将来肯定姓宋,三个儿子都不姓方,莫非命中注定?</p>
但他考虑问题的角度与赵尧尧不同。</p>
儿子跟谁姓,其实他真的无所谓,否则当初也不会轻易答应小宝姓白。是自己的骨血,永远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就算起个外国名字,将来见了他还得乖乖叫“爸爸”,因此姓氏不是问题。</p>
撇开个人感情和好恶,就必须权衡小贝姓不姓于的利弊。</p>
拒绝于云复建议,一时半会儿不见得有坏处。以于云复的胸襟和深沉,若非深仇大恨不会动辄向亲人下狠手,顶多不待见自己罢了。</p>
同意会怎样?好处似乎太多了,从医疗到教育,从前途到人生,能写满满两页纸……</p>
既然这样,还有什么犹豫的?</p>
大概方池宗会很生气。对这桩婚事,他本来就非常勉强,认为门不当户不对,如今孙子跟人家姓,更要火冒三丈,也认为儿子无能懦弱,靠攀着大树升官发财。</p>
那么,这个过程中方晟有没有虑及仕途的成分?</p>
若说没有,恐怕太虚伪;但仕途问题并非影响他决定的主要因素。从大学生村官到常务副县长,有运气,有赵尧尧或白翎相助,更主要是他自身努力,相反于家通过双规给他重重一击,差点给他的仕途画上休止符。</p>
不过在常务副县长位置上,方晟深切感受到越往上走越需要借助外力,单凭理想和热血,苦干加意志根本行不通,必须巧妙利用人脉资源在错综复杂的官场争斗中生存、发展。</p>
白家是暗力,于家则是明力,有两股势力支持,至少能立于不败之地。</p>
见方晟迟迟不说话,赵尧尧担心道:“你生气了?放心,我已明确回绝,她知道我的脾气,不会再打电话的。”</p>
方晟起身踱了几个来回,缓缓道:“你爸妈的出发点固定不对,但实事求是分析,对小贝未必不好。”</p>
“啊!”她惊异地瞪圆双眼,“你……赞同小贝姓……”</p>
“有什么不可以?”他笑着反问。</p>
“可……爸爸姓方,妈妈姓赵,儿子却姓于,这……这象话吗?”赵尧尧憋了半天挤出条理由。</p>
“小贝是我俩的儿子,这一点不会因为姓氏而改变。”</p>
她好奇地盯住他的脸,良久道:“你倒挺开明,本来我以为你会大发雷霆……她的孩子姓白?”</p>
方晟苦笑地摇摇手,踱到窗台边,看着对面高耸林立的楼群,道:“秦始皇号称始皇帝,意在子孙千秋万代为皇,结果在儿子手里就亡了国;朱元璋为稳固明朝江山杀了那么多功臣良将,等到朱棣起兵造反,满朝竟挑不到能统领十万大军以上的帅才……君王如此,我们这些老百姓还计较什么传宗接代?做自己想做的事,为后人提供尽可能优裕的生活,有这两点足矣。”</p>
听了这番话,赵尧尧长时间沉默,正当他以为她被说服时,却听她说:</p>
“没关系,等到明年或后年我跑到香港再生一个,肯定跟你姓。”</p>
“咳咳咳……”</p>
方晟没料到她冒出这个念头,一口气差点接不上来,捂着胸口咳了好半天。</p>
男人女人的思维差异竟如此悬殊。</p>
当晚赵尧尧与赵母通电话,表示同意小贝姓于。那边自然欣喜若狂,第五天上午赵母从京都赶来,郑重其事给小贝戴上纯金打制的长命锁,中间有个龙飞凤舞的“于”字,是于老爷子亲笔所书。</p>
下午于渝琴和闻洛来到医院——代表于老爷子看望赵尧尧母子,这也是计划好的环节:同意姓于,于老爷子就派人探视;否则免谈。</p>
这就是于家一贯现实而功利的行事风格,有时令人厌恶。</p>(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