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时分,黄河的河面上飘来了一个巨大的黑影,那黑影由远及近,最后变的越来越大了,等靠近岸边的时候众人才看清楚,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艘大船,大船的后面还跟着十几条小船,浩浩荡荡的向着渡口而来。
那艘大船其实也并不是很大,只是比一般的船要略大一点,主要是宽,这艘大船是由两条小船共同组成的,船的甲板是连在一起的,可以装载更多的人。但是大船并未靠近岸边,而是在河边不远处便停了下来,而是派遣他身后的小船来到了岸边,由小船负责把乘客摆渡到大船上。
在水渊和吴明的指挥下,数百人的队伍有条不紊的进行登船,用了近半个时辰的时间,最后一批人才登上了那条大船。
所有人登船完毕之后,船队便开动了起来,很快便驶离了黄河岸边,浩浩荡荡的向着黄河北岸而去。
渡过黄河之后,就等于进入了赵国的领地,黄河北岸的渡口那里就驻守着许多赵国的士兵,他们在渡口那里设置了管卡,这是进入赵国的第一道关卡,不管是谁,都必须接受检查,并且出具相关文书。
水渊等人纷纷下船之后,他们这群人立刻引来了赵国士兵的注意。因为水渊等人不仅有马匹,还有车队,几乎每个人都携带着一件兵器,怎么看怎么可疑。
这不,他们这边刚一下船,一个赵国的团帅带着部下便主动找了过来。
“你们都是干什么的?把你们的通关文牒都拿出来看看!”团帅指着水渊等人说道。
通关文牒是各国颁发给各国百姓的,是一个人的身份证明,上面写明了此人是哪个国家的人,出生于何地,叫什么名字,一生只颁发这一次,是行走在国与国之间的重要凭证。其实,这东西就相当于现代的身份证,但是又比身份证差了一大截,因为身份证上还有人的长相,但通关文牒上只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并没有外貌长相,如果有人拿着通关文牒去冒充别人的话,也根本不会查出来,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弊端。
公孙鞅见到赵国人后,甚是激动,急忙从人群里挤了出去,第一时间将自己的通关文牒交了出去,一脸微笑的说道:“这是我的通关文牒!”
团帅瞥了公孙鞅一眼,从公孙鞅手中接过通关文牒之后,打开看了看,眉毛瞬间上挑,然后问道:“你是卫国公孙?”
公孙鞅点了点头,毫不避讳的道:“对,我是公孙鞅,奉我国国君之命前来赵国,要拜见赵侯,这是我的拜帖,烦请通禀一下。”
说着,他便从怀中掏出来另外一份具有非常官方意义的拜帖,直接举到了那团帅的面前。
团帅仔细验证之后,便客气的对公孙鞅道:“既然是卫国公孙到了,我等自然会以礼相待的。请!”
团帅让开了身子,身后的人也都闪出了一条路,以供公孙鞅等人通过关卡。
公孙鞅刚向前走了两步,忽然又停了下来,然后对团帅道:“这些人都是和我一起的,也让他们过去吧。”
团帅冷笑道:“卫国公孙,我只验明了你一个人的身份,其他人的身份还没有验明呢,怎么就能让他们过去呢?”
说完,团帅便冲站在最前面的高照喊道:“通关文牒!”
高照一脸的不屑,但还是比较配合的拿出了他的通关文牒,直接递给了那名团帅。
团帅打开后只看了一眼,眉毛便拧成了一个川字,吃惊的问道:“你……你燕国人?”
高照道:“通关文牒上写的清清楚楚。”
说实在话,列国文字这个时候并未完全统一,而去各国之间的文字写法也各不相同,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规范,这名团帅虽然也认识点字,但是却认不全。他虽然字认不全,但是会看官印。各国之间的官印也各不相同,但是总比琳琅满目的文字好认。他看到高照的通关文牒时,第一眼就是看的文牒上面的官印,而且这个官印他刚好认识,是燕国的印。
团帅好奇的问道:“你一个燕国人,怎么跑到卫国去了?”
不等高照回答,吴明便抢先一步,直接把自己的通关文牒亮了出来,同时亮出去的还有一份官方的拜帖。只见他朗声说道:“燕国使团副使吴明,奉燕公之命,前来拜见赵侯。”
“燕国使团?”公孙鞅和赵国的那群人都疑惑的望着吴明等人。(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