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战国我为王 ”查找最新章节!
赵语皱着眉头,拱手对赵种回答道:“君父,孩儿没有任何异议。能为君父分忧,孩儿求之不得。”
赵种对赵语的回答给与了肯定,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好孩子,有你这句话就够了。只是你从未上过战场,战场上瞬息万变,风云诡谲,你一切都需要小心行事,明白了吗?”
“谨遵君父教诲!”赵语十分诚恳的道。
赵緤在一旁说道:“君上,公子语毫无从军经验,此番又是去对付匈奴人,臣觉得让公子语去,是不是有点太过冒险了?公子柯担任将军已久,部下都是精兵强将,而且他所在的地方距离匈奴所侵扰的北疆不远,不如让公子柯率领本部兵马前去驻防,以抵挡匈奴的锋芒,总好过公子语只身一人前往吧?”
起初赵种也是这种打算,他的两个庶出的儿子,大儿子赵辉率兵屯驻在中牟(今鹤壁),负责赵国南部的边疆防御,其主要防御目标就是韩国。而二儿子赵柯率兵屯驻在赵国故都晋阳城,负责赵国在西北边疆的防御,其主要防御目标是魏国,而此次匈奴人攻击的地方是赵国的大后方,代郡。
代郡自从在赵襄子时期便纳入赵国的版图中后,一直都是赵国的大后方,代郡产马,是赵国战马主要的来源之地,但代郡又因为孤悬塞外也常常成为了塞外游牧民族侵略的首选之地。所以,赵国一向在代郡布置了重兵进行防御。但近几年,由于赵国在中原列国之间用兵较多,所以代郡的防御力量被抽调了不少,以至于防御较为薄弱。匈奴人,也正是瞅准了这次机会,才猛攻代郡的。
负责防守代郡的是赵国的宗室公子范,公子范和赵种是平辈,但是比赵种要年轻不少,他是赵种之叔父赵建的的儿子,赵建当年有大功于赵国,被赵种之父赵章委以重任,负责防守代郡。赵建死后,赵种便让其子赵范便接替了赵建的职务,继续率部驻守代郡,此次派人来邯郸求援的就是赵范。
赵种听完赵緤的话后,略微迟疑了一下,然后目光看向了站在赵语身侧的一个年近花甲的老人,问道:“国相,你可有什么建议吗?”
那年近花甲的老人,正是赵国的国相太戊午,此人一向低调,低调到别人可以忽略他的存在。
太戊午身材矮小,骨肉嶙峋,但额头却显得非常宽阔,一双灰暗的双眸里总是散发出神采奕奕的光芒。但是他站的位置太不显眼了,加上赵语身材高大,完全将他挡住了,如果不是赵种突然向他发问,只怕水渊都很难发现他竟然也在。
对于太戊午这个名字,水渊并不陌生,因为在来赵国的时候,他的外祖父曾给了他一封信,让他到了邯郸之后,若遇到了什么困难,便可以将此信交给太戊午。但是水渊自从抵达赵国以来,一直是诸事缠身,一直无缘前去拜会太戊午。
太戊午正在闭目养神,忽然听到赵种的询问,便睁开了眼睛,缓缓的说道:“晋阳也是险要之地,若让公子柯率领晋阳之兵赶赴代郡,只怕还没有等他们抵达,匈奴人早已经不见了踪迹。匈奴人席卷如风,不过是为了抢掠一些财物罢了,代郡公子范那边只要坚壁清野,匈奴人捞不到好处,自然会退却。但晋阳一旦失去了公子柯的驻守,消息万一走漏了出去,只怕魏国会蠢蠢欲动,与匈奴人相比,魏国的威胁似乎更大一些。臣以为,公子柯不可轻动。”
“国相大人,如今魏国正在加紧准备迁都大典的事情,肯定不会再对外用兵,公子柯正好在这个时候率兵北上抗击匈奴,等击退了匈奴,再回师晋阳不迟啊?”赵緤和太戊午有着不同的意见,见太戊午不愿意调动公子柯的部队,他便反驳了起来。
太戊午道:“安国君既然已经答应了君上,又只要了公子语一人,那想必安国君心中早已经有了退敌之策。如果安国君在公子语的协助下,能够不费一兵一卒成功劝退匈奴人的话,那我们又为何要劳师动众呢?”
“公子语毫无从军经验,况且安国君能否劝退匈奴人也是个未知之数,国相怎么敢拿公子性命开玩笑?”赵緤针锋相对的道。
太戊午道:“我怎么敢拿公子性命来开玩笑呢?只是就事论事而已。”
赵种见赵緤和太戊午又要快吵起来了,当即出面调和道:“好了,两位说的都有道理。只是此事事关重大,还需要想好一个万全之策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