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蝴蝶效应(2 / 2)

战国我为王 龙翔 2239 字 2022-12-21

到了赵献侯的孙子赵敬侯时(也就是赵语的爷爷),赵敬侯的堂兄弟,赵武公的儿子赵朝因不满赵敬侯继位,于是发动兵变,但是却以失败而告终。

赵朝在溃败后,逃到了魏国,获得了魏国魏武侯的支持,同时赵朝又写了一封密信派人送往代地,联合代地赵桓子的后裔赵朔共同夹击赵敬侯。

赵朔一接到赵朝的书信,便立刻带领大军从代地出发,和赵朝率领的魏军一南一北,前后夹击在中牟的赵敬侯。当时人人都以为赵敬侯要完蛋了,结果赵敬侯表现出了惊人的军事天赋。

赵敬侯率先派人前往赵朔军中,向赵朔示弱,并说自己有意让位于赵朔,还祈求赵朔在成为赵国国君后,能把代地赏赐给他,让他替赵朔防守北方。赵朔一时间被麻痹住了,以为赵敬侯真的害怕他,信以为真。接着,赵敬侯的使者又继续游说,说赵朝才是赵国的卖国贼,他夺取国君之位不成,便联合魏国人来进攻赵国,理应先把赵朝除掉。

赵朔觉得赵敬侯的使者说的有道理,便答应了赵敬侯,两军夹击赵朝,先把魏国的军队驱除出赵国国境。于是在战场上,赵朝以为赵朔是来助战的,结果却发现赵朔是来杀自己的,结果毫无防备,魏军更是大败而逃,而赵朝也被赵朔杀死在乱军当中。

正当赵朔满心以为他可以成为赵国之主的时候,却突然惨遭赵敬侯军队的猛攻,也是毫无防备的赵朔,被打的大败,带来的军队十有七八都阵亡了。赵朔也被赵敬侯以叛乱的名义五马分尸。

经此一战,赵敬侯一战而闻名于天下,加上代地的军事力量几乎被赵敬侯一举荡尽,再接下来赵敬侯兵临代地的时候,赵朔的后裔只能出城投降。赵敬侯并未为难赵朔的后裔,而是继续让他们留在代地,自己则率领大军回中牟。赵敬侯回到中牟后,便立刻做出了迁都的决定,将都城从中牟迁到了现在的邯郸。一方面是为了更加彻底的参与中原争霸,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进一步摆脱代地对赵国的威胁。都城的位置虽然和代地变的远了一些,但赵国的国君始终保持着对代地主权拥有,两地之间的联系也变的越来越微妙。

赵献侯及其子嗣对代地始终心存芥蒂,而代人对邯郸也毫无认同感。在若即若离之间,赵国成为名列天下的诸侯,进入了战国时代。

赵氏立为诸侯后,对外扩展始终盯在中原方向,北疆的代地被日益边缘化,很长时间内几乎在史书上消失。但事实上,赵国能之所以能参与中原的争霸,都跟赵敬侯一战而削弱了代地的军事力量分不开。而且赵国历代的国君对代地也始终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因为代地依然成为了赵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水渊从赵语的口中知道了这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对于他这个历史教授来说,实在是受益匪浅,尤其是赵朝作乱这一段,历史上曾有疑问,一说是赵朝,另外一说则是赵朔,有的人则认为赵朝和赵朔是同一个人。

通过赵语的讲解后,水渊终于知道了答案,赵朝和赵朔是两国不同身份的赵国贵族,两个人都参与了这场叛乱,而且代地也在这次叛乱之后,彻底失去了和赵国本宗相抗衡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代地在以后的那么长时间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的原因,直到赵武灵王时期,代地才重新回到了赵国的主舞台。

先是燕人进犯代地,赵武灵王亲自领兵,从邯郸出发进行救援,成功击退了燕军,保住了代地,代地和邯郸的关系至此开始缓和。

后来赵国的发展方向发生战略转移,赵武灵王放弃了中原诸侯间的争霸,转而对付位于腹心的中山国和西北的林胡、楼烦等游牧部落。而要完成这两大战略目标,代地都不可或缺。

代地位于中山国之北,代地可以和邯郸相互呼应,对中山国进行南北夹击,如此事半功倍。而欲征服西北游牧部落,地近草原且盛产骑兵的代地又是最佳的前进基地。除此之外,代地地接燕国,一个强大的代地可以威胁燕国的侧翼,从而为邯郸的后院提供保护。赵武灵王自然很是看重代地,数次亲赴代地,弥合两地关系,代地和邯郸就此重新成为一个整体。

赵武灵王时期,代地在赵国举足轻重,很好地完成了夹击中山和远征楼烦的任务,赵国也因此拓地千里,声威大震。

然而随着赵武灵王的离去,赵国的战略目标重新投向中原,代地再次消失在舞台。

代地的这次失宠仍然和惨烈的政变有关,赵武灵王为了集中精力发展军事,将王位传给了次子赵何,是为赵文惠王。然而没多久他又后悔了,觉得亏待了长子赵章,赵武灵王于是打算另立赵章为代王。赵武灵王此举不仅仅是要补偿长子,也有进一步提高代地的用意,继续拓展赵国的北部空间。然而赵武灵王的分国之举遭到了赵国权贵的集体反对,最后在沙丘之变中,赵武灵王和赵章全部死难,代王也就无从说起。

赵国失去了一代雄主,但也免于分裂。

然而,由于水渊的到来,这个时代已经开始悄无声息的发生了一些变化,代人迫于匈奴的威慑,出于自保,第一次破天荒的向邯郸求救,这比历史上记载的时间要早上许多年,因为赵语就是赵武灵王的父亲。

或许,这就是蝴蝶效应吧。(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