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布衣陪着方解一路步行往回走,大街上不时能遇到武装到牙齿的巡城官兵。怡亲王的案子虽然看起来是要结束了,但长安城里的气氛依然很紧张。从巡城官兵的人数和次数上就能看得出来,这案子的影响远没有结束。
“你是我见过运气最好的年轻人。”
卓布衣一边走一边忍不住赞叹道:“用了不到两年,还没从演武院结业,就已经被封为五品游骑将军,一等乡子的人,大隋立国百多年来你是第一个。我奇怪之处在于,当初第一眼见你的时候也没觉得你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比起你身边的人来说你还要不如。怎么才一年多的光景,竟是进步的这般大?”
方解笑道:“我自己要是也说是运气那就显得太没面子了,所以我坚定的认为是我自己有着足以匹配现在所得的实力。你若是坚持说我是运气好,那就说明陛下的眼光不好。”
“呸。”
卓布衣白了他一眼:“拿陛下来压我?”
“你才进长安城的时候,只怕谁也不会想到你竟然能这么快就爬起来。除了你自己本身的努力之外,再就是赶上了一个好时候啊。”
方解知道卓布衣说得没错,自己确实赶上了一个好时候。首先是因为怀秋功的年纪太大了,朝廷需要,陛下需要一个新的寒门出身的人成为新的典范。所以从一开始他进入皇帝的视线,到皇帝决定把他捧起来所用的时间并不多。虽然这其中有些坎坷,但总的来说没有影响到结果。
其次是怡亲王的谋逆案,对于朝廷对于大隋对于皇帝来说这都不是一件好事。可对于方解来说这真不是一件坏事,因为这案子,皇帝开始越发的信任他。不但如此,他还因为这件事而让吴一道对他也心怀感动。
不可否认,若是放在一个没有任何大事发生的时期,方解即便再努力也休想这么快攀爬到现在的高度。
不到十七岁,已经封了子爵。
在没有战功的情况下,这种事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但他得到了,而且得到的远不止这些。
最让人心动的莫过于皇帝有意让他进东宫,这比那一等乡子五品将军的封赏还要让人羡慕嫉妒。
“其实我一直以为……侯文极叛逃之后,陛下会把情衙交给你。”
方解认真地说道。
卓布衣摇了摇头:“陛下倒是有这个意思,但我是绝不会踏足官场的。没有身份比有身份更好些,最起码对于我来说是这样。比如今天这样的场面,你可见我附和过那些人一句话?我的性子不适合与人勾心斗角,更不适合在明面上抛头露面。”
方解不解道:“可若是你接任情衙镇抚使,对于大内侍衞处来说不是一件好事吗?”
“方解啊……有时候你的想法真是简单的好像个孩子一样。”
卓布衣叹了口气道:“陛下虽然嘴上说想让我接任情衙镇抚使,但那是他绝不会做出的决定。罗指挥使和侯文极之间貌合神离,其实谁也不信任谁,但这才是陛下喜欢的放心的局面,陛下怎么可能希望手下的臣子之间关系太密切?我与罗指挥使之间的关系太亲近了些,若是我接任情衙镇抚使,陛下是不会放心的。”
“陛下提出来,不过是让我知道他对我没有什么怀疑罢了。”
方解一怔,揉了揉发皱的眉角道:“今儿酒喝的确实太多了些,脑子越发的笨了起来。”
“因为怡亲王的案子,牵扯进去的人太多了。多到你根本就不可能想象的出来,背后有多少世家为了这件事而有所动作你根本就不知道。牵扯进这案子里的那些朝臣,十之八九都出身名门。而谋逆这样大的案子,是要株连九族的!”
“这一个多月来菜市口砍了三万多颗人头,但范围其实控制的极巧妙。陛下没有对那些世家名门让步,当然也没有让那些世家伤筋动骨。现在这个时期,陛下不想和那些人闹翻。一旦再次西征,朝廷离不开那些世家的支持。”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卓布衣摇了摇头道:“现在居然还有人求情,希望陛下能留怡亲王一命。”
“这怎么可能?”
方解皱眉道:“这样的重罪若是都能赦免,大隋的律例简直就成了儿戏。”
卓布衣道:“你以为那些求情的人不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他们之所以为怡亲王求情,其实是在逼着陛下放过一些牵扯进案子里的人。陛下不可能放过怡亲王,但也不能和那么多世家闹得太僵硬,所以就要各退一步。那些世家之人支持陛下处死怡亲王,但陛下也会给他们一些面子。”
“头疼!”
方解揉了揉脑门:“这其中牵扯到了这么多人这么多事,陛下的头只怕会更疼。”
“陛下不是一个没魄力的。”
卓布衣长叹一声道:“可惜的是……现在这个时期实在让人不踏实。朝廷要第二次西征,国库的钱粮短时间内或许够用,可时间一旦拖的久了,只能依靠那些世家的捐献啊……不到万不得已,陛下是绝不会对百姓加赋的。”
……
……
大内侍衞处的密牢其实分作三层,第一层在最外围,关押的虽然也是重犯但比起裏面两层监牢的犯人来说,根本不值一提。刑部的大牢不够严密,所以不少触犯了律法的修为不俗的江湖客都会转押在大内侍衞处。
方解当初被关押的密牢,处于第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