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时代,即便是皇室也难免夭折,更遑论民间。
皇女神主供于德业寺,高僧每日诵经超度。
关于武曌亲手杀女,源头是《新唐书》,虽比较符合武曌的个性,却没有准确的依据。
《唐会要》记载是“昭仪所生女暴卒,又奏王皇后杀之”。
《旧唐书》则根本未提此事。
哪怕是小作文能手骆宾王的《代李敬业讨武曌檄》中,也丝毫未提此事。
说句浅显的,王皇后真要杀,为什么不杀李弘?
这个道理,永徽天子看不出来,群臣也看不出来?
故而杀女之事,当传闻吹嘘一下可以,经不起推敲的。
于是,三月时,永徽天子携武曌,一溜烟去了岐州麟游县地盘上的万年宫——曾经的九成宫。
眼不见心不烦,难怪先帝总喜欢出游行宫。
沿途所经州县,十恶不赦之外的囚徒俱被曲赦。
同时,工部尚书阎立德领四万民夫,修缮长安罗郭(外城)。
然后……
武曌又结珠胎了。
只能感叹这二位的生育能力之强大。
范铮在鸿胪寺内,接见了吐蕃纰论(外相,与鸿胪卿等同)寒调傍。
寒调傍是“论”系官员,不是“尚”系官员。
“外臣寒调傍,奉赞普令,向天朝上邦进献良马百匹,大庐一座。”
吐蕃马于翻山越岭一途颇具能耐,耐粗料,易养。
大庐,即大帐篷,高达五丈,边缘距中心四面各二十七步,放置于大车上,即可成为移动的宫殿。
“贵国赞普应未解事,此时当为大论所号令吧?”
范铮笑容可掬,唯话语如小刀戳心。
要朝朱侧目——你是摩罗么?
寒调傍笑了,面上两团高原红格外醒目:“大论也是循赞普之意理政。”
高手,不动声色地将范铮的话推开了。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大论就是一心为赞普治理吐蕃的。
高手过招,来往才算畅快。
“吐蕃对大唐一向恭谨。昔日王玄策请援兵,吐蕃出兵一东岱襄助;当今天可汗登基,赞普松赞干布立刻遣使朝见。”
“想来吐蕃亦未曾有失臣礼之处,大唐登天军何必登临宗巴拉山?”
寒调傍知道,吐蕃与吐谷浑之间的糊涂账没法算,大唐在这方面,屁股也歪得明显,索性不谈了。
能以言辞令登天军退下宗巴拉山,于吐蕃而言便是成功了。
范铮轻笑:“纰论却是过虑了。宗巴拉山以下,什么白狗羌、白兰羌、党项羌、西山八国,尽皆大唐藩国或羁縻。”
“故,大唐有义务巡视藩国,剿灭藏匿其中的遗老遗少,却与吐蕃无关,想来是噶尔大论过于敏感了。”
邦交之中,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时候不少,何况登天军还没有越过宗巴拉山一步,吐蕃就是想揪话柄都不容易。
记住,宗巴拉山,你吐蕃就占了一半而已。
家人新书,书友们支持一个!
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