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科举试卷是糊名制不假,可过了几遍筛子后,按照一以三的比例选进士,评卷子,定名单时候,其保密性就不那么好了,所以往往在皇帝知道之前,一些相熟的官员总是能打听一些细枝末节。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褚遂良等官员可以酌情的高一笔、低一笔,这也就是科举的人情所在。
皇帝和李承乾对于此事都清楚,但凡是选拔官吏和考试,走人情,托门子都是不可避免的,人不能活成独夫,当官的人也是一个道理。总不能号召所有的官吏都向魏征学习,那样的话这个国家也就没有人情味了,所以他们对于放水的事也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去就算了。
这些走人情的还好说,在学问上勉强还够格,不像话的考官们也不敢让他们过,因为每年皇帝和太子都会抽样检查一遍,这要是看出什么问题,那一顶营私舞弊、破坏抡才大典的罪名,他们可担待不起。
但科举作弊那就另当别论了,这些人是毛有用的学问没有,一心想通过便捷的方式获得荣华富贵,有用钱买的,有打小抄的,也有找人替考的,作弊的方法可谓是层出不穷,让人看了应接不暇、眼花了缭乱,反正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的。
不过,自从处理了宇文士及一家作弊的事,的确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作弊的状况好了很多。宇文家的那化骨龙就是傻子,都是勋贵之家,父一辈,子一辈交情,谁特么不认识谁家的孩子,这么明显的替考,细心点的都能看的出来好不好。
可话又说回来了,考官们不可能认识天下所有家族的子弟,一旦他们出现替考的现象,那光凭肉眼看,就是看瞎了也整不明白啊,而内卫府查到问题就因为这个。
长安城中,凡是有消息灵通的地方,长孙冲下辖的内卫都混迹其中,同时也养了不少靠消息吃饭的“线人”。就在不久前,内卫在平康坊的暗哨和线人同时发现一个有关科举的作弊的事。
有几个要参加科考的士子竟然在酒后说,他们已经花一千贯请在贞观书馆混的士子当抢手来替考,而且还天衣无缝到任何主考官都看不出来的地步,保证一举得中,这让内卫们感到非常惊讶,经过层层上报之后才惊动了李承乾。
这个挺有意思的,在来贞观书馆的前一天,李承乾亲自在考场里转了一圈,还没发现什么异常,叮嘱了一番王治后,才想来看看。按常理说,不管是查案子,还是搞情报,内卫的能耐都不是独孤睿这个纨绔子弟能比的,可看在他是自己妻弟的面子,李承乾还是徇了一回私,让他也跟着参与下。
可查来查去,愣是没有查出一点问题了,贞观书馆的写诗的士子本就不固定,今儿他,明儿个你,飘忽不定的,谁也拿不准到底是那个参与的替考。而身份文牒和官府开具的文书,王治都带人亲自点验过,没有一份是假的,全都能和存根对上号。
眼见就要殿试了,可还是没有线索,李承乾着了急,就在这时,不着调的小舅子说了一句话,让李承乾豁然开朗:既然问题是出在人脸上,那就在应考的士子身上找就行了。
对啊,聪明反被聪明误,什么叫天衣无缝,只有长得一摸一样才是真正天衣无缝,要知道即使考官不认识他们,可同乡、同窗总该认识吧,既然没人察觉,那问题就一定出在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