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贡士名单(求订阅)(2 / 2)

“让他进来吧。”

于是就见袁可立在何宁的带领下,从门外躬身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叠卷宗,简单参拜后,朱由校就让他入座。

“袁爱卿这么早没有吃吧,恰好皇后给朕送来了点莲子羹,给你分点吧。”

袁可立刚想拒绝,就见朱由校已经嘱咐张昶再拿一副碗筷,于是直接谢恩。

“陛下,这是本次本科会试贡士的名单,所有人的取录都是按照陛下要求,综合三场考试成绩评定,而非之前主要看第一场成绩,臣从头到尾监察,没有任何遗漏,现在全部试卷已经封存,还请陛下过目查阅。”

听到袁可立这般说辞,朱由校满意地点点头,袁可立做事他是放心的,历史上出镇登莱,重设东江镇的功绩足以证明他的战略眼光跟执行能力。

因此朱由校一直想要好好的重用他,现在让他任恩科会试的主考官,只是为了让他在仕途履历上更加出色而已,等恩科一过,自己就要对他予以重用了。

“伱办事,朕放心,名单拿来给朕看看。”

张昶当即领命,从袁可立的手中接过名目交到了朱由校的手中。

朱由校随手打开卷宗,就看见最前面的几个大字映入眼帘。即大明天启元年辛丑科会试名录,下首第一个名字便是卢象升。

没想到他考了第一名,朱由校暗暗惊讶了一下,他可以保证这其中可没有暗箱操作,也没有提前知会要对卢象升特别照顾。

“这个宜兴卢象升为何可以为会元(会试第一名),他可有什么过人之处啊?”

袁可立早就想到朱由校会这么问,这个名次是考官们经过几番讨论确定下来的,既然这么定那肯定有拿得出手的理由,于是他不紧不慢的说。

“启禀陛下,卢象升之所以能够中会元,全赖陛下您的英明,原本他的第一场八股经义内容虽然出彩,但绝对算不上是诸人之冠,如果按照以往标准就是个中上,顶多前二十名。

但全因陛下英明果决,延期了会试批改时间,要求按照三场考试综合评定。因此我们后续批改的时,发现他第二场的“论”和第三场的“策问”答的极好,特别是第三场的“策问”,见解独到,可谓诸生之冠,因此综合评定此生可为第一。

其实不仅仅是他,如果按照三场考试综合评定的方式,我们看下来许多考生或许经义不强,但后两场内容却才华出众,因此也被录取。”

这种考核方式虽然更加耗费时间,还更加耗费考官,这段时间考官连轴转,反复评定查阅卷宗,虽然特别累,但总算是出了结果。

这一番下来,袁可立对于这个结果也甚是满意认同,觉得这种方式更加公平。

朱由校一听袁可立这么说,当即来了兴趣,立刻往后看了下去,果然发现不少历史名人跃然纸上。

比如南榜二十七名宋应星,这个朱由校可太熟悉了,历史课本的常驻人物,明末的大科学家,一生致力于对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他的作品《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朱由校依稀记得宋应星考学止步于举人,随后历次考试都不中,他还想着要把他怎么提拔来为官呢,现在看来完全不用了。宋应星既然被录取了,那就正好让他在翰林院任职,并可在工部观政。

让他发挥专长,总结大明的科技成就,随后进行广泛应用。甚至如果以后组建类似科学院的机构,也可以让他负责。

想到此处朱由校真的不禁内心发笑,脸上也露出欣喜之色,一旁的袁可立看到皇帝这个表现便面露疑惑,难道皇帝知道其中之人不成?不过也不敢多问,只能按住自己好奇的心思。

朱由校说着继续往后看,在宋应星往后的第五十六名那里,又发现个熟悉的人物,即归安茅元仪。

此人才华出众,是军事、经济方面不可多得的人才。

年仅二十余岁就编成了一部字数最多的综合性兵书《武备志》,一共240卷,文200余万字,图738幅。可以说是对明代及明代以前的军事兵法理论、战具、器械资料、治国方略等等一一做了整理辑录,是一部很重要的兵书。

朱由校对他印象最深的一次,便是前世看到茅元仪的一篇为朝廷谋财的题本,题本中他一眼就看出了朝廷不是没钱,而是朝廷收不上税,并且许多税太轻了。

因此建议开海禁设海关,收茶税,收商税,打击藩王豪强等等一系列措施。但人微言轻,题本提交上去根本没有人理会他,最后郁郁不得志,悲忿失意故纵酒而亡。

现在朱由校回想起来,觉得自己的做法跟这个茅元仪不谋而合,只是没想到这人居然也来参加了此次会试,还考过了,看来在殿试的时候要好好瞧瞧此人了。

求订阅,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