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坐着銮驾到了乾清宫,便往冬暖阁走去。自从上次去西苑避暑以后,他越发喜欢上了西苑,可惜此地距离内阁、军机处以及司礼监太远,平时传召什么人很不方便。
再加上现在已入九月,天气也没有那么炎热,朱由校便重新搬回来乾清宫居住。
“陛下,工部尚书徐光启求见。”
回到乾清宫换上常服的朱由校,正要翻阅题本,这时就听见何宁的禀报。
朱由校闻言暗暗疑惑,徐光启找自己能有什么事。
“让他进来吧。”
没过一会,就见何宁带着徐光启走了进来,只是徐光启手中还举着一个木盘,上面的东西被一块红布盖着,让朱由校看不清楚是什么。
“微臣工部尚书徐光启,叩见陛下。”
徐光启进来,把木盘轻轻一放下,当即就对朱由校躬身行礼起来,朱由校见状更加好奇起来。
“起来吧,张昶赐座。”
朱由校说完便望着徐光启道:
“徐爱卿,朕看你这还有备而来,还搞得挺神秘的。什么事情不在早朝的时候禀报,反而单独过来朕单独说呢。”
徐光启缓缓起身,一见皇帝说这话当即面露笑容,望瞥了一眼他放在桌子上的木盘,笑着说道:
“陛下,此事事关重大。现在也是刚弄出来,微臣没有来得及事先禀报陛下。而是事先把东西拿过来,想要陛下亲自瞧一瞧,把一把关,再作定夺。”
徐光启这么一说,朱由校更加好奇了,缓缓站起身来,就想看徐光启究竟要呈上什么东西。
“陛下,臣记得三月前您曾跟微臣讨论铸造铜币、银币之事。当时苦于发行银币、铜币,民间定会疯狂造假。因此您提议在钱币边缘刻上印齿,作为防伪之用。
您把这个任务交给微臣以后,微臣便纠集宝泉局工匠进行商讨,发现其关键还是在钱币的模具上。最后经过反复刻制模具,终于制造了一批质量上佳的银币跟铜币,还请陛下过目。”
朱由校一听这话顿时眼睛一亮,他真的没想到现在的好消息是一个接着一个,先是均田均役,其后又是税制改革,现在钱币改革也略有成效。
“好,徐爱卿你果然是肱骨之臣,朕没有看错你,赶紧把钱币拿来,让朕看看。”
何宁见状连忙上前,端起木盘来到了朱由校面前,伴随着红布的拿开,朱由校也看清楚新制钱币的模样。
木盘内一共有五列堆叠整齐的钱币,其中四列银币,一列铜币。
徐光启此时也走到了朱由校的面前,耐心的讲解起来。
“陛下,按照您的吩咐,银币的最大币值为一两银子,其后还有五钱、两钱、一钱的币值。他们币值跟重量符合,民间只要称一下,或者用手掂量就可以知道是否足值了。”
朱由校闻言就拿起了那个那个面值为一两的银币,仔细打量起来。
因为涉及到重量跟大小,这个面值一两的银币没有采取传统圆形方孔的制造方法,而是类似于民国时期的银元,中间无孔,一面用楷书写着“天启年制”四个大字,背面则上下“一两”两个大字,银币的边缘则是一圈细微的锯齿,摸起来有些涩。
朱由校用手掂量着银元,随后对张昶说道:
“把戥子拿来。”
见张昶连忙出去拿称东西的戥子,朱由校又拿起那个币值为五钱的银钱。
这个就是圆形方孔,不过形制稍微大了一圈,比一两银币略小,上面的文字也差不多。
“陛下,百姓平日生计除非做生意、或者婚丧嫁娶,基本上很难用到一两银子。但五钱、两钱,一钱银子却用的很多。
这一钱银子等于一百文左右,就不会像一两银子那般使用的少了,到时候可能要大量制造,来满足百姓的需求。”
朱由校一边听着徐光启的介绍,一边拿起一个面额一钱的银币跟一个铜币,相互比较起来。
这个一钱的银币比铜钱略大,重量稍微重一点。
“伱做的不错,这种银币制作精美,看来是花了不少功夫的。并且现在有了这种边齿技术,民间仿造也比较困难了。”
朱由校越说越发满意,说着就扭头给何宁嘱咐道:
“你去文渊阁,把内阁的几人请过来,就说有重要的事情商量。”
何宁闻言当即领命而去。
“徐爱卿,这种钱币看起来不错,朕觉得可以大规模炼制,但其中造价几何,需要什么材质等等。等待会刘一燝他们过来,他好生给他们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