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情自困(七)(2 / 2)

只怕不再遇上 未再 1196 字 3个月前

她向老莫提了一份采访史密夫的方案,他最近组织的并购方案在中国市场很奏效,又一举拿下好几个成熟的中国品牌,还是值得采访一下的,但对方把地点定在郊外的高尔夫球场,而且只接受群采。

方竹告知老莫:“这个史密夫,极有可能是李晓最后接过的几个客人中的一个。”

老莫叮嘱:“夹带私货的采访,更要小心为上。”

方竹点头。

老莫说:“说起最近的并购品牌的事情,莫北手头倒是处理过好几个案例,你可以从他那儿也拿些资料过来。”

这是个很好的建议,方竹当下就给莫北电话请求帮助,莫北一听她要去采访史密夫,倒是有了一些兴趣,要求与她一起去。

方竹说:“你只要把资料给我就成啦!干吗要去现场呢?”

“史密夫供事的那家集团我最近也在研究,正好现场看看情况。时间允许的话,顺便和你一块儿吃个晚饭。”

凡是莫北、凡是表哥对她有这样顺便的饭局,方竹就能想到他们想要干什么、说什么。这些年她根本从未摆脱掉他们时不时就来的顺便的饭局和顺便的不动照顾。

她好说:“随你便吧!”

及至采访现场,没有想到的是莫北领着杨筱光一同来的,还挤在群里朝着方竹摇摇手。

方竹正在向史密夫提问,无暇顾及两位老友。

这位史密夫虽然彬彬有礼,但自然流露的一副不可一世的自大态度教方竹实在不太好受。

她问:“最近有间本国老牌护肤品公司赎回了自家的品牌,不知道史密先生如何看待这样的举动?”

史密夫斜乜了下在场的中国记者,用极为正宗的伦敦腔不紧不慢地答道:“这是一种相当愚蠢的行为,我们带来的是国际化的品牌理念、设计理念和管理模式,但中国泥腿子企业家并不领情。”

语气是礼貌的,用词是无理的,也有记者愤慨了:“可我在五年前处处都能看见这个品牌,五年以后基本已经看不到了。原先的超市货柜上换成了贵公司的品牌,请史密夫先生解释一下。”

这人问得好,是方竹想问的。且听洋人这样答:“任何模式都是不能够即刻就生金蛋的,我们带来国际市场,搏杀必然更激烈。斗兽场里孰赢孰败是见真章的工夫,因此奉劝某些中国企业,千万不要将国际资本当做万试万灵的保命丹,那也可能是未料生死的百慕达。”

方竹咬咬唇,听得很扎耳,也失去了再深访的兴趣。

这么个耀武扬威的洋鬼子,她很难想象如果真的同李晓那样嬴弱的小姑娘有那种牵扯,是怎样不堪的一种情形。

她退出了人群,走到莫北和杨筱光身边,笑了笑:“约会约到郊区来了?”

杨筱光殊红了脸:“乱讲。”

莫北也笑:“好了,不乱讲,我们找地方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