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更新错了,本章已更正)第四百四十六章震惊交州城,布政使司衙门。一名身形有些消瘦的中年男子坐在衙门后院的书房里,神情严肃地翻阅着案桌上摆放着的公文,他就是交趾叛军之首黎利,交趾叛军中赫赫有名的“平定王”。黎利来自交趾清化府梁江蓝山乡的一个豪族家庭,由于不满官府的统治,招兵买马,召募流亡百姓,于永乐十六年正月在蓝山乡起兵谋反,自称“平定王”。当时,除了黎利外还有潘僚、郑公证、黎饿等人造反,但那些叛军很快就被明军所剿灭。黎利举兵造反后,虽然开始时打了几个胜仗,但面对实力占优的明军最终还是大败,于是率领残兵败将逃到了清化府境内的至灵山。永乐十七年至永乐二十二年年间,黎利以至灵山、蓝山乡等地为据点,多次袭扰明军,势力一步步得以壮大。期间,黎利得到了重要谋臣阮廌的归附,《平吴大诰》就是出自阮焉之手。永乐二十二年,由于明军在清化府布有重兵,黎利的发展空间有限,故而听从了另外一个谋臣黎只“乂安险要,地大人众,略定乂安,以为立脚之地”的建议,转而向清化府以南明军守备薄弱的乂安府进军。洪熙元年,黎利以反抗明廷义军的身份得到乂安府百姓的支持,其亦顺势向百姓约法三章:民苦于虐政久矣,凡所至州县,秋毫无犯,非伪官(明廷官府)之牛谷,虽甚饥困,不得滥取。凭着严明的军纪和义军的大旗,黎利叛军所到之处归附者甚众,由于明军在交趾南部兵力薄弱,这使得黎利很快就攻占了乂安府除乂安城以外的地区,并派兵与乂安城的明军对峙。由于要围剿黎利叛军,明军将交趾南部本就为数不多的兵力调往了乂安城,致使交趾南部其他地区防务较弱,黎利于是顺势南下,接连攻克乂安府以南的演州府、新平府、顺化府和升华府,占据了乂安府以南的交趾领土,引得交趾各方叛军前来投靠,实力得以暴涨。随后,黎利集中兵力攻克了乂安城,然后举兵北上,向乂安府以北的清化府进军,想要夺取这座交趾中部军事重镇。可惜的是,清化府知府罗通和清化卫指挥使打忠早有准备,调集了兵力守城,使得黎利几番攻城受挫,攻城部队伤亡惨重,进而不得不绕过清化城,进入了交趾北部地区,率军向交州城逼近。宣德元年十月,黎利重创了朝廷派来的新任交趾总兵、成山伯王通的十万明军,进而一举占领了交州府以南的宁化直隶州、奉化府、广威直隶州、建平府和谅江府,迫使明军在交州城以北的州府中驻守。由于明军兵力不足,只能守住重要的城池,这使得使得明军所控制的七府两直隶州地界或多或少地都有数量不等的小股叛军进入。在这些零散叛军的煽动下,不少百姓陷入了对抗官军的狂热中,成为了与官府作对的暴民,不仅围攻当地的地方衙门,杀掉衙门里的官员,而且还四处烧杀劫掠,祸害当地的百姓,使得明军控制的地区治安情况迅速恶化。即使黎利也没有想到,他举兵后竟然能坚持十年,而与他同期造反的人早已经被明军剿灭。不仅如此,其麾下的叛军更是接连击败明军,单单王通和柳升的所率领的平叛大军就有二十二万人之众,斩杀大明安远候柳升,逼得大明军阁次辅陈洽自尽,保定伯梁铭和工部尚书李庆病死军中,取得了令他意想不到的辉煌战绩。如今,王通主动率军撤离了令黎利最为头疼的交州城,使得叛军牢牢掌握住了交趾的主动,以交州城为前沿堡垒,进可攻,退可守,在与明军的较量中完全居于了上风。可惜的是,天有不测风云,正当黎利以为明军要撤离交趾的时候,忽然得知宣德帝下诏再度平叛交趾的事情,心里不由得为之一沉。与明军相比,交趾叛军最大的劣势就是以一隅之力抗衡强大的中央政权,即使黎利消灭百万明军,那么宣德帝还是能源源不断地从各地调兵,而他手中的叛军不仅越打越少,粮草供应也将更加艰难。事到如今,黎利已经没有任何选择,唯有继续与明军作战,他岂会将好不容易才打下来的地盘拱手于人?况且,叛军接连击败了前来交趾平叛的明军精锐,士气正高,黎利也意气风发,绝对不会轻易认输。在此之前,黎利万万没有想到大明的精锐部队竟然会如此不堪,虽然嘴上没说,但是心中已经对其轻视。尤为重要的是,交趾地形和气候独特,山高林密,明军远道而来很多并不适应,黎利依仗地形之利足以与明军周旋。黎利相信,只要他能坚持数年,将明军拖在交趾这个战争泥潭里,大量杀伤明军,那么宣德帝即便是不甘心也唯有放弃。对于这次领军平叛的李云天,黎利并没有将他看在眼里,在黎利看来李云天年纪轻轻就能晋升为伯爵,与李云天是宣德帝身边的近臣有关。黎利并不相信李云天这个毛头小子能打出黑牛镇这样惨烈的一役,而且官府的宣传肯定夸大其词,不过是一种对外宣传的手段而已。原因很简单,大明有着众多身经百战的勋贵,而汉王在靖难中立有赫赫战功,在战场上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对手,黎利并不认为宣德帝会将黑牛镇如此重要的战事交给李云天,一定是派遣了那些资历深厚的勋贵主持了战事,李云天只不过挂了一个名而已。黎利对黑牛镇一役的前因后果并不清楚,不要说他了,即使是朝廷的文武百官也没几个清楚里面的内情,朝廷对外的宣传是平叛大军主帅、义国公张昊策划了黑牛镇一役,李云天临危受命前去黑牛镇阻击,刻意淡化了李云天在黑牛镇一役中的存在感。李云天很清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更清楚和光同尘才是官场上的王道,故而他很从容地就将黑牛镇一役的功劳让给了张昊等平叛大军的将领,使得张昊等勋贵分得了不少军功。所谓投桃报李,张昊等勋贵自然不会忘记李云天这个大功臣,李云天不仅得以顺利进封伯爵,骁武军也随着黑牛镇一役名扬四海,而且朝中的勋贵对讲武堂也是照顾有加,使得李云天少了许多麻烦。如果黎利清楚李云天在平定汉王之乱时的表现,那么他绝对不会轻视这位大明年纪轻轻的镇武伯,绝对会调集重兵屯守安梁县城,不会给李云天可乘之机。黎利手里的公文是叛军占领地区的需要处理的军政事宜,随着叛军地盘越来越大,他每天需要处理的公文也越来越多。“报!”就在黎利拿起笔批示一份公文的时候,门外急匆匆走进来一名军士,单膝跪在他的面前高声禀告,“禀王爷,明军前天晚上袭击了安梁县城,我军不敌,已经从安梁县城撤离。”“什么?”黎利闻言顿时大吃了一惊,手一抖,一团浓墨沾在了面前的公文上,一脸惊愕地望着那名禀报的军士,一时间难以相信这个消息。在黎利看来,三江城内的那些明军已经士气全无,而且兵力有限,岂会去偷袭有着三万叛军的安梁县城。况且,安梁县城有一万他从清化府带出来的精锐叛军,明军即使攻城安梁县城的叛军也足以抵挡住,岂会不敌撤离。从时间上来算,黎利此时得知这个消息的话,岂不是昨天安梁县城的叛军就败了,否则不可能将这个消息上报他这里,这意味着安梁县城的叛军竟然连一天都没有抵挡住。“难道明军来了援军?”震惊之余,黎利的眉头微微一皱,这是他唯一能想到的一个可能,否则凭借三江城的那些残兵败将根本不可能如此之快就攻占安梁县城。黎利越想越觉得是这么回事,他怀疑在三江城坐镇的李云天没有说实话,李云天所带的骁武军并不像外界传言的那样依旧在前来交趾的路上,而是跟随李云天一同来了交趾。想想也是,李云天身为平叛大军的统帅,岂会脱离平叛大军的大部队而只带寥寥士兵进入交趾?“王爷,立濂州的陈元将军请示,是否出兵收复安梁县城。”就在黎利皱着眉头琢磨这件事情的时候,那名报信的军士高声问道。安梁县城的叛军溃兵逃到立濂州后,立濂城叛军守将陈元倍感震惊,由于不明安梁县城明军的情况,故而他不敢轻举妄动,因此立刻派人连夜向黎利报信,让黎利拿主意。“告诉陈将军,固守立濂城,切不可出击。”黎利沉吟了一下,神情严肃地向那名报信的军士说道,如果骁武军大部队来了交趾,那么单凭立濂城的那一点儿兵马根本就不是骁武军的对手。而且,黎利现在开始担心立濂城的那两万叛军,立濂城的城墙虽然对叛军来说难以攻破,但是明军历来善于攻城,在骁武军的猛烈攻势下,立濂城的叛军能否在他率军赶到前抵挡住。那名报信的军士闻言向黎利一拱手,快步走了出去,前去安排人回立濂城传达黎利的命令。“来人,传本王号令,集结城内队伍,随本王驰援立濂城。”等那名报信的军士离开后,黎利的眉头皱了皱,沉声向立在门口的一名护卫下达了命令。他准备亲自率军前去对抗骁武军,一定要趁骁武军立足未稳之际将骁武军击败,否则一旦让骁武军在交趾站稳了脚跟,那么就将成为交趾叛军的一个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