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镂空云龙纹转心瓶(1 / 1)

至尊女婿 现在就火 1067 字 2023-01-11

听着小女孩的请求,许乐到真的是不好拒绝,不由得笑了笑说道:“好啊!”看了一眼站在对面蓝色衬衫的男子,嘴角勾起一丝讽刺的笑意,不过就是一瞬间就消散,脸上的笑又变得十分的温和。“这故事是一个民间的传说,话说,元朝初年,皇宫失火,金銮殿与众奇珍异宝烧成了一片灰烬。但废墟中多出了一件色彩斑斓晶莹闪耀的宝瓶,这让众多的大臣惊讶不已,当即献给皇帝,说这是上天所赐。皇上得到此物之后,那是爱不释手。于是乎立刻传下一道圣旨,调集京城所有能工巧匠,限期三月仿造,如若不然,全部杀头。圣旨一下,可忙坏了京城里九九八十一家手工坊的工匠们。对于这天赐之物,大家是百思不得其解,不能参透这上天所赐的工艺。到最后众人只能求助于京城第一名匠‘巧手李’,传说他是女娲后人,因其善做奇巧工艺,才被人们誉为‘巧手李’。不久,‘巧手李’称女娲娘娘身披霞衣、脚踏祥云给其托梦云:“宝瓶如花放光彩,全凭巧手把花栽,不得白芨花不开,不经八卦蝶难来,不受水浸石磨苦,哪能留得春常在。”‘巧手李’参透此梦,原来皇宫大火,金銮殿里宝石金银烧熔在一起形成此瓶。皇帝一听,当即下圣旨,不论能制作出多少宝瓶,均归皇宫所有。因为这种珍品是皇宫里一场大火烧出来的,于是人们都称其为‘奇宝烧’。因为常人没有资格拥有‘奇宝烧’,所以这种艺术成为了宫廷艺术。到了明景泰年间,工艺水平到达顶峰。由于产品又大多以孔雀蓝为主,所以人们就把这种工艺品叫作景泰蓝。这个称呼后来就一直沿用至今。”许乐说完之后,蓝色衬衫的男子脸色略微有些不好看。“呵呵,没想到许先生这么厉害啊!不会是这东西早早就温习过了吧!”听着这歧义的话,许乐心下冷笑,面上一副疑惑的模样看着男子开口说道:“这景泰蓝以前都是宫廷御用,并不是稀有,但也是负有盛名,怎么你不知道么?”一听许乐这话,男子的脸色略微有些不好,若是换他来说,还真很的不一定有许乐了解的这么多,但是现在可不能被下了面子。男子深呼了一口气笑了笑说道:“怎么会呢!我怎么可能会不懂呢!这景泰蓝可是著名的金属工艺品,我怎么会不知道呢!”“虽然这转心瓶不常见,但是景泰蓝的其他的器物还是有不少的!”“是啊!咱们这样的出身世家,那家会没有一点古董,这景泰蓝这没美的东西,自然是十分受欢迎的!”“可不是,我记得我家还有一套景泰蓝的瓷碟在博古架上摆着呢!”几人带着几分高傲的说着,一边说着一边还不忘眼神飞向许乐。看着炫耀着自己家世的几个青年,许乐也不开口说话,场面略微有些僵持。“这东西在明朝景泰年间十分的盛行,那时候的技艺就已经是非常的成熟了,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世家大族谁不喜欢!”见场面僵持着,王治国开口说道,视线不由得落在令他十分的喜爱转心瓶上。忽然一旁的小女孩又开口说道:“爷爷,许哥哥刚刚说的是景泰蓝的民间故事,可是后来呢?后来又是怎么发展的,而且既然王爷爷说,景泰蓝是在明代景泰年间才盛行起来的,那以前应该也不是叫景泰蓝这个名字吧!我看刚刚的那位哥哥说了解景泰蓝,那在让这个哥哥给我讲一讲好不好!”小女孩一脸天真的看着众人,一副十分的好学求学的模样,任谁都不好意思开口拒绝。可是一旁蓝衣的青年脸色却是大变,他哪里讲的清楚。能细致的夸一夸这景泰蓝就算是不错的了,在多了他怎么会知道。看着蓝衣青年的脸色,在场的几位前辈哪有不知道的。蓝衣青年身边的几个男生此刻一个个的也是和鹧鸪一样,完全没有了刚刚盛气凌人的盯着许乐的模样了。都恨不得别人不要发现自己,免得开口让他们讲解,他们那里知道啊!慕老在一旁早就不满今天叫来的这几个小辈了。要不是迫于世交的面子,他可真的是不愿意理会这些个二世主。一个个的什么才能没有还偏偏眼高于顶,傲气十足。不过齐老的小孙女他可是十分的喜欢的,尤其是这个时候看着小女孩一脸天真的样子,真是不忍心拒绝。于是乎,慕老看着一旁的许乐开口说道:“许乐,你给雅儿说说这元代以后景泰蓝的发展!”许乐点了点头,看了小女孩一样。‘真是个机灵鬼,竟然帮着自己!’许乐刚刚就注意到小女孩眼睛之中那一闪而过的光芒,那明显就是故意的要蓝衣青年说的。虽然不知道这小丫头是什么意思,但是许乐倒是不建议讲一讲。“中国元代后期已出现掐丝制品,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且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兽耳三环樽、勾莲鼎式炉、缠枝莲象耳炉等,应是我国元代晚期作品。在《宋史·外国列传》中记载:‘大食国’本波斯之别称。‘大食’,是宋、元时期中国对西亚阿拉伯地区的称谓。有关专家根据史料分析,‘铜胎掐丝珐琅’大约于13世纪末,由阿拉伯国家传入中国。传入之初,被称作‘大食窑器’、‘鬼国窑器’和‘佛郎嵌’。1935年中华民国北平市政秘书处编辑的《旧都略》在谈到景泰蓝起源时,援引《陶说》写道:珐琅,在过去叫‘佛郎’,又叫‘发郎’、‘发蓝’,产于‘拂’。唐书称拂即大秦。大秦即中世纪罗马帝国。据有关史料记载,13世纪下半叶,元蒙军队远征,横跨欧亚大陆入侵西亚,俘虏了大批有专业技能的工匠作为工奴输往后方,专为蒙古贵族生产豪华日用品。此时,阿拉伯地区流行华丽的金属胎珐琅制品。在这种情形下,烧造‘大食窑器’的阿拉伯工匠带着烧造技术和主要原料来到中国。”(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