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重返1990做首富 ”查找最新章节!
经过一次转乘,历时二十多小时,丁、褚二人到了鲁魂食品厂。
还是之前操作方式,丁一航明面上门,褚勇暗处策应。
让丁一航稍感意外的是,鲁魂食品厂虽已停产,但厂长还在厂内,很快便在办公室见了面。
厂长叫鲁二民,简单寒暄之后,直接问:“丁厂长,听门卫说你要谈合作?”
“准确的说是收购。”丁一航纠正道。
“收购?我们从没说卖厂子。”
“我收购你们的生产线。”
“也不卖。”
“现在都停产了,放着也是放着,何不死物变活钱。”
“这无需丁厂长操心,请问还有别的事吗?”
这是要送客呀,那怎么行?
丁一航想到这里,又使出了惯用套路:“其实之所以上门买你家设备,既是我厂扩大产能所需,也是在帮你摆脱危局。”
“那么多职工生计呢,岂是卖两套设备就解决的?县府已经在帮我们想办法了。”鲁二民回道。
“全县停产企业不止你一家,县府根本顾不过来。我说的并不是这个危局,而是你将面临的麻烦。”丁一航说到这里,压低了声音,“《到底姓社姓资》这篇文章知道吧?”
鲁二民盯着对方缓缓地说:“我听说渤海市有几家同行卖了生产线,该不会就因为‘姓社姓资’,该不会就是丁厂长手笔吧?”
丁一航“哦”了一声:“你怎么看?”
“这么说真是丁厂长所为喽!”鲁二民脸上浮现一抹笑容,“别人怎么做我不去评价,但我不会被他人说辞左右,我要对企业和数百职工负责。”
丁一航听得出来,对方这是影射自己忽悠人并明确拒绝。但他仍旧说道:“既然身为一厂之长,肯定有自己的判断与行事准则,他们之所以这么做,正是为了企业和员工。否则企业可能万劫不复,又何谈对员工负责?”
“鲁魂食品厂设备由省科学院研制,是土生土长的国有研制团队,和境外企业、资本没有任何关联,我鲁某人也没与任何外资接洽,所谓的万劫不复纯属危言耸听。”鲁二民说到这里,嘴角带上了讥诮,“倒是我对你这个丁厂长身份很感兴趣,能否展示一二。”
“这是把我当骗子呀。”丁一航自嘲着取出了证、照。
鲁二民挨个翻了一遍,点点头:“没想到丁厂长这么年轻,也想不通他们会那么听话。”
“那就再给你看看。”丁一航取出三份合同来。
三百万?
八十万?
七十万?
首付百分之二十,这些家伙疯了吧?
刚开始鲁二民不信这样的条款,但鉴定一翻不似伪造,继而不理解这些国企厂长的作派。
放下合同,鲁二民笑了:“丁厂长,好手笔,花着芝麻钱买了大西瓜呀。既然你亲自上门了,显然有购买我厂生产线意愿,我也不能不讲情分。这么的,两条生产线,公平合理价,三百万。”
开玩笑。丁一航心里这么想,嘴里却是说:“先看看,可以吗?”
“可以。”鲁二民应答着,把丁一航带到了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