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老苏的女儿?”贺一鸣端着暖壶过来,下意识的给老苏倒上,“我记得是那个被淘汰到劳动服务部,又跑回来做工人的那位?”
“我记得,就是她,提出了折价零件的事情,这些日子第三车间的工人们可忙坏了,老冯可说了,这件事应该给苏绵绵记一大功。”董福明点了点头,看来苏绵绵的小试牛刀,还真在厂长面前留下了印象。
苏邦安哪里受得住这种夸赞,他谦虚的说道:“她啊,就是被我们耽误了,早知道她学习还可以,我当初应该让她考大学的。”
“哦?苏绵绵学习不错?”董福明抬头问道。
“确实不错,我……我这几天早上听收音机的时候发现的,她好像能听懂英文台似的。”苏邦安有些心虚的说道,他并不知道苏绵绵到底是否能听懂,但是看样子应该是能听懂,当然,也可能苏绵绵只是想听英文歌。
这个年代并不是所有人家里都能买得起录音机,放不了磁带,学习英语更多的是依靠收音机,也就是收听英语电台。
哪怕信号不好,也有不少人依靠电台,成功的做到了身份上的转变。
“后来我就让他妈妈多放英文台,不管能不能听懂,就当是给我没出生的小孙子胎教。”苏邦安又补充了一句,他天生就不会吹牛,哪怕他吹的有理有据。
董福明点了点头,“孩子要是想学,我这里也有一些英文的资料,你可以让她看看。”
在董福明的办公室里,有一些英文的杂志。
这些杂志都不是新鲜的,最近的也是过去五年的,而且都是工业机械方面的一些杂志。
甚至有不少还不是英文,而是日文的杂志。
这些其实董福明也看不懂,但是没关系,办公室里还有一个贺一鸣。
为了能给厂子带来一些新东西,贺一鸣这个厂长助理最近总是要看到很晚,然后第二天给董福明一个总结,看看锦华一机能不能制造。
九十年代,已经不是计划经济的时代了。
锦华一机虽然还有一些固定业务,但是杯水车薪,能勉强维持运营已然不错,现在厂子里最大的目标还是给工人发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