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学习热情(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虽然在省外,但是苏纪纲第一时间看到了那份晨报,在受到启发之后,花了三天的时间去联系媒体。

这个时代,媒体的润笔费用并不是特别高,一百块钱的润笔费已经算是天价。

不过苏纪纲现在有钱,他知道拿着单据回去的话,厂子里肯定也能给报销。

毕竟这是有必要的营销费用。

那些媒体记者也都是聪明人,一个个春秋笔法运用娴熟,很快就把外国人看中中国服饰的主要原因,从设计转化到了设备上。

没几天的时间,苏纪纲再去推销机床的时候,那些厂家就不像之前那样冷漠疏离了。

“这些版型可以你们自己画的,如果你们有需要,我们可以提供教学服务,不过需要你们到锦华一机去学习。”

“通用版型是常用的那种,普通的t恤汗衫都可以用……”

苏纪纲说的口干舌燥,这些服装厂不像是机床厂,很多人都不懂得如何进行机器操作。

也有不少工人觉得麻烦,虽然好用,但是花时间精力去学,让他们也有点吃不消。

好在苏绵绵已经给苏纪纲吃好了定心丸,只要这些人愿意购买机床,教学的事情苏绵绵包了,只是食宿需要这些人自理。

……

下课后,贺一鸣看着慢慢一摞的作业,心累的捂住了自己的脸。

原本以为帮助苏绵绵发新闻是一件乐于助人的好事,奈何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大坑。

他没想到,这篇新闻对锦华一机的部分员工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现在锦华一机里面,学习英语的浪潮是一波一波的,光是他知道的英语角就有三个。

一方面是厂领导鼓励员工学习,并且将夜校的事情直接当通知发了下去。

另一方面,是张晓芳的事情刺激到了一些厂子里愿意学习的人。

尤其是那些岁数比较大,责任感比较强的人。

像是苏邦安这种,眼看着就要五十岁的中年男人,也来参加英语学习,据说回去还要让女儿帮自己批改作业之类的。

还有像是文主任那种,头发都没多少根的男人,也开始熬夜学习英语。

年轻人更不用说了,父母不愿意学的,会要求自己的儿女过来学。

短短一周的时间,贺一鸣班上的同学就多了两倍,并且从原先的办公室,变成了现在了小厂房。

这个房间可以容纳三百人,不过现在也就只有一百多人而已。

他抱住了自己桌子上的一摞作业,直接前往了计算机房。

一周的时间,足够锦华一机引进计算机的了,这个时候一台计算机便宜也要八千多块,无论哪里价格都不会差太多,所以都是厂家付了定金之后,才会开始购买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