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拆了照抄(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我们锦华也招大学生吗?”苏绵绵有点疑惑,她并不知道锦华有多少大学生。

“有的。”李强挠了挠头,想到,“你父亲,还有设计部的几个人是大学毕业。还有财务部的刘姐,是大学生。新招的嘛……你看小贺,他就是大学生,还是京贸学校的呢。”

那确实是个好学校,主要是学经济的,不知道他学的什么专业,总是说自己是文科生。

如果苏绵绵没记错的话,经济专业应该是理科生才对。

“那不一样,贺一鸣是从帝都调过去的,厂子里的年轻人,应该都是苏绵绵这样的。”王师傅想到,“我们已经很久没有想过要去招大学生了,毕竟技术上的事情,靠着技术工人就能做。除非是设计方面的,可是老苏他们还能做……”

其实主要是锦华一机已经很久没有设计过新东西了。

这段时间开始设计新东西,才发现设计部的人手根本就不够用。

甚至还有一些人员,学历上就不符合要求。

这也不怪锦华一机,这座工厂附近根本就没有大学,更没有理工科的大学。

周围的学校无非也就是职高,技校之类的,本地大学只有一所师范学校而已。

再加上本地人都更倾向于上职高技校之类,拿个文凭直接上岗,在不富裕的时代,花费大量精力,上高中考大学,实际上是浪费时间的行为。

因为大学不好考,上高中之后要是没技术,还平白比别人少了几年赚钱的时间,得不偿失。

“我们都能想到和大学合作研究了,应该也招一些大学生,尤其是技术方面的大学生。”贺一鸣说道,“有高技术的人才进来,还起到一定的鲶鱼效应,让厂子里的氛围变得更加偏向于进步的方向。”

“你说的没错,我回去之后也要给领导打报告,说一说这个事情。”王师傅想到,“而且我们之后要是多搞一些研发合作的话,只靠设计部那些人,外加我们这些老工人肯定是不够的。”

一方面是缺少人才。

一方面是人员冗余。

这是这个年代的大厂子大多会有的弊病,不过只要厂领导的思路变得快,那还来得及。

“对了,这是我们的联系方式,要是实在修不好,你们也可以联系我们。”众人议论完,李强将自己的名片递了过去,“虽然不是我们厂生产的,但是我们过去看看,也能提升我们自己产品的嘛。”

“那可真是太好了,要是多两台机器,我们的效率就能更高了。”南邻红铁现在可是不差钱的企业,这也是他们敢找两个学生过去修理,还承诺给钱的原因。

众人又寒暄了几句,一路上又说了说风土人情,以及工作上的一些有趣的趣事,一天一宿过去,等到苏绵绵屁股都麻了,众人才回到锦华。

苏绵绵现在知道出差的苦了,这年头出差,跟扒层皮的感觉差不了多少。

这还是离得近的。